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学术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298|回复: 3

浅谈教父神学作为主教神学的教牧神学意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9-13 10:53: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浅谈教父神学作为主教神学的教牧神学意义

董建林主教


  薛华(Francis A. Schaeffer,1912-1984), 是当代最具影响力的基督教思想家、福音派神学家,其著述对知识分子尤具冲击力,因此被誉为“知识分子的宣教士”。《福音派的危机》是薛华1984年的最后遗作。在这本书中,作者以锐利的笔锋大肆鞭挞西方教会神学上的问题,对后现代社会的个人主义、感觉主义、相对主义等谬误妥协的不良风气,以震耳发聩的呐喊,提醒基督徒注意“装作光明天使的撒旦门徒”,借着高等批判等各种新知识、新神学、新概念,要摧毁以《圣经》为根本的基督教信仰,尖锐指出福音派教会当前所面临的危机和考验。在《福音派的危机》一书中,薛华以焦急的心态,以先知般的眼光和言语,反复警告基督徒基督教真理在今天的后现代社会中所遭遇的危机:今天的基督徒是否在真理和道德上妥协了呢?基督教福音教会是否已丧失了对社会作见证的勇气?我们是否已出卖了向世界谏言的权利?……
  当美国和西方的一些教派教会,从美国圣公会开始[ 美国圣公会洛杉矶教区15日正式任命公开同性恋身份并正与同性伴侣生活的Mary Glasspool为教区主教,她是美国圣公会自03年罕布什尔州教区任命Gene Robinson后的第二名同性恋主教,并是首位女同性恋主教。——基督日报2010年05月19日报道。],居然可以民主投票的方式,选任女性主教[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2-25中評社北京2月25日電/據德國媒體25日報道,德國新教最高領袖、德國福音教會理事會主席瑪戈.克斯曼主教因酒後駕車闖紅燈宣佈引咎辭職。]和同性恋男女作主教的时候,我们更深切地体会到薛华曾经警告的教会面临的危机和挑战,绝非空穴来风。这些号称基督教的领袖们,他们公然歪曲和缪用《圣经》真理却根本没有一丝的歉意和悔改,反而是洋洋得意!他们是基督教会里的撒旦!如今,这股恶风,已经假借新神学飓风吹到世界各地的教会,当然包括中国的教会。曾经被教父们定为异端的各种神学理论,如雨后春笋般地渗透到神学乃至教会的讲台,如诺斯底主义(Gnosticism)、孟他努主义(Montanism)、亚流主义、伯拉纠主义、撒伯流主义、阿米念主义等等。从1517年以后,新教各教派忽略甚至批判教父神学造成的恶果,越来越显得严重,个别教会甚至到了异端压垮正统的现象。由于缺乏对教父神学的基本了解,很多新教牧师和同工,经常错把异端当亮光,误导很多的教会会众(如神召会的金贝克等)。
  教父时代,是基督教新约教会最辉煌的时代。在外有国家逼迫,内有异端骚扰,新约教会神学和生命尚处于成长期的时候,神在教会呼召使用了一批主教和圣徒,他们以生命活出基督的信仰,舍家别妻、散尽家产、博览群书、以教会为家、以鲜血捍卫教会,高举耶稣基督,靠着神所给的《圣经》、大公教会信经、使徒统绪,胜过国家逼迫、打败各种异端,使基督教信仰盎然挺立在欧亚非大陆上,使耶稣基督从拿撒勒走向了世界。他们的忠心和见识,空前绝后,也为中世纪欧洲进入信仰时代,奠定了良好的的基础。既然今天的各种异端,不过是教父时代异端穿着现代服装的借尸还魂,那么只有回到教父时代,学习和效法教父们的教父精神传统,才能有力量打败异端。教父神学,是基督教胜过一切异端和敌人的秘密武器。
  教父学是基督教历史神学中的一个主要的基本组成部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教父学是整个基督教思想史的一个基础与核心,没有教父时期的辉煌,就不可能有后来的基督教会和神学的迅猛发展。鉴于此,在基督教神学院的教学中,教父学一直是一门非常关键的课程。其内容的丰富和深厚,所蕴含的无穷尽的生命力量,都吸引着众多忠心爱主的神仆们,从中汲取力量和借鉴。在公教会[ Patrology, the study of the writings of the Fathers of the Church, has more commonly been known in England as "patristics", or, more commonly still, as "patristic study". Some writers, chiefly in Germany, have distinguished between patrologia and patristica: Fessler, for instance, defines patrologia as the science which provides all that is necessary for the using of the works of the Fathers, dealing, therefore, with their authority, the criteria for judging their genuineness, the difficulties to be met within them, and the rules for their use. But Fessler's own "Institutiones Patrologi" has a larger range, as have similar works entitled Patrologies, of which the most serviceable is that of Bardenhewer (tr. Shahan, Freiburg, 1908). On the other hand, Fessler describes patristica as that theological science by which all that concerns faith, morals, or discipline in the writings of the Fathers is collected and sorted. Lastly, the lives and works of the Fathers are described by another science: literary history. These distinctions are not much observed, nor do they seem very necessary; they are nothing else than aspects of patristic study as it forms part of fundamental theology, of positive theology, and of literary history. Another meaning of the word patrologia has come to it from the title of the great collections of the complete works of the Fathers published by the Abbé Migne, "Patrologia Latina", 221 vols., and "Patrologia Græca", 161 vols. ——Catholic Encyclopedia]与正教会[ Patristics or Patrology is the study of Early Christian writers, known as the Church Fathers and Mothers: the pillars and theological mainstays of Orthodox Christianity. The names derive from the Greek pater (father). The period is generally considered to run from the end of New Testament times or end of the Apostolic Age (circa 100 CE) to either 451 CE (the date of the Council of Chalcedon), or to the 8th century Second Council of Nicaea, see also First seven Ecumenical Councils.——http://orthodoxpatristics.com/]中,教父学都是核心神学课程。然而,在基督新教会的神学体系中,教父学却是严重被忽略的,甚至是被批判的。很多基督教会的牧师和传道人,可能从来没有听说过一个教父学的存在。基督教会中目前能看到的介绍教父学的,主要是《基督教信仰与生命》网站(http://www.christ.org.tw ),魏连岳弟兄撰写的“教父学专栏”。他认为教父学——教父 (Fathers of the Church) 指早期基督教神学思想作家;在西方教会中,是指从使徒教父到 Isidore of Seville (A.D.636) 的作家;在东方教会中,则是到 John of Damascus (A.D.750) 的作家。
  天主教会的教父学大纲划分如下:⑴最初三世纪是教父学的发轫阶段。⑵A.D300——A.D430年是教父学的伟大阶段。⑶A.D430——A.D.850年是教父学的结局阶段。比教父年代的开始更难决定的是它的结束时期。一般的看法是以若望达玛森(John Damascene,约650—750)为东方的最后一位教父,而以依西都(Isidor of Sevilla,约560—636) 为西方教父的最后一人。不过,有人以为这个时代早在犹斯弟尼安一世(Justinian I, 527—565)登基之时(527)已经结束了,但也有人认为它应该延续至850 年为止。
  教父学的英文是Patristics 或者Patrology[ Patristics or Patrology is the study of Early Christian writers, known as the Church Fathers. The names derive from the Greek pater (father). The period is generally considered to run from the end of New Testament times or end of the Apostolic Age (c. 100 CE) to either 451 CE (the date of the Council of Chalcedon),[1] or to the 8th century Second Council of Nicaea, see also First seven Ecumenical Councils.——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Key theological developmentsMajor focuses for these theologians during the period are in chronological order: Christianity's relationship with Judaism;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New Testament Canon; Apologetics ('defense' or 'explanation' of Christianity); and doctrinal discussions that sought to achieve consistency of faith, in particular within the Christianised Roman Empire.[3] Following the scholar of Christianity Alistair McGrath (1998), several major areas of theology can be seen to have developed during the Patristic Period: the extent of the New Testament Canon, the role of tradition, the fixing of the ecumenical creeds, the Two Natures of Christ, the doctrine of the Trinity, the doctrine of the Church, and the doctrine of Divine grace.[4]——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 邹保禄神父指出:“教父们对有关信仰的要素竟不约而同的具有一致的意见。这些共同的内容如下:
   1)相信三位一体的天主;三位都同等。
   2)相信天主从虚无中创造了世界,故相信世界是好的,且完全依靠天主。
   3)相信基督有完全的天主性与人性,其人性得自童贞女玛利亚,且假定是为了有罪人类的救恩。
   4)相信有制度的教会,且相信一个人以其圣统和圣事的方式藉着基督将可分享救恩,而离此教会自然得不到救恩。
   5)相信有天堂、有地狱;相信身体的复活。
   6)守严谨的道德律。
   7)相信有一些苦行(主要有施舍、斋戒、祈祷、修道)为得救恩是不可或缺的。
   8)相信那些设法影响人类事务的天使(如魔鬼)住在不可见的世界里。
   9)相信圣经有两层意义,亦即字面意义和灵修意义,后者提供人们对圣经原文有更深的瞭解。”
   教父们留给我们的神学财富和属灵经验很多,希望我们新教会众多牧人能以谦卑的心态去学习,并且不再视天主教和东正教为异端,而视之为基督里的弟兄,在《圣经》和四大信经[使徒信经、尼西亚信经、迦克顿信经、亚他那修信经。]的基础上,能够彼此学习、互相借鉴。末世越来越近,需要基督的肢体逐渐在基要真理上合一,在非基要真理上彼此尊重。万不可以教派主义的眼光固步自封,被撒旦各个击破。如《圣经》所教导的,彼前 2:25“你们从前好象迷路的羊,如今却归到你们灵魂的牧人监督了。”在这里,在教父们留下的诸多神学财富中,除了使徒统绪的主教制之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大公教会的修道主义传统。
   梁家麟博士在他的书籍《基督教会史略》“第四课方济各与中世纪修道主义的变革”中指出:“基督徒与世界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教会里热门的讨论课题。新约圣经多次提到,基督徒不应爱世界。如约翰所言:不要爱世界和世界上的事。人若爱世界,爱父的心就不在他里面了。(约壹二15) 这里世界一词到底是何所指?是指主宰这个尘世的罪恶权势、世上某些敌挡上帝的罪恶行径,抑或是泛指物质世界?又‘不要爱世界’的命令,意含我们得出污泥而不染独善其身,公然向罪恶的权势宣战并致力社会改革,抑或是乾脆远离人烟自营净土?历代历世,基督徒对此都有不同的注释,并且根据他们的注释而拟定不同的处世之道。修道主义是其中一个基督徒的生活模式、一种兑现上述经文的方法。
   “我们可不要以为修道主义只是天主教会(在十六世纪以前应统称为大公教会)独有的产物,与更正教毫无关系。事实上,不少重洗派(Anabaptists)都有自营净土(ghetto),聚族而居的做法,至今不辍。在五十年代之前,中国山东马庄的耶稣家庭,也过著类似集体修道的公社生活。不同的只是这些群体没有要求参加者守独身吧。只要看到许多宗教都有鼓励信徒出家修行的情况,我们便知道修道主义不是天主教的一个异常现象。作为更正教徒,我们倒要为自己反对修道主义作出合理的神学解释呢!
   “一直以来,更正教对修道主义存在著许多偏见,既认定这种模式与圣经教训相违背,又以为修道主义的模式是单一的,即所有修会的修道形式雷同。在这一课,我们希望以较持平的态度,说明修道主义是怎麽一回事,澄清不该有的误解。修道主义是一个源远流长的教会现象,为了让读者有一幅较全面的图画,而非仅限於认识一两个人物或修会(事实上,修道主义不存在任何足以概括全局的代表人物):所以,这一课的主角方济各(Francis of Assisi,1182-1226)不会占上很大的篇幅。我尝试以纵线论述的方式,缕述由初期教会起直到十三世纪为止修道主义的发展历史。
   “在介绍修道主义以先,要对两个名词作适当的澄清。修道主义(Monasticism)与苦修主义(Asceticism)意思并非完全相同。前者泛指一般的远离世俗负累,专注於某个宗教目标的生活形式,基督教的修道主义始於四世纪,多在群体中以固定形式进行。後者则指著某种对付罪恶与获得善行的特殊操练方法,例如长时间禁食或遵守食物禁戒、完全沉默、保持警醒,甚至打苦鞭苦待自己……等等带有镇压肉体的苦行味道的操练方法。苦修主义早於耶稣时代已颇流行,而在初期教会多以个人方式进行。”
  对教会的修道主义,梁家麟博士在他的书中已经有详细的说明,引述这文字,是想提醒基督教会的神仆们注意,在对抗世俗化的工程中,修道主义和修士修女们,功勋卓著难以一一述说,马丁·路德本是修士和神学博士,他的神学源于奥古斯丁修院。基督新教会应该重视大公教会的修道主义传统,根据《圣经》原则使用。其实在旧约中,先知以利亚和以利沙的旷野先知门徒,就可以看作是旧约的修道主义先行者,而施洗约翰——耶稣基督的开路先锋,不也是一个沙漠教父吗?新教可以反对1517年以后天主教的一些神学,如玛利亚神学、炼狱理论、为死人祷告、相信炼狱、四十天大斋期、圣餐理解为献祭、圣徒遗体和遗物崇拜、教堂内摆设偶像、圣地朝拜、圣徒主保、神职人员独身、教宗无谬误等等,但不要反对大公教会的传统——1517年以前的不违背《圣经》原则的教会传统,如大公教会信经[  同6注释。]、教父神学、使徒统绪、主教制度、修院传统、七大圣礼、经院哲学等。
  “从年轻时开始,我一直坚信这样一种直觉,即团体生活可以成为‘上主是爱,单单是爱’的最好见证。于是,创建一个男修道团体的想法在我的心中日渐成形。其中最重要的理念为,这个团体中的成员要甘愿一生侍奉上主,始终设法相互理解,相互修和,相互支持。在这个团体中,良善和简朴将成为一切生活的中心 ”。——这是目前基督教会里很有的名的“泰泽团体[  http://www.taize.fr]”创始人罗哲(Roger Schutz)的一段话。
  一九四四年罗哲弟兄回到法国泰泽时,已有三个早期弟兄伴同,是他离开泰泽后遇到的。一九四九年,他们七人宣发终身修道许诺:独身、接受院长的牧职、分享精神和物质财产。当时罗哲弟兄是院长,一九五二年,他写了“泰泽规章”。第一代泰泽弟兄们来自新教背景,但团体的根一直追溯到宗教改革之前的修院团体。“泰泽团体”以其音乐著名于世,但其神学意义深远——他们是1517年以来,基督新教第一次独立建立的修院。从1517年马丁·路德废除修院,到罗哲1944年建立基督新教修院,其所表达的神学意义,远远越出泰泽修院本身,神学高度超过马丁·路德。这表明,新教开始回归大公教会的传统,并不是个别人的冲动,而是一种世界性的异象,就如同我们在西安建立主教会和奥古斯丁修院,并不是一种孤立的行动,而是瓜熟蒂落的必然——显然是神在引领我们归正。
  ……
  涉及到教父神学,要讨论的问题太多,我们会随时间逐渐展开和深入。从本期开始,我们的《教牧辅导季刊》改名为《教牧神学季刊》,虽然只改动了两个字,但却表明我们的心愿——以《圣经》为原则,从上帝的主权、使徒统绪和教父神学的角度,克服宗派主义的局限,用大公教会的传统——上帝给我们的属灵利器——应对世界的挑战。教父神学在本质上是主教神学[  episkopos希腊语监督的意思,神的仆人是代表神来监督教会圣徒和会众。主教神学:episcopal  theology,
没有主教制的神权管理模式,牧养就是人本主义,所以教牧神学就其本质而言就是通过顺服主教而顺服神。],教牧神学(pastoral theology)在本质上也是主教神学。教父神学所以能成为一个核心的神学柱石,完全由于他源于使徒统绪[  使徒统绪(或译使徒传承Apostolic Succession),是说教会主教的真理教导的权柄,是透过使徒按手礼(Laying on of Hands)而传承下来的,只有经过主教按手礼而按立的主教,他带领的教会才是真正的教会。这是天主教和圣公会强调的权柄的合法来源;他们认为自己的主教可以这样倒溯至使徒,因此也是源自主耶稣基督。]的新约传统:主教就是神的代表 。如同上帝要亚伦将摩西当作神一样[出 4:14耶和华向摩西发怒说:“不是有你的哥哥利未人亚伦吗?我知道他是能言的,现在他出来迎接你他一见你,心里就欢喜。出 4:15你要将当说的话传给他,我也要赐你和他口才,又要指教你们所当行的事。
出 4:16他要替你对百姓说话,你要以他当作口,他要以你当作 神。出 4:17你手里要拿这杖,好行神迹。”],今天基督徒也应当视神的仆人与神一样而尊重他们!用主教神学来归正马丁·路德轻视神仆的教派主义偏差,更有重大紧迫的现实意义。宗派主义和教派主义,从根本上讲,是一种集体的个人主义,这是罪人的局限性所导致的必然结果。所以,我们虽然也有宗派的取向,但绝不能成为宗派主义和教派主义的奴隶。我们希望能够在《圣经》框架内,从大公教会的传统出发,归正我们的信仰。任务是艰巨的,挑战是空前的,虽然我们灵性和学识有限,但我们深信“我靠着那加给我力量的,凡事都能作。[  腓 4:13]”, “要为从前一次交付圣徒的真道,竭力的争辩。[  犹 1:3,
]”。
  请神的众教会的圣徒,为我们《教牧神学季刊》祷告,愿神使用这本卑微的刊物,成为中国教会的祝福。
                           
发表于 2013-9-15 22:32:5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吃饭前,为了更好的消化也为了避免口腔抽筋,请让我们先做热嘴动作,把嘴巴慢慢张开,舌头绕口腔旋转720度,然后,上下牙用力相击100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15 22:40:2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小魔魔儿 发表于 2013-9-15 22:32 吃饭前,为了更好的消化也为了避免口腔抽筋,请让我们先做热嘴动作,把嘴巴慢慢张开,舌头绕口腔旋转720度 ...

相击时,请注意不要让上鄂剧烈动作,也不要把舌头伸出口腔,以免咬伤。为了让唾液充分分泌,吃饭前让我们用食指轻轻按摩舌根后部一小时,最后吃饭前让我们用一段绕口令结束热嘴~~吃葡萄不放葡萄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15 22:42:5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小魔魔儿 发表于 2013-9-15 22:40 相击时,请注意不要让上鄂剧烈动作,也不要把舌头伸出口腔,以免咬伤。为了让唾液充分分泌,吃饭前让我们 ...

不好意思,我看见那些把简单事情复杂化的人就忍不住想要赞美几句,阁下海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天主教学术论坛 discuz已被腾讯收购,本站已无法再保证客户信息安全,请在发表信息时三思。

GMT+8, 2024-11-21 16:4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