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10:49:01
看印度国父甘地的故事,
1947年8月31日早晨,奇迹出现16天之后,宗教仇恨之火终于还是点燃了加尔各答这个火药库。当晚10点,一群狂热的印度教青年突然闯进海达利公馆院内,要求与甘地谈话。当时甘地正躺在草垫上,身边是他的侄孙女摩奴和阿巴。甘地被吵声惊醒,站起身来,说:“嚷什么,我在这儿,你们杀我吧?”说话间,两位浑身是血的穆斯林挣脱人群,躲藏到甘地身后,但一根根棍子向他们飞去,好在甘地个子不高,才没被击中,直到增援的警察赶来才解了围。随后,对穆斯林贫民窟一系列的袭击行为达到丧心病狂的程度。
X 10:52:48
所谓的非暴力不合作,请看如下:
1920年 9月,国大党加尔各答特别会议上通过甘地提出的非暴力不合作计划。同年12月国大党那格浦尔年会正式批准这个计划。甘地宣称,斗争的目的是达到自治,“如有可能就实行帝国内部的自治,如有必要就实行脱离帝国的自治”。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年会决定改组国大党机构,在农村、基层设立支部,吸收工农参加。在甘地号召下,人民举行罢工、罢课、罢市、集会游行,印度教徒与伊斯兰教徒团结一致,并肩战斗。不合作运动与基拉法运动等互相结合,汇成一股力量。1922年2月5日,联合省(今北方邦)戈勒克布尔县乔里乔拉村2000农民将22名警察连同警察局一起,付之一炬。
X 10:53:13
很多中国人还在迷信甘地
X 10:53:40
我能理解他们这个迷信,就是如果不迷信甘地,他们也不知道该迷信谁!
S 10:54:08
至少在甘地,没有偏向某一个教派
X 10:54:17
但是,他们不知道,甘地率领对抗的对象是具有高度的基督信仰根基的英国文明
X 10:54:30
而中国人迷信甘地,忘记了对抗的对象是谁。
X 10:54:41
我上面的话,但愿对你们有所启发。
S 10:54:42
S 10:55:32
照这位兄的说话,印度应该一直由英国来统治吗
X 10:55:46
大约在1231年,英国就开始了平民竞选市长
X 10:56:06
我不与你讨论,只是告诉你们你们自己去思考。
我在看资料。
Z 10:56:24
修行是觉悟自我的科学。有人能懂?
Z 10:57:02
所有宗派之间的对抗就是因为他们根本不算修行人。
S 10:57:27
这个认同
Z 10:58:35
印度教攻击基督教,基督教攻击伊斯兰教,伊斯兰教攻击印度教,那个都能翻出很多事例来。
Z 10:59:20
这些人只是挂个牌而已,我是什么教徒。
S 11:01:06
很多人只是拉帮结派而已
X 11:44:59
甘地的非暴力抗争何以能成功?惟一的决定性因素,他所面对的是什么敌人。很幸运,甘地的对手是有宽容、公正制度的英国,这就足够了,其余的一切成功因素都是为了英国而配合的。
乔治•奥威尔曾以苏联为例,指出唯有英国治下才能产生甘地,这需要新闻自由和集会权利保障群众运动的形成,进而吸引外界注意。而苏联版的甘地会在半夜被内务人民委员会的车带走,从此人世蒸发。其实,仅换在法国殖民地,等待甘地的必将是长年囚禁或者断头台。
尽管甘地多次入狱,但都受到了当局的文明对待,在狱中有特权,更未受皮肉之苦和思想改造。自始至终,甘地都享受到基本权利,他始终是西方新闻界的宠儿,英国大众对他也是宽容的,即便是因他抵制进口服装而失业的工人。
1931年,夏伊勒全程陪同了甘地的英国之行,近距离见证甘地受到的待遇。火车一到伦敦,就有数千名支持者来欢迎他,印度事务部的官员给他当司机,汽车刚到旅馆,即发现几百人伫立雨中等候,旅馆大厅里更是聚集了来自议会、政府、国王、教会、工会、新闻界的1500多人。除了在圆桌会上自由辩论外,他会见了从议员到纺织工人的各界人士,甚至以恢复棉布贸易来煽动英国工人向政府施压支持他。 http://book.douban.com/review/5524368/
X 11:46:04
1935年的印度政府法案,实施了省自治。1937年的省立法会议选举进一步完善省自治,不过加速了印度教和穆斯林的破裂。尤为重要的是,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印度都坚定站在英国一边,军人浴血奋战,后方有更多人从事军需生产。尤其是在日军的东南亚攻势达到巅峰时,激进的国大党领袖昌德拉•鲍斯一气之下投靠轴心国,从印度战俘里拉起一支“伪军”,但在印帕尔战役中一蹶不振。有鲍斯、昂山这类带路党作参照,虽然甘地会时不时发动静坐示威类的群众运动,并向印度人和中国人灌输“非暴力”同化日本人的谬论,但他在原则上的正确站队,让英国很领情。这才是甘地政治智慧中难得的闪亮点。
印度独立的同时,是印巴分治,这时期空气中弥漫着种族屠杀的血腥味。甘地对此手足无措,再次祭起只会对英国有效的法器——绝食,尽管他信誓旦旦说非暴力绝不会导致丢命,但对政治认知和实践上的无知和自负,导致自己也成为上百万牺牲者中一员。一个激进的印度教徒枪杀了他,幸好凶手不是穆斯林,否则甘地之死将成为更大规模屠杀的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