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修公爵 于 2012-8-8 03:50 编辑
“人造生命”的闹剧
本文写于2011年
2010年春天的某一天,我打开一本杂志,看到一幅十分有“创意”的恶搞画作。这幅画的母本是梵蒂冈西斯廷圣堂穹顶上的壁画---《创造亚当》,我有必要先介绍一下米开朗琪罗画的这幅名画,画家在作品中栩栩如生地展现了天主圣父将生命和力量传递给刚刚创造的人类—亚当的场景。在画面中,圣父伸出右手,去触摸仍很软弱的亚当,准备将其扶起。 然而,在那幅恶搞画中,不见了上帝(天主)和众天使的身影,而是在亚当的身上放了一个IBM的Thinkpad笔记本电脑,这是向全世界宣布,创造生命已经不需要上帝(天主)他老人家。人家美国的科学家已经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创造出新的生命来了! 原来,2010年5月20日,美国私立科研机构克雷格·文特尔研究所宣布世界首例人造生命——完全由人造基因控制的单细胞细菌诞生,并将“人造生命”起名为“辛西娅(Synthia)”。领导这项研究的克雷格·文特本人的说法是:“这是第一个人造细胞,是地球上第一个父母是计算机,却可以自我复制的物种。” 虽然我是个基督徒,但我仍十分热衷于当代科技的发展,这几年的世界重大科技进展像什么欧洲粒子加速器重启、日本隼鸟飞行器登陆小行星、霍金出了本《大设计》、中国的嫦娥二号升天等,都会令我兴奋不已。但这次对于该研究所的研究成果,我除了对科学家们表示致敬外,还想说的是,这项成果离“创造生命”还有十万八千里的距离。 好在我高中时学过生物,会考(现在已经取消此种考试了吧)时得了96分,能读懂这条新闻。我们知道生物的基因是由4种核苷酸按不同的排列组合而成的,如同密电码一般,它们的排列顺序就携带了遗传信息。所以有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或“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类的俗语。 20世纪末、21世纪初,世界上的一些发达国家(也包括中国)耗费大量资金,破译了生物的基因,是为“基因组计划”。在这个基础上,美国克雷格·文特尔研究所的科学家们要创造的是一种最简单的细菌——蕈状支原体。这是一种极为简单的生命,它的基因组大约由108万个核苷酸按特定的顺序组成。在遗传时,基因组要复制自己,以原有的基因组为模板,用单个的核苷酸做原料,合成新的基因组。
文特等人的计划,就是想按照这种细菌的基因组序列,用化学方法把核苷酸一个一个连接起来组成基因组。也就是说,像在麻将桌上洗牌一样,将所有的核苷酸重新排序。不过,按现在的合成技术,要一口气合成含有108万个核苷酸的序列是做不到的,所以他们首先要化整为零,把基因组序列分成1000多个片段,每个片段含1000个核苷酸,分别合成(其实是从另一家公司订购的)。然后把这些片段放进酵母菌中,由酵母菌把它们组合成完整的细菌基因组。再把基因组从酵母菌中提取出来,放进一种和蕈状支原体很接近的细菌——山羊支原体中。蕈状支原体基因组利用山羊支原体的蛋白质、细胞器等复制自己,形成了新的蕈状支原体。 读到这里,对生物学和圣经有点了解的读者就会发现,文特尔等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很了不起,但说他们能创造生命,则纯属扯淡。原因如下: 其一、天主创造生命是“从无中(Creatio ex nihilo)”创造出来,不需要任何原材料。而文特尔等科学家确是将原有的蕈状支原体的基因揉碎重组,造出来的仍是蕈状支原体而不是新的物种。所以他们的工作充其量是“组装”而非“创造”。 其二、天主创造一命乃成,而科学家们却需要大量的资金、仪器、人力才能“组装”出毫不起眼的生命。 人类可从玉米中粹取乙醇,可从石油中提炼乙烯,可用铁矿石冶炼、生产出螺纹钢、冷轧板,可用柞木加工地板,可在海洋鱼类中提取DHA(学名二十二碳六烯酸)......这些东西极大地改善了人的生活水平,而原料都来自大自然。但人类绝没有能力用氢、氧、氮、磷等组成生命的元素制造出一株玉米、一只羊羔、一蔟菌种。“弗兰肯斯坦”们仅存在于科幻小说中。
“春种一粒籽,秋收万石粮”,彰显了天主的大能。正是天主的爱和大能,我们的世界才能生机勃勃。
所以这条消息发表不长时间以后,方舟子首先撰文,认为这是闹剧。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副所长于军研究员接受《环球》杂志所作的专访,也说这是炒作。中国的科学家都对此不屑一顾,国外的学者更是嗤之以鼻。 这场闹剧就这样谢幕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