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 詞 獻給我最心愛的九個學生:蔡小嫦、洪曉虹、吳霏、馬雲英、潘小娟、鐘慧玲、潘遠芳、毛瑛、張小瓊——與她們的交流促使我寫下這些文章。也獻給我的摯友諶蒙——她以禱告祝福我的寫作。 我心愛的,願你們追求美德與真理,美德必叫你們日益更美,真理必叫你們得自由。 我這個小冊子裏的每篇文章,都力求簡潔淺顯,我知道,你們痛恨長篇大論、深奧枯燥。願你們從我傳遞給你們的這些話語中有所得益,我的觀點不一定都對,也不一定都適宜於你們,如果你們懂得如何選擇和揚棄,那我就更高興了。 期盼你們的回應。 ——愛你們的拉比 遠東的韋尼阿明
序 言 古希臘人曾提出過一個千古難題,那就是:認識你自己。若干個世代以來,無數的智者曾尋求過答案,為此,他們提出了種種學說,也影響著無數尋求智慧與美德、追求真理與永恆的人。那些尋求答案者,當他們或多或少地認識了自己,他們也就或多或少地認識了深藏在整個人類人性中的秘密、或多或少地認識了那些關於人性關懷的永恆真理,進而他們能或多或少地看透萬事、看懂萬人。但也有無數的人,他們因為從來沒有想過要認識自己而陷入到一種可悲的生存狀態:他們就像沒有心智的動物一樣,僅僅生活在對物質的追求過程中;他們只能體會感官的享受,而對深層的精神世界一無所知;他們也只能為他人提供物質上的滿足,而對人類心靈的需求無能為力。 然而,即便是那些想要認識自己的人,也很難真正地,更不用說正確地、完全地認識自我。十九世紀,那位被稱為“北歐的蘇格拉底”的丹麥哲人——克爾凱廓爾(他既被看為詩人、哲學家、神學家,也被看為存在主義哲學的鼻祖、基督教新正統主義神學之父、精神分析大師)曾這樣回應希臘人的這個難題:“人靠自己根本就不能認識自己,因為人已經陷溺在罪惡之中了。” 是的,罪惡蒙蔽了我們的眼睛,使我們無法依靠著自己而認識真理的永恆與聖潔、認識人性中種種美善與邪惡、認識我們自己種種的軟弱和頑梗。這種罪惡就是一種自我中心狀態、一種對自己現狀的不自知、一種對約束自身本能的道德準則的自覺背離、一種自覺傾向於享受罪中之樂的狀態。 自我中心狀態,往往使我們高估自我乃至於自我崇拜,在與人交往中不顧他人、恣意妄為,為此,我們常常在不自覺的狀態中顯得冷漠、高傲、不通人情,進而傷害他人;也有可能,因為渴求他人以自我為中心而對自己和他人有過高的要求,進而陷入到一種完美主義,既刻薄地對待自己,也刻薄地對待他人; 對現狀的不自知,可能給我們帶來兩種後果:其一是,不知道自己欠缺什麼、不知道自己的局限性、不知道自己正處於什麼樣的境況中,這樣往往使我們顯得狂妄自大,激情萬丈然而缺乏理性,從而在突如其來的變化中慘遭失敗;其二是,不知道自己的長處、不知道自己的存在對他人的意義、不知道自己在社會中所扮演的角色將怎樣去影響環境,這樣往往使我們過分低估自己、不合理地否定自己,從而陷入一種壓抑、怨恨並充滿苦毒的狀態。 對準則的背離,就讓我們不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或者,即便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也由於我們的惰性而選擇了不做; 對罪惡的享受,就讓我們不知道自己不應該做什麼,或者,即便知道自己不該做什麼也由於我們在精神或物質方面的貪欲而主動去做。 既然我們無法突破自己的局限,當我們要認識自己進而認識整個人類的時候,我們必須在一個高於人本身的價值觀和衡量標準中去認識自己、認識人性。這種價值觀是基立於對人罪性的批判和對人的終極關懷的基礎上的。對罪性的批判讓我們知道自己乃至一切人的不足,對人的終極關懷讓我們知道自己存在的意義和價值,以及我們必然面臨的最終歸屬。並且這一終極關懷讓我們意識到,我們存在的意義不僅僅存在于我們作為物質而存在的時空、我們的價值不在於我們的肉體和肉體所具有的一切自然的、社會的屬性。於是我們懂得合宜地看待一切事,懂得積極地對待一切人。 荷蘭哲學家斯賓諾莎曾說,所謂智慧就是從永恆的角度去看待萬事的能力。看人亦當如此。 你們要認識你們自己。不但認識自己,更要認識整個人類——從人性的角度,從人存在的永恆意義和尊貴價值的角度去認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