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学术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5|回复: 0

誓反教能继承“大公教会”这块金字招牌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昨天 16: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简单对这位誓反教的朋友James G Hodges的大字报提出我的看法。
1、我知道这些年一些誓反教的朋友都在试图巧取豪夺“大公教会”这一金字招牌,比如何奇伟和这位James G Hodges。更广谱的誓反教给自己贴金说自己是“更正教”、“复原教”,但誓反教一旦不叫自己“誓反教(protestant)”而是“公教(catholic)”,他便立即陷入悖论之中。因为耶稣亲自建立的,由使徒传承的教会之所以是“真理的柱石和基础”,最牛逼之处在于“分享基督的权威最高的等级,藉不能错误的特恩予以保证”(天主教理第2035号)。
大公教会的“无谬特恩”是誓反教之所以誓反的原因及造反的旗帜,但没有无谬特恩而宣称自己是“大公教会”则相当于李师师要求宋徽宗给恩赐一个贞节牌坊,这是一个可笑的矛盾。
2、大公教会或者普世教会(catholic)这个词由安提约基亚(安条克)的圣依纳爵主教提出,到了耶稣受难后的100年以后,以罗马教区主教为首席的大公教会成为现实。
美国基督教牧师穆尔在《基督教简史》中提到:
在第二世纪中,由于教会本身的发展,由于它与异同异端作斗争,它真正成了伊格纳修斯在该世纪初所预言过的普世教会。这个教会有足以维护使徒传统权威的主教制组织,有一部圣经正典,还有明确规定的信条。在这一切发展中,罗马城的教会居于领导地位。
因此,在这个世纪结束之前,高卢的里昂主教艾雷内斯-他出生在小亚细亚,年轻时曾听过士麦拿老主教波利卡普的讲道,在讲到罗马教会的时候,已经可以这么说:“各地的教会,也就是所有各地的信徒,都应该采取与这个教会(即罗马教会)一致的观点,因为它始终继承着使徒的传统。”(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61页)。
3、所以大公教会最牛逼之处不在于人们理解的那样,教皇一言九鼎、金口玉言,有着无上的行政权威。实际上大公教会及罗马教区的主教最权威的是其裁判权威。到了中世纪,蛮族入侵,西欧群龙无首,教宗才逐渐有了三重冠冕。
4、举一个例子:
改革宗三句话不离的奥古斯丁和伯拉纠之争,在誓反教那常强调奥古斯丁的牛逼,实际上翻开商务印书馆《原罪与恩典》一书的序言,就能看到奥古斯丁和伯拉纠(天主教翻译叫白拉齐异端,商务印书馆叫佩拉纠)是通过教会的裁判权确定谁是异端,谁是正统的。先是415年7月底,圣热罗尼莫将佩拉纠告到耶路撒冷宗主教若望座前,控告白拉齐说的“受过洗的基督徒只要愿意,就能够过无罪的生活(实际上胡亚洲等大量当代誓反教信徒持这个观点,也就是一次得救永远得救,信了神就不再犯罪等)”,若望主教主持教区会议审理这个案件。佩拉纠引用《圣经》中谈到恩典必要性的话,并且谴责那些否认恩典的人,大致就是当代誓反教“一次得救,永远得救常”经文。导致这次审判耶路撒冷宗主教偏袒佩拉纠,官司不了了之,没有形成什么结论,最后上报给罗马主教寻求决定。
415年12月在迪奥斯坡利斯召开的主教会议(Diospolis)二审的时候,则干脆判佩拉纠无罪。奥古斯丁得到消息后,马上在迦太基和米勒维(Mileve)召开了会议,决定与另外四位主教给罗马主教英诺森一世(Innocent I)写了两封公函,奥古斯丁还写了一封私信。
417年,英诺森教宗的覆文传了回来,判定伯拉纠是异端,并决定将佩拉纠和及其追随者科勒斯蒂逐出教会。
所以誓反教如果深入历史就会发现,大公教会能保持合一共融、屹立不倒的秘密在于大家尊崇大公教会的权威,如果奥古斯丁和伯拉纠像后来的誓反教那样,强调“我们唯一拥有的绝对标准就是圣经”,那么必然会是后来的誓反教所展示的那样,人手一个和合本,互说对方是异端,奥、伯的争论会永远持续下去。这是誓反教的特征,与大公教会无关。
5、JamesG Hodges说:
罗马教会总说她毫无改变地保存了 “从前一次交付圣徒的真道”。然而,新教改革及其继承者指出,有些教义(如教宗至上、变质说、玛利亚教义)在最初几个世纪几乎没有痕迹。这些教义是后来逐渐“长出来”的。
这么喷的人根本就不理解圣神如何护慰大公教会的运作模式,怎好意思腆着脸挣大公教会的招牌?这样说的话,誓反教能说新约和合本圣经在397年才最后厘定就弃之不用?
教会一定是有发展之后,才开始有各种关于教规、教义、礼仪各种训导、文件。
比如宗徒时代宗徒们教会管理的牧函,形成新约中的保禄书信、伯多禄书信。给教会二代、三代没见过耶稣的人讲见证,形成福音。后来逐渐演化出更新约圣经。信徒越来越多,教会管理越来越复杂。
我在上面举的奥古斯丁和伯拉纠之争的故事,说明教会的职责是最终裁决,也就是某项关于教理、教义、教规的说法古而有之,但是有争议或者应该重视而重视的程度不够,教会通过类似于普通法系国家法院判例的形式形成教理、教义。比如上文举例的奥-伯之争,还有14年后厄弗所大公会议上解决了君士坦丁堡的聂斯多略的关于“上帝之母”等各端信理。所以,正如第二章所引用穆尔在《基督教简史》中的话,“由于教会本身的发展,由于它与异同异端作斗争”,信仰宝库变得越来越完善。大家都不怀疑圣经上的“这是我的肉”这句话,就不会出现“体变说”;大家都不怀疑“满杯恩宠(誓反教和合本圣经说“蒙大恩”)”的玛利亚,会继哈诺克(以诺)、厄里亚(以利亚)后,灵肉升天,就不会有“圣母升天”这一信理。
6、结论。
誓反教就是誓反教,挺好。不要做既要又要的事情,那样自相矛盾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天主教学术论坛 discuz已被腾讯收购,本站已无法再保证客户信息安全,请在发表信息时三思。

GMT+8, 2025-8-19 06:0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