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禧年朝圣地】(1)辽阳耶稣圣心堂
今年(2025年)是天主教的禧年,我准备给大家讲一下我们辽宁省内的10处朝圣地。先跟大家讲一下1949年以前东北天主教不同于关内教会的的三个特点,这非常有助于理解东北天主教历史:1、先有教友,后有神职人员。2、先发展教友村,后发展城里堂区。3、靠社会服务事业发展教务。今天讲辽阳耶稣圣心堂。从清同治年间说起,据民国十七年版的《辽阳县志》载:“本邑当同治中,始有奉天主教者。其原有教徒,系从他省移来。厥后,乃有传教士。城内陈、戴、皮、黄四姓……皆老教友”。这段记载基本上印证了我说的东北天主教三大特点中的前两个,一是“先有教友,后有神职人员”,清嘉道以后,大量山东、河北的移民来闯关东,有些教友就把信仰带动东北的新家,辽阳城内陈、戴、皮、黄四姓教友就是这么来的,其中的皮姓家族后来走出沈阳总主教区总主教、第一届中国天主教爱国会主席皮漱石,圣名依纳爵者,这是后话了。二是“先发展教友村,后发展城里堂区”,当时辽阳县先发展的沙岭教友村,实际上在1920之前,辽阳县城内(也就是现在的辽阳市内)的教务基本上是沙岭本堂在代管。新版的《辽阳市志.宗教志》说:“咸丰三年(1853年),满洲教区方若望派法籍传教士鲍神甫到辽阳西大沙岭传教,同治元年(1862年)在沙岭建堂。实际上1853来来沙岭的是马类思神父(MALLET, Auguste-Louis,1825-1871)。《辽阳市志.宗教志》说:“同治七年(1868年),鲍神甫到辽阳城内传播天主教,在城里东门内西北立点” 。也是不准确的,因为鲍若瑟神父(Bongard, Joseph-Gustave,1855-1897 )在1879年才来中国,1881年至1885年在沙岭服务。在辽阳建堂的可能是包若瑟主教(BOYER, Joseph-André,1824-1887),他在1881年以前在沙岭服务。《辽阳市志.宗教志》记载:光绪七年(1881年),满洲教区在辽阳城内建天主堂。教会档案记载1889年依味多神父(Flamand, Victor, Fleur, Joseph HINARD,1850-1917)在辽阳建堂。辽阳县志记载光绪十八年(1892年),纪隆主教派法籍谷神甫(Joseph, Jules CUBIZOLLES,1863-1935)在城内东门里买沈姓园地扩建天主教堂.总之吧,在庚子拳乱之前,辽阳已经建立了很不错的堂。1900年庚子拳乱期间,辽阳天主教会受到很大冲击,辽阳县志记载:“光绪二十六年,拳匪起自山东,蔓延至奉天全省。六月间,辽境一般下流人亦群起效尤。其始术亦颇验,故附和者日多。衣红黄衣者,手持大刀,自称某神、某佛,大约为正经、正史之所不载。男曰义和拳、女曰红灯照。有八九岁孩童亦如狂如痴而随之,由城墙跳下,仍能直立而不仆……晋(翼长)昌从而纵之,由是妖焰益炽。义和团给天主教传教活动以很大的冲击,辽阳境内3座教堂同时被义和团烧毁。辽阳县志记载:“二十六年拳匪起,城内及沙岭教堂同付一炬,教士皆避去。1901年11月24日,法籍传教土苏裴理斯继任主教,用清政府赔款,重建和扩建天主教堂,扩大天主教的影响。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派辽中三台子教堂郭若望神父(CORBEL, Jean-François,1865-1920)到辽阳城内传教。《辽阳县志》记载:郭教士入城,就堂屋旧址,草创数椽,仍率教友祈祷诵经。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冬,买(西)四道街杜姓市房一所,翌年(1904年)迁入。又逾年(1905年),重修新建,层楼高耸颇壮观瞻。院内设有育婴堂、养老院,贫老无告无依之婴儿,时或收养焉”。辽阳耶稣圣心大堂是郭神父在辽阳期间建的,建成于1908年。主持建造的是梁亨利神父。这座教堂正门外接钟楼,钟楼高33米,外部三层。一层为四方柱形,东南西三面设门,向北入堂;二层四面雨淋窗,南面上方挂置青石板,上刻“天主堂”三个大字,内悬合金铜钟;三层为八角锥体,向上渐缩,塔尖高3米,上置十字架,迎日生辉。内分五层,每层均置圆梁,扶梯登绕而上,达女儿墙,城区风光多收眼底。 钟楼北接大堂,堂长40米,宽12米,高10米,建筑面积480平方米。砖木结构,为哥德式风格。正门对开,东西置侧门。中间两排立柱,每侧11根,把室内分成三通廊式。3盏明灯悬吊室间,辉照3条通道。北面设祭台,正祭台置耶稣圣心像;东侧副祭台置约瑟像;西侧副祭台置圣母像。台东壁开便门,与更衣室相接。郭神父在辽阳境内的沙岭、辽阳、单庄子这三个堂,陆陆续续服务到1919年得西班牙流感去世。除了重建这三座教堂,1906年把沙岭育婴堂的孩子转移到辽阳。为了照顾这些孩子,又请了普照会的修女到辽阳帮忙。除了育婴堂,辽阳堂区和普照会的修女还在辽阳建立了养老院、施医院、小学校等社会服务机构。普照会统计数据
年份育婴堂养老院施医院
男女
1937155312211133
1938158342212264
193913130219476
1940缺数据
1941116221510567
在1927年以前,法籍杜神甫和寿美东神甫曾办女校一班,多为教徒子女和育婴堂大班婴孩。设织袜工厂一处,专备学生学习。1938年法籍尚若望任本堂神甫,主办初级小学,1943年统计有学生198人,其中男生22人、女生176人。民国及日伪时期,百姓缺医少药。尤其是春天小儿麻疹、天花等传染病泛滥,给城乡婴儿带来较大的危害。教堂兴办了医疗诊所,为天主教徒免费施医舍药。辽阳天主教堂养老院在堂院内西南街房和西南厢房。多为信仰天主教贫困孤寡老人。这些举措也构成了东北天主教的第三个特点“靠社会服务事业发展教务”,除了育婴堂、养老院、学房外,教会还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善事。辽阳市灯塔县志记载了这样一个顺口溜:“民国二十五,大水淹得苦,为了二斗粮,都来入天主。”这个顺口溜生动地反映了为了饥民们为了糊口而加入天主教的情景,虽然有讽刺的成分,但也如实地反映了当时教会赈济贫民的善举。善举也换来了大量的外教人领洗, 1907年,辽阳三个堂共领洗1177儿童,70成人,还有100多慕道者。1908年486人领洗。辽阳大堂附有神父住宅、修女住宅、男教友休息室、女教友休息室、养老院、医院、育婴堂、学房、库房、碾房、花房、饭厅、厨房、地下储藏室等106间房,占地面积达22880㎡,时有教徒1600人。1939年前统计,有教徒1263人。郭神父去世后,在辽阳服务的神职人员分别有:胡栋才神父(lien, Jean-Baptiste, Pierre HUCHET,1973-1933),胡神父1920年来辽阳,1922年去世。然后是寿美东神父(CHOMETON Eugène,1873-1956),1923-1934在辽阳服务;梅成林神父(Laurent, Eugène, MarieMARCADE,1883-1974),1934-1938在辽阳服务;尚若望(CHABANEL Jean,1881-1944),1939-1944在辽阳服务;郗慕宁神父(Henri, Charles SIMONIN,)1944-1946在辽阳服务;还有一位葛乐善神父(GROSJEAN Léon),教会史记载1949-1952在辽阳服务,实际上在1950年就停止了。1950年至1954年,辽阳天主教堂由佟柏纯、王志修修女负责传教。1954年至1966年,由郭雨纶任本堂神父。1960年以后,“左”倾错误抬头,参加宗教活动的教徒明显减少,正常的宗教活动受到影响。1966年文化大革命,把这种错误推向了极端。“造反派”打着破“四旧”的旗号,砸了教堂,焚烧了宗教用品和珍贵文物,批斗了神父和修女,并赶出教堂。天主教堂被一些单位占用,宗教活动被迫停止。郭神父也被迫害致死。教会东、北两侧分别被酿造厂、电器厂、豆制品厂占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宗教活动恢复。1984年7月9日,辽宁省宗教事务局下发《关于恢复我省各宗教活动场所的意见》,其中批准辽阳天主教堂为开放宗教活动场所,1985年,市房产部门归还房产91间。1986年2月4日,辽阳市房地产管理局下发《关于返还原天主教堂房屋产权的通知》,决定从1986年1月1日起,教堂房屋的使用权由天主教自行经营。1988年6月,市房地产局一次付还天主教会房产遗留资金54000元。1989年,教区派徐宏远老神父任天主教辽阳本堂神父,新时代教会牧灵也发生变化,清末民初往往是大的教友村有坐堂神父,兼管城内的教务。改革开放后,由于城市化的加速,农村人口大量进程,本堂神父通常在市内堂区,兼管教友村。1994年,本堂赵云龙神父用政府拨款25万元重建在“文大”期间被“造反派”扒掉的辽阳天主教堂钟楼。1995年,执行1994年市政府召开第85次市长办公会议决定,用市政府拨款和市动迁开发补偿费500多万元开发天主教会区域,占地7100㎡,建成教会办公楼和自养网点。1999年又筹资45万元翻修了天主教堂。使旧堂焕然一新,成为辽宁省第三座哥德式大教堂。创优美环境,为古城辽阳增光添彩。百年老教堂—耶稣圣心堂作为2025年禧年朝圣地,必将迎来新的发展。
辽阳堂的图片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