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在水一方 于 2012-7-3 05:00 编辑
《圣经》是犹太人写的书,也许正是因为如此,《圣经》对于他们来说不外乎是一本收集了众多民间传说的故事书,他们享受的是故事中表现出的意义,而非意义之外的神秘。有一个犹太人的孩子,在听基督教徒老师讲的摩西率领犹太人逃出埃及的故事后,居然纠正老师的观点说:摩西率领犹太人逃出埃及,终于来到了红海边的时候,却被夹在了埃及军队与红海之间情况非常危急,于是摩西呼叫美国总统,让美国军队在红海上架起一座桥,当犹太人过去之后,美国人就炸了桥,使埃及军队不得不停止了追击。这个犹太孩子说:如果原原本本把老师讲的蠢话讲给人听,一定不会有人相信他的故事。老师的蠢话指的就是《圣经》里所说,上帝使海水分成两半,让犹太人在中间过去之后又把海水合上的故事。
基督教称为奇迹的《圣经》故事,太人却并不相信,他们是绝对的合理主义者,不可能原封不动的接受不合理的神话故事。基督教所说的奇迹,是指发生了超乎自然的那些不可能发生的事情,而对犹太人来说,奇迹却是指发生了有可能发生的事情,只是讲故事的人为了增加故事的趣味性,于是做了艺术的加工。那么红海在上帝与美国军队都没有出现的时候,为什么有可能分成两半呢?据说当年拿破仑在非洲作战时,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在酷热的夏天,地中海的强风会在红海产生潮汐,使红海中比较浅的地方出现刚好可以使人通过的陆地。在犹太教的传统中,凡事都可以存疑,提出问题,就连信仰上帝也不例外。
那么,犹太人所说的“因信称义”是什么意思呢?这里面没有排他性,不像基督教以为的,信上帝的人虽然坏也可以进天堂,不信上帝的人虽然好也要下地狱。犹太教不把信上帝视作是进天堂的入场卷,反而以为人要靠好的行为才能亲近上帝,得到上帝的祝福。犹太人所说的义人,是喜欢行善的好人,他们的好行为就是信仰上帝的凭据,也即“因信称义”的凭据。
天主教和基督教有共同的地方,他们都承认上帝的恩典是人称义的唯一源泉,而非专靠人自己的好行为,即便在口头不信上帝,但是只要有了好行为就有了信仰上帝的凭据。天主教和基督教显然与犹太教相去甚远。在基督教徒写的新约中,充满了对犹太人信仰的质疑和批评,甚至有些地方不惜歪曲事实,刻意把犹太人描写成满肚子都是男盗女娼,只会用嘴巴唱高调的伪君子。但是新约中充满矛盾,在一些地方,基督教又不得不承认耶稣说过:你们的义如果不能胜过犹太人的义,就不可能进天国。耶稣自己始终都是犹太教徒,他没有尝试过背叛犹太教,充其量他只是想要发挥一下犹太人喜欢怀疑,喜欢辩论,喜欢标新立异的民族性罢了。
可是,天主教与基督教的分歧也很大。基督教认为只要个人信上帝,罪人就可以成为义人,天主教却说这不成,因为上帝的恩典还要通过教会的权威,教士阶层的中介作用,还有信徒个人的善工来实现。基督教说:我们的拯救在于信仰,我们的毁灭在于不信仰。而天主教则说:教宗是上帝在人间的代表,赦罪的权柄在他手中,不服从教会和教宗的人,单凭个人的信仰,不可能获得救恩。
“因信称义”最早出现于旧约“哈巴谷书”,后经使徒保罗延伸发挥经意,将犹太教的信上帝,变成为基督教的信耶稣,完成了这个非常不易的转身变脸之后,耶稣的个人悲剧,有了上帝做导演,终于走出了个人和民族的低谷,与时间交流融会复活,然后升天有了上帝之子的位格。
“因信称义”的信,通过犹太教、天主教、基督教的不同演绎,也就有了不同内容,甚至连意义也是那样的不同,在犹太人那里,“因信称义”就是让上帝成为人的过程,在天主教和基督教那里,“因信称义”就是使人成为上帝的过程。而天主教的人成为上帝是在教会中完成,基督教的人成为上帝是在个人身上完成。于是,宗教在犹太人那里是人在解构神话,宗教在天主教和基督教那里,就是人在重构神话。于是犹太人大多都是现实主义者,无论做多好的梦,也要以更接近现实的姿态去圆梦。基督教徒大多都是理想主义者,就是没有做梦,他们也要以更接近梦境的姿态追求基督二次再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