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学术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964|回复: 5

论”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23 22:24: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花雨清风 于 2011-11-23 22:31 编辑

 礼,是维护道德规范的重要工具,《礼记》开宗明义:“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纷争辩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可见只要违反道德仁义就是违反孔孟所强调的”礼“的精神,所以实际上哪个朝代也没有把礼的条文都做到。既然”礼“属于道德仁义的规范,那就不存在什么古代或现代。比如古人称父女之间的乱伦为非礼,现在我们不能说”合礼“。

可惜在我的《孔孟之道为谁说话》的回帖中,有兄弟提出了:”礼治是封建统治的需要,高低尊贵的等级观念……“。

其实在孔孟之道中强调的礼,是人伦的基本因素。礼并非仅仅人与人之间的礼节问题,更是人与其它禽兽畜生的根本区别之所在。也就是说一个若完全不谈”礼“的人,就是衣冠禽兽。


在春秋战国时期,周王朝的礼乐崩溃,正是表现在人心失去了最基本的特征。


由周幽王为取悦褒姒,烽火戏诸侯开始,使他在诸侯面前失去”信“,最终导致了灭顶之灾。失信于天下,就是非礼。我们再来看第二个例子,卫宣公是见了美女就走不动道的家伙。他不但烝后母,还霸占自己的儿媳妇,结果在两个儿子都死于其手。此为非礼也!


我们来看看五经之一的《礼记》中的部分内容吧!就知道礼的精神是什么了。


其实在我们基督宗教当中,也有许多地方需要”礼“。其中包括天主教敬拜的核心——祭天大典的弥撒也是”礼“。遵守天主十诫,亦是”礼“。总之”礼“包含的内容是极为丰富的。


我建议我们中国的基督徒学古代典籍,不该仅仅以批判和审视的眼光,更应该是以仰视和欣赏的心,去感悟我们祖先所遗传下来的宝贵遗产。惟有如此,我们才得获得更多的神益。

因为许多古代文化犹如没有被凿开的石头一样,有人只看见它是一块石头而已,有人却能从石头当中发现其中蕴藏着金子。我没有太多的精力写更长的文章,希望大家凭着天主圣神在心中的感动,自己去分辨和领悟吧!


花雨清风


2011.11.23







发表于 2011-11-24 06:59:3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失信是最大的失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24 09:31:49 | 显示全部楼层
信仰自由 发表于 2011-11-24 06:59
失信是最大的失礼。

我很赞同花雨关于''礼''观念,它是人所必需遵守的道德和行为规则,礼也是一个人为人处事的根本,为人的一个标准。''礼体也言得事之体也'',也包括孝,慈,顺,敬.......
孔子学院,遍布世界,走出中国,走问了世界,孔子是中国的,儒学是世界的。可以说,中国的形象,将会因为礼'',而使世界认识到,中国是一个文明开放的民族。找到了更为发展的空间。
不可杏认,儒学的确有作为帝王文化的一面,主张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作为帝王文化的儒家巳经失去了价值,可是作为民族文化仍有精华。
非常愿意参与你的帖子,也是我学习和成长的过程,谢谢,请多包涵,祝你平安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26 10: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礼在中国古代用于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释名》曰:“礼,体也。言得事之体也。”

该帖已经同步到天主教微博 慧心文的微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26 12:58:08 | 显示全部楼层
黄河清 发表于 2011-11-26 10:19
礼在中国古代用于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释名》曰:“礼,体也。言得事之体也。” ...

抢答正常,加十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27 00:41:53 | 显示全部楼层
耶稣说了:爱你的近人,若你身边的人都不会爱的话,怎么会爱那似乎与你更不相关的人呢?可是无论耶稣的教训有多少宗教改革的内容,本质依然属于犹太教。犹太人相信独一的上帝,却不以为不信上帝就是犯罪,一个人是否为义,不在于他相信的是什么,而在于他的行为是否正当,犹太人拉比宣称:只要你做正当的事,不相信上帝也可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天主教学术论坛 discuz已被腾讯收购,本站已无法再保证客户信息安全,请在发表信息时三思。

GMT+8, 2024-12-4 01:1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