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对中国教会圣乐说几句
2008年11月3日9:39:32·来源:信德报(总第354期)·作者:韦伯多禄 天人彩虹桥,天人论坛,“我要日日歌颂你,赞美你的圣名,永不停止。上主伟大,极堪赞扬,他的伟大不可测量。”(咏144)天人,天人彩虹桥,天人论坛9 q% @- T* i' J- B2 U" C. }
教会历来重视音乐,因为它能在礼仪中以独特的方式表达我们的赞美、感谢之情。“普世教会的音乐传统,形成了超越其他艺术表现的无价之宝,尤其配合着言语的圣歌,更变成了隆重礼仪的必需或组成要素。”(礼仪宪章六112)但当今中国,教会的音乐没有得到很好的继承和发扬,礼仪一片混乱,看到此现象我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天人论坛8 Q5 J3 F3 i* d2 f) px
就从教会乐器说吧,拉丁教会传统用的是管风琴,因为它能增加教会礼仪的神圣性,提升人的心灵。面对现实,各个堂口很难有能力来配制管风琴,但基本上用的都是风琴、电子琴,音色上还是说得过去的。切忌教堂中用一些与弥撒的性质极不相配的乐器,使人听了非但没有神圣之感,反而觉得庸俗,轻浮。
“教会以额俄略曲为罗马礼仪的本有歌曲,所以在礼仪行为中,如果其他歌曲条件相等,则额俄略曲占优先。”(礼仪宪章六116)可是现在有些人则打着礼仪本地化的旗号,乱唱乱编乱改,把一些社会上的流行歌曲改编成圣乐,变词不变调。甚至把一些明显带有红色革命风格的歌曲改编成所谓的“圣乐”,真是让人啼笑皆非。有一次我在一堂口还听到让人哭笑不得的《阿肋路亚》,这首歌竟然是用《敖包相会》改编的。还有《纤夫的爱》、《说句心里话》、《萍聚》等都加以改编用在弥撒中,还美其名曰“潮流”、“创新”、“有活力”,岂不知却弄巧成拙。虽然教会赞成各种具有必要条件的艺术形式,但各堂口所出现的这些情况明显使弥撒不再有神圣感、庄严性,使音乐失去了它在祈祷中的韵味。
现在有些人没有正确认识礼仪本地化,认为拉丁传统音乐太陈腐,应该废弃。岂不知传统弥撒曲是经过几百上千年历史的沉淀,是音乐之精华,被众多音乐家、艺术家所肯定,也受到教会的认可及称赞。教会的音乐堪称另一音乐体系,它自由变化的谱曲法,有别于其他的音乐风格,容易自然地表达抒发感情。正副八大调式,适合各种圣咏的咏唱及自由的编排,正副八大调式不同的感情风格,适合在不同的弥撒意向中运用和抒发感情。
“慈母圣教会过去常是艺术的爱好者,并曾经常要求艺术崇高的服务,特别为使有关敬礼的事物,真正表现高雅、和谐、美观,成为天上事物的记号与象征,教会也不断造就艺术人材。教会时常作艺术的评审,分辩艺术家的作品是否适合信仰、虔诚、宗教的传统法则,以及是否合于神圣的用途。”(礼仪宪章七122)
所以我呼吁,应尊重教会传统礼仪圣乐,保留并继承它。修院应加强在圣乐方面对修士的培养。正确认识礼仪本地化。培养、提高儿童、青年们的圣乐鉴赏能力,使我们在圣教会内为天主的光荣而服务。
以上是个人的一点儿浅见,望各位神长多多指点。 這張天人論壇上沉底已久的帖子是我決心投入學習管風琴和重頭開始學習眾讚曲伴奏的一個原因之一。的確,我在國内看到各地教堂各種版本的彌撒,各種形式的伴奏,到了歐洲卻是大部頭,正規的管風琴伴奏。在今後的日子裏我不斷地上傳各種原版伴奏樂譜和進行管風琴的系列介紹。要知道,在1966年北京尚有7台管風琴,到了我80年代初學伴奏的時候卻是在一台半舊的腳踏風琴跟原來彈奏管風琴的老神父學琴。老神父大難不死85嵗收徒。後來陸續跟一些音樂學院的各色老師學習鋼琴,把老神父教的風琴彈奏抛在腦后。對眾讚曲一無所知,加上文革遺風影響下的音樂教育加上商業化的考級市場變成了今天中國音樂界的怪胎。
儅約翰遜老師給我講解1,4,5級伴奏時,我覺得奇怪,這麽基本的東西要花那麽多時閒學麽?原來學問大了。後面的帖子我會介紹1,4,5級伴奏的一些典型名曲。
有意參加研討的神長教友歡迎光臨天人論壇音樂專欄:http://bbs.trchq.cn/index.php 回复 1# pipeorganse
我非常赞同您的看法,因为我也有同感。弥撒是教友们敬拜赞美天主的神圣礼仪,在传统庄重的圣乐中,教友们可以感受到来自上主的神圣与大爱,并能在其中感受到脱离世俗的内心净化。然而在弥撒中参入流行音乐,让人即使身置圣殿也无法摆脱世俗。有人认为流行音乐可以吸引年轻人到教堂来,我不同意这个观点。流行歌曲对年轻人虽然容易上口,但却不适于教堂的氛围,更不宜于引导年轻人,如果在教堂中大行流行歌曲的曲调,那圣堂又与世俗的歌厅何异? “教会以额俄略曲为罗马礼仪的本有歌曲,所以在礼仪行为中,如果其他歌曲条件相等,则额俄略曲占优先。”(礼仪宪章六116)
pipeorganse 发表于 2009-9-28 04:49 http://www.ccccn.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我就喜欢额我略圣咏~~~~很好听啊~~~~:$ 你们参加过CFC青少年互动弥撒吗!
“切忌教堂中用一些与弥撒的性质极不相配的乐器,使人听了非但没有神圣之感,反而觉得庸俗,轻浮?”
十多岁二十多数的年轻人才是天主教在中国发展的出路!有时间到北京朝圣,到北京南堂参加每星期六晚上的CFC青少年互动弥撒。让你们感受感受年轻人在天主的爱中光荣! 怎样能吸引住年轻人,就用他们喜欢的音乐。丢掉年轻人,教会就后继无人了。看看各地教会的光景吧,老办法不行了。 我也是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但我就是讨厌那些无聊的流行音乐。。。曲调也是有含义的,世俗的曲调承载的是世俗的思维,愿意避开世俗的人才会寻找信仰吧!要是教会里也是这些同样的东西,我们往哪里逃去?
ps. 我发现pipeorganse在一些视频网站发的弥撒曲,我很喜欢。。。很感谢你的贡献。。。。:handshake 我也很希望自己能够在教会音乐方面做一点事情,因为我看到现在的中国教会音乐的变化,让我对教会圣乐有点失望,我不希望我们的教会因为圣乐的使用不当,致使人的信德观有了变化。真正的教会圣乐应该带给人的是崇敬,神圣感!我也想参加一些关于这方面的培训,如果有的话,大家可以告诉我吗?感谢各位兄弟姐妹 本帖最后由 pipeorganse 于 2012-5-21 05:47 编辑
经过三年圣乐专业学习,在下完成学业并出任瑞典某地教区主任管风琴师。在过去一年里,在豆瓣网开设圣乐讲座,欢迎有志学习圣乐的朋友一起研习讨论: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21992770/ 本帖最后由 pipeorganse 于 2012-5-21 05:53 编辑
国内一位资深天主教会音乐人跟我聊天,说起国内圣乐的现状问题,看法一致,但是在对国内教会进行培育宣传,让天主教会音乐的概念普及,深入人心的话题上,我的答案是3年,而他,作为国内的微弱耕作者,答案是 需要 20 年。
20年!!!!!!
为什么:
1,所有接受正统托里腾拉丁弥撒咏唱训练的,79年以后幸存的那些老人统统都成为了过去时。
2,现在时是老红卫兵们在教堂里成为奉献的主要力量。那个年代出来的哪怕是音乐教师都有深刻的时代烙印。他们是唱红歌大半辈子的人,我就在某著名大教堂经历过,一位弹了黄河一辈子的老音乐人在钢琴上用黄河在咆哮的敲法敲圣母经为我伴奏。我唱了一半就跑调了,因为他的敲法使我无法掌握音准。当然那时候我还没开始正规圣乐训练,自认技不如人,不过他在那个教堂义务奉献,敲了10来年了,他带的唱经班唱什么圣歌都是革命歌曲的吼叫,以致他手下的年轻人不时找我投诉。我只能跟人家说,难得老先生10几年奉献,就这样吧。要不然你们连这个水平都没有。
3,新生代的教会音乐人重新开始圣乐培育。这些工作需要耐心,润物细无声地进行。而新生代音乐人现在大多45岁以下,等20年后,他们从工作岗位上退休,进入教会全职侍奉,这时候教会的音乐水平定会翻天覆地变化。前提是不要再出现文革的政治动荡。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