修公爵 发表于 2024-2-14 22:39:33

真的是“越穷越爱国吗”?

本帖最后由 修公爵 于 2024-2-15 08:04 编辑

刚才看到司马南先生的一个视频,显示这位有3000万(一说5000万)粉丝的著名“正能量”、“爱国”大V的粉丝量排名如下:一甲状元为广东,占10.57%;榜眼为江苏,占比8.55%;探花为山东,8.13%。余下的是河南、浙江、河北……

唉?不是说越穷越爱国吗?怎么和常识不符呢?
实际上夹头先生的这个统计数据和我的直观感受也是一样的,我在2021年末曾被大量“爱国”青年或“爱国”人士网曝一次,一周内接到300多个网曝电话,我亲自接听、亲自回懟也有几十个。有一些很有意思的心得体会跟大家分享一下:
1、最大的收获是也是并非“越穷越爱国”。大家可能普遍以为越往北方的经济落后地区越人们越“爱国”,实则不然,我接到的电话以粤、闽、江、浙、沪等发达地方居多,多寡和经济发展程度绝对正相关。
经济欠发达的地方,爱国群众比例就低,反之亦然。与浙江和福建毗邻的江西,给我打骚扰电话的人就比较少。
当时我以为我们那次事件是在微博上发酵,而穷地方的人以抖音、快手一类的视频消遣为主,可能不怎么上抖音,但这次司马南老师公布的可是抖音后台数据。而且我从2023年开始上抖音,发现南方发达地区的爱国群众比例远高于我们这些穷地方。
2、女性爱国者的比例不容小觑。说句不该说的话,“爱国”青年大概和各大宗教的女性信徒比例高一个道理,可能更容易受某种思想影响。
实际上女同胞出来当网络流氓是相当吃亏的。以我上次遭到网暴为例,当时我正在湖南长沙施工一个项目,休息的时候一个人在宾馆里。结果大半夜的接到一位女同胞电话,上来就说一些跟生殖系统有关的话题,我如果想跟这无聊之人聊一聊,就是免费的色情电话(现在很多人不知道了,20年前越洋色情电话风靡一时)。
3、“邢越夷貂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各地“爱国群众”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比如浙江人比较善于做生意,就有一个绍兴“爱国”女青年在“108社区”花钱雇几个小青年给我发骚扰短信。我把Ta们的电话号码存入手机,在钉钉上就显示了一些人的实名认证,我说出ta们的名字,有人就吓了一跳,马上供述收了6元钱给人代发短信的事实。这事让我笑的前仰后合,浙江人啥都是生意。
也有比较糙的爱国者,恕我直言还得是“母大虫”、“母夜叉”的同乡后裔,只会用并不标准的普通话骂人,我回骂曰“侉”。
言归正传,为什么我和司马南先生的感受都是越富的地方越“爱国”呢?我认为有几个因素。
1、“越穷越爱国”本来就是假象。因为在汉语世界中,贫穷是最丢人现眼、拿不到台面上的事情(从1949年到1978年另当别论),是咒骂人一种常规用语。无论粉红还是反贼,都在耻笑对方因为“穷”,所以把希望寄托在某种政治制度上。如果网络上反贼的声音高了,那么“穷”就成了粉红的标签,再拿出几个穷地方人“爱国”的案例,幸存者偏差就造成了“越穷越爱国”的假象。
2、富裕省份更能吸引青年人,而穷地方,比如我的家乡年轻人都快跑光了。所以富裕地方人口多、平均文化层次高、青年人多。这样的话粉红多、反贼亦多,只不过这几年反贼群体被专政铁拳基本打散了。
司马南先生出生地在黑龙江,但他老人家常年居住在东城区南锣鼓巷8号。就拉高了北京的“爱国指数”。
3、“爱国”有时候也和商业头脑紧密相连,这也造成了经济发达省份的“爱国”群众无论从比例还是绝对数量上要高一些的原因。我举个例子,我上抖音发现,各行各业的主播内卷的都非常厉害,资质平平的人想通过直播、发作品赚钱比登天还难。但是有一类主播,既不需要颜值、也不需要才艺、更不需要读书,那就是“爱国主播”。比如一个湖南、重庆、江苏、四川等地的农村中年妇女,每天对着镜头喊口号,说一些碎片化的词语,像什么将转基因、器官移植、预制菜和某亚洲国家联系起来。然后就坐等粉丝们“正能量”、“爱国”呼声不断,每天的流量钱也够吃饭了。头几天小有名气的“一朵莲”大姐算是他们的代表。

我惊奇的发现,这种最第一档的“爱国主播”鲜有我们东北人,因为东北人一则没这头脑;二则吃不了这天天上岗的苦;三则东北人天性更倾向于“扯淡”,而入不了戏。当然,稍高一点档次的“爱国主播”就有东北人了,比如离岸去澳洲的“坤姐”,当然这种档次的经济发达省份更多,山东尤多。因为他们无意识中,“爱国”就意味着与时代走向更能契合,会有更多的商机。
这是我的一点点观察。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真的是“越穷越爱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