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誓反教的讨论 小问答:第一个陈述三位一体的信经。应该是尼西亚信经。圣父独一因的三一论(重在位格角度)。亚他那修信经是在继承尼西亚信经三一论的基础上,陈述了圣三同一本质,圣父传递本质(又加上本质角度),东正教不认信亚他那修信经,但凭着尼西亚信经,东正教也有三位一体论。 何奇伟:嗯,所以我没把亚他拿修信经放在最底线认信的内容,否则连东正教都不正了所以,还是重申:使徒信经与尼西亚信经是底线,再加上不誓反抗议教的信条,就OK了,其他都好说 胡彪:天主教徒应该怎么看分离的弟兄的这些信经?@修成铁(五世) @Panzerkampfwagen Kätzchen (二)修师傅的回答 很好的问题,我想从逻辑和教会史角度讨论这个问题: 1.我们相信的很多事情实际上是个“公设”而非“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最典型的是欧式几何的五条公设。再举个例子:而在古希腊托勒密时代,人们已经通过太阳夹角算出地球是圆的,所以对于前麦哲伦的一部分人来说,他们相信“地球是球形的”这个命题,就是这部分人的一个公设。后来被麦哲伦环绕地球证明地球是球形的,它就变成了不可否认的“真理”。至于至今隔壁群的0℃大姐、安息日会的吴学江等人仍相信地球是扁平的这一古老公设,那是另一回事。数学、物理、哲学的诸多学科的理论,比如相对论、进化论等实际上都是公设。 我们基督徒相信有唯一真神这个命题,与其说是真理,我认为更像公设。因为当代人已经没有人见过上帝他老人家,也没有人见过耶稣。对于公教信徒来说,我相信有上帝、有耶稣,是因为教会告诉我这件事。教会的“一代目”,也就是宗徒和其他的大量见证人见过耶稣,然后一代代传承将这件事告诉其他人,这件事既不能被证实,也不能被证伪,对听众而言,是一个公设。 2、我认为教会说这件事情是可信的,所以我相信有神。隔壁吴老二不相信,对他而言就不是真理。 3、从历史的角度和逻辑的角度,在大公教会层面,“我信圣而公教会”和“我信上帝”是并行不悖的,我信上帝的前提是“我信圣而公教会”。 4.除了口头的训导,初期教会通过牧函,如保禄书信,以及给二代、三代没见过耶稣的人讲见证,也就是福音等形式,逐渐演化出更新约圣经。信徒越来越多,教会管理就越来越复杂。 5.下面我再讲一个非常关键的知识点:那就是大公教会的最大职能是裁判,也就是当信徒们发生争执的时候,教会要做最终裁决,这是大公教会在信理制定上的最主要职能。比如改革宗讲的最多的一个故事就是奥斯定和白拉齐异端(誓反教翻译成“伯拉纠”)争论的往事。誓反教总是在强调奥古斯定之牛逼,但改革宗从来不说奥、白两派争论的解决实际上是靠两起官司。先是在耶路撒冷宗主教那里,判定白拉齐一派胜。然后奥斯定派上诉到罗马,教宗判奥派是正统,白派是异端。试想,如果教宗维持耶路撒冷的判决,那么奥斯定就是我们今天批判的异端。所以大公教会特别是罗马教区的主教,在耶稣后第一个1000年的主要职责是信理上的裁判,乃至于到了1535年英王亨八和罗马决裂,主要一条就是废除英国教会到罗马的上诉权。 6.理解了这件事,就能理解宗教改革前大公教会的训导实际上是通过类似于普通法系国家的判例实现的。你可以理解尼西亚大公会议、厄弗所大公会议、君士坦丁堡大公会议就是终审法院的庭审,尼西亚信经就是将判决书变成顺口溜供普罗大众传颂。 7.圣经、信经等由大公教会厘定和解释。至于传说中东正教不认可亚大纳削信经,也可以理解,因为它不是出自大公会议、有影响的主教会议、或有影响的宗主教的厘定,所以不具有权威性。西方教会接纳或曰不排斥,是因为它与西方教会的信理不悖。 8.宗教改革后,马丁路德认为当时的天主教的训导添加了太多宗徒那个时代没有的东西,这些内容不见得来自宗徒传承,所以提出教会制定信理的时候只能在圣经中找出依据,不要再扯什么“圣传”,这就是“唯独圣经”的滥觞。在这个时间节点上,马丁路德的“唯独圣经”还是承认教会的权威,甚至马丁路德用奥卡姆剃刀剔除了很多当时天主教添加的不必要的公设。 但后来誓反教走上了万劫不复的道路。 9、一是誓反教实际上将“唯独圣经”变成了“唯读圣经”。这样摆在誓反教面前的就有教会训导和圣经文本两个公设。不是很多高派誓反教强调我相信前几次大公会议之决议,或者我相信“四大信经”吗?实际上他们不明白,四大信经和“唯读圣经”只能二选一,奥拉姆剃刀必然剃掉一个预设。比如现在很多誓反教的人读了和合本圣经,就开始否认三位一体,圣灵的位格、耶稣的人性等。实际上如果单从唯读圣经这个角度,也就是只认圣经文本为信仰的公设,否认信经是符合奥卡姆剃刀原理的。 10、更糟糕的事情是誓反教后来发展出的各种信条,如何奇伟经常强调的。这些信条实际上是“观点先于启示”。 上文我们提到,大公教会的训导是当信徒对天主圣言解读产生矛盾地时候,通过教会的裁判权确定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异端。 而誓反诸教的信条更像“革命纲领”,它是前置的。当“属灵伟人”、“神的仆人”在开宗立派的时候,要先提出一套纯中纯正中正的“教理”、“信条”,将自己的“属灵观点”植入其中,比如“预定论”、“不可抗拒的恩典”等,然后再去圣经中抓取与之有关的论点。如果谁提出反对意见就是强解圣经、谬解圣经、歪解圣经、胡解圣经、乱解圣经,就是异端。这种没经过时间积淀而由属灵伟人为了抢夺市场先置提出的信条,在信众们拿出圣经文本硬刚的时候,恐怕会被踢出诸多质疑。 这种混乱的底层逻辑是“唯读圣经”的公设之外,又加了本派的观点的又一公设。这就更加剧了新教的分裂,三个人分三派,互相给对方扣“异端”的大帽子。 11、以“唯读圣经”为单一公设,或者以“唯读圣经”+“大公教会训导(前几次大公会议决定或四大信经)”+“本派信条”形成的三公设或两公设各有弊端。 单一公设“唯读圣经”,人人一个和合本,不知宗派是何物的局面,信神不信教、基督徒不是基督教徒。他们的困境是圣经文本中本身就有大量前后矛盾的地方,本来教会的教父、圣师们早就把看似凌乱的(和合本)圣经文本,用哲学的方法论让其环环相扣、逻辑自洽、以理服人。但现在踢开教会闹革命,这些矛盾重新呈现在信徒面前,不同的抓取矛盾点形成千差万别的派系。 二公设和三公设的誓反教也没好到哪里,因为增加了太多的实体,徒增烦恼。看看简中华人誓反教界各路名人互扣异端的帽子就知道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