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人、山雨来,到底有没有违规
近来论坛很是热闹,无非是山人的文章《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以及山雨来回应的拯救山人----兼批《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里本人也发表下看法。山人也许多少受了些英美国家思维的影响,文章在逻辑上喜用归纳类比,硬是抽象出了义锋和山雨来行为上的共通点,在文章结构上确实是亮点。许是出言过重,引来山雨来出文对垒。山雨来当然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仿山人文章之逻辑结构,抽象出了婊子和山人某些行为上的共通点。仔细看来,个人认为确实不算犯规。说山雨来犯规者,请再仔细研读其文,特别是两篇文章的逻辑结构,这里也支持管理。
两篇文章的实质性内容,其实也不是重点,本人也只是部分认同两篇文章的观点。当然,本人非常敬佩两位的许多大作,读山雨来之文章,慷慨激昂,不屈之心跃然纸上。山人之文却带给本人许多思考,再者,山人据说是位神父,神父者,犹如亲父。
因此,辩论完全可以,真理本就越辩越明,火气就不用太大,皆是在世兄弟,何必让外人看笑话。
小陶是个假律师,顶多是个见习生,律师是他毕生的向往。
山人和山雨来不是谁违规的问题,而是谁在骂街的问题。山雨来在文章中使用的“婊子山人”,以形式上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回应了山人,因为山人曾经将山雨来和义峰捆绑在一起。雨来确实是在报复山人,但是采取的方法是骂街。
与雨来的骂街比较,山人是在说理,他认为雨来与义峰有一些共同性,这有什么问题?这是个人看法,很正常。如果说雨来以为山人侮辱了他,那是雨来的主观问题。不能因为雨来的主观问题,就说是山人先侮辱雨来,才遭致雨来报复。结果雨来骂街被合理化了,山人却成了雨来骂街的替罪羊。
山雨来与义峰从来没有发生过论战,那么他凭什么对山人的捆绑过敏?甚至过敏的要骂山人的全家,接着又骂山人是“婊子山人”呢?会不会是山雨来做贼心虚呢?
义峰常常从天主教内部获得攻击天主教的资料,山雨来是不是与此有关?因此大家要请山雨来在此处说明一下,他与义峰有没有过私交?有没有向义峰提供过天主教内部资料?山雨来不想谈这个,就说明山雨来心里有鬼。
我在此提出一个与信仰有关的问题:如果山雨来与义峰有私交,而且交换过教会情报,致使义峰有了攻击教会的弹药,算不算是“乱共祭”?当然不是法律层面的乱共祭。 山人在没有证据之前为什么要把,山雨来和义峰捆绑在一起?山人拿出证据来,拿不出来就污辱人吧!请山人神父拿出证据来! 骂街是有先因,引起的矛盾,捆绑、捆绑告诉人是一体还是两人?山人应该有证据说话,乱绑乱捆,捆出事了吧。只要山人拿出证据一切不就明白了吗,有人还说是幼幼拿。 山人、山雨来,到底有没有违规,你说违规?要看那个规的标准了?捆绑论?骂人?教规?人权?污辱人?臆测?教会?教会法?论坛规定?文笔归属?你说、山人、山雨来,到底有没有违规? 1382 发表于 2012-8-18 09:5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山人在没有证据之前为什么要把,山雨来和义峰捆绑在一起?山人拿出证据来,拿不出来就污辱人吧!请山人神父 ...
山雨来的马甲军还多呢,又出来一个,你是NO1382号吗?山雨来可以封为马甲军军长了,手下至少1382个喽啰可以为他冲锋陷阵,摇旗呐喊了 茉莉 发表于 2012-8-18 03:3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山雨来的马甲军还多呢,又出来一个,你是NO1382号吗?山雨来可以封为马甲军军长了,手下至少1382个喽啰可 ...
香茗,不要在些小身上耗费力气。你不能做些正事吗? 在水一方 发表于 2012-8-18 08:3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小陶是个假律师,顶多是个见习生,律师是他毕生的向往。
山人和山雨来不是谁违规的问题,而是谁在骂街的问 ...
在水一方分析的很到位,山人有发表自己看法的自由。 小陶律师分析的有道理。山人的《桃》文捆绑了山雨来,山雨来的《拯救》文捆绑了山人。大家觉得谁的捆绑对呢? 在水一方 发表于 2012-8-18 08:3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小陶是个假律师,顶多是个见习生,律师是他毕生的向往。
山人和山雨来不是谁违规的问题,而是谁在骂街的问 ...
支持分析。 PAUL.ZHANG 发表于 2012-8-18 08:0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在水一方分析的很到位,山人有发表自己看法的自由。
山雨来的气急败坏使它输了理,也丢了面子,可是山人及其朋友的不冷静,却又使山雨来多少有一些获得。管理主教并非偏袒了山雨来,他只是对神职人员要求严了一点点。山人神甫应该理解,也应该服从长上,做平信徒的榜样。至于山雨来,现在只能选择:或者向山人道歉,或者不再骚扰山人,或者回答我的问题:山雨来为什么害怕山人把他与义峰捆绑?他与义峰有没有私交?有没有有意或是无意的向义峰透漏过教会内部的信息? 在水一方 发表于 2012-8-18 08:3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小陶是个假律师,顶多是个见习生,律师是他毕生的向往。
山人和山雨来不是谁违规的问题,而是谁在骂街的问 ...
先读完这篇文章再来探讨语言的主观性和客观性
http://www.doc88.com/p-266181373436.html 语言学研究中的客观性原则和主观因素 彭宣维北京师范大学功能语言学研究中心 摘要:从具体现象的分析失误入手,引出语言学研究中存在的主观因素和客观标准问题,内容涉及研究过程中客观标准的确立、主观因素自觉与不自觉的干扰给研究带来的影响、以及量-质方法相结合的必要性。关键词:语言学;客观性;主观因素 一、问题的提出语言研究中的标准、语言学研究的方法论,似乎早已不是什么问题了。事实上,从19世纪科学的语言学诞生和兴起以来,人们对这个问题多有讨论;这在当代语言学中有更为充分的阐述:无论是哪个理论模式和流派,都免不了要面临语言素材处理的视角和方法问题(如Jespersen 1951 ; Bloomfield 2001 ; Harris 1951; Halliday2006 , 1978; Chomsky 1961; Langacker 1987, 1991)。由于受20世纪前半个世纪自然科学和分析哲学主流思潮的影响,将有关方法纳入语言学等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做法,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但当今这个以认知和人文为主流的语言学研究时代告诉我们,绝对的客观是不可能做到的。事实上,笔者在实践中遇上了意想不到的问题。请看以下一段文字。(1)时间从秋天到了冬天,徐文霞心里却像开满了春花。一下班,张俊便到徐文霞的房间来了。他坐在徐文霞的对面,眼不转睛地看着她。看得徐文霞脸红心跳起来……(陆文夫《小巷深处》)其中有两个词值得注意:“春花”和“脸红心跳”。该语境中的“春花”给人一种愉快的感受,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评价理论中(如Martin and White 2005),似乎自然就属于情感(Affect)1中的‘高兴’(Affect:: Happiness)范畴2,因为这里描述的是主体的欢愉心理;而“脸红心跳”似乎应归入情感中的‘不安全’(Insecurity)类3:徐文霞处于一种不平静的心理状态。但上述分析是不恰当的;两者应分别为鉴赏(Appreciation)中的‘反应::品质’(Reaction:: Quality)4和‘构成::平衡’(Composition::Balance)5。前者说的是徐文霞的一种心理,是有关她心情好坏的质量描述。后者说的是其心理失去既有平衡,进入一种不平衡状态。为什么会出现上述错误判断呢?下面将从语言学研究的客观性原则和主观因素两个角度谈谈这个问题。 二、客观性原则和主观因素我们发现,所以会出现上述误识,原因在于分析者站在被叙述者(Narratee)或/和读者(Reader)的角度,而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站在叙述者(Narrator)甚至作者(Author)的角度。也就是说,分析者所要做的,是尽可能恢复叙述者或/和作者的表述意图,而不是被叙述者或读者的反应立场。这就与20世纪上半叶兴起而早已深入文艺批评中的读者反映论有本质的不同。在我们看来,以科学精神为主导的语言学研究,它所针对的应该是语言现象(文本)及其生产者这一原始端,而不是被叙述对象和阅读者的目标端。否则,追求科学工作精神的语言学家就不能采用客观或接近客观的方法来观察、描写和分析语言现象,进而解释语言使用背后起支配作用的社会情景和历史文化因素,其中包括语言生产者的相关背景知识。但语言学家也是读者,因此,他必须在两者之间取得一种平衡。先看客观性原则。勿容置疑,语言学研究的前提就是研究过程的科学性,也就是客观性标准。要做到这一点有诸多途径,其中一条就是采用科学方法检验分析结果。以“美丽”、“漂亮”和“好看”为例。凭经验,三者的经验意义相同,不同的是体现权势意义的语体特征。所谓权势意义,它是指社会交往中由相关参与者之间的人际地位、角色关系以及相应场合等因素制约而确立的社会等级层次和亲疏距离、并因此反映在语言使用中的一种人际意义范畴(对比Fairclough 1989);与此相对应的是语言中与正式性和非正式性有关的语体值连续体(程雨民2004 ;彭宣维 2005)。据此,“美丽”属于正式语体成分,“好看”是非正式的、日常口语体成分,“漂亮”则居中。不过,这只是凭语感做出的判断。为此,我们查阅了由北京语言学院编写、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出版的《现代汉语频率词典》(1986年),三词分布情况见下表。
报刊政论科普生活口语及剧本文学作品
“美丽”出现次数百分比53.31%1912.59%74.64%12079.47%
“漂亮”出现次数百分比45.88%45.88%1420.58%4667.65%
“好看”出现次数百分比23.51%35.26%1628.07%3663.18%
并非所有这些数据都有用,我们只考察“生活口语及剧本”一栏,因为以此为标准可以看出三者的口语化程度。通过卡方检验,我们得到以下数据,三者的拟合度值为∑x2= 24.38,p<0.05(5.99),说明它们之间有显著性差异。两两之间的拟合度值见下表。
美丽漂亮美丽好看漂亮好看
5.567.650.22
其中,“漂亮”和“好看”之间没有差异;“美丽”和“漂亮”之间有差异,但缺乏显著性;“美丽”和“好看”之间有显著性差异。这表明,“美丽”是一个具有正式特征的语体成分,在常规情况下出现在具有权势关系的语境中;“漂亮”虽然在正式语体中时有出现,但毕竟是一个接近日常口语的语体成分;“好看”则是一个典型的口语词。也就是说,通过上述检测得出的结论就有了一定的信度。当然,检验只是在获得数据后采取的必要手段之一,更重要的是要从“源头”上和过程中把关,也就是说,获得数据的准备阶段和处理过程都很重要。例如,我们觉得英汉语中原因连接成分具有引导已知信息和新信息的作用。为了获得比较客观的认识,我们通过语料库查询了英语中的because, as, for, since, now that, because of, as a result of, owingto, due to, thanks to, by reason of和on account of等12个成分、以及汉语中的“因为”,“既然”,“由于”和“鉴于”4个常见成分。我们从《英国国家语料库》(BNC;牛劲大学出版社)和《通用汉英对应语料库》(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中搜索到有关例句,并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确立了一个样本,进而设计了一个简单的问卷:其中的原因连接成分是否具有(i)引导已知信息和(ii)引导新信息的作用?如果有,请确定所引入的是:(一)已知(信息);(二)新(信息);(三)难以确定。调查对象是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语言学方向的一、二年级部分硕士研究生,他们在系统功能语言学方面接受过严格训练,对信息理论有透彻了解。发放问卷共17份,收回17分。然后得到一组数据,通过检验,我们有以下发现:第一,because总的说来是引导新信息的,这一点集中体现在非文学语类中;文学语类差别不明显,同时引导已知信息和新信息。第二,since主要用于引导已知信息,尤其是在文学语类中;而在非文学语类中也有体现,但差别不明显。第三,now that主要用于引导已知信息。第四,owing to和by reason of主要用于引导新信息。第五,其他成分可同时引导已知信息和新价值,其中有的偏向于引导新信息,如非文学语类中的for和because of以及所有的thanks to及due to,但并不明显;as a result of用于引导已知信息的时候较多,但对比差异也不明显;还有些成分,如as,on account of,文学语类中的for和because of,几乎各占一半。第六,“因为”:在非文学语类中主要引导新信息,和英语的because用法相当,但远不及后者在非文学语类中分布特点突出。第七,“由于”:和文学语类中的“因为”差不多,引导已知信息和新信息的比率相当,和英语的for, as, because of, on account of以及as a result of大致相当。最后,“既然”和“鉴于”:用于引导已知信息,和英语的since大致相当,但前二者,尤其是“既然”的出现比率相当高。通过这种方式得出的结论就有依据(彭宣维等 2007)。此外,我们还可以采用其他常见的人文社科研究方法,如访谈、专家咨询等,来体现研究过程的客观性,以便尽可能客观地观察和分析语言现象(桂诗春、宁春岩 2002;韩宝成2004)。但在实际操作中,无论研究方法多么客观,都不免会带上主观因素。所谓科学研究中的主观因素,也是就人的因素,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即不自觉的人为因素以及因为人的因素而形成的人文因素。这种人为和人文因素的二难现象,其实是所有科学工作者都面临的问题。玻尔在20世纪初期就指出:在物理学中,平常大家总是认为可以不必干涉所研究的对象,就可以观测该对象,但从量子理论看来去不可能,因为对原子体系的任何观测,都将涉及所观测的对象在观测过程中已经有所改变,因此不可能有单一的定义,平常所谓的因果性不复存在。对经典理论来说是互相排斥的不同性质,在量子理论中去成了互相补充的一些侧面。人文社会科学更是如此。如图核(Touraine 2002)有关社会学研究中主观性和客观性问题的论述,能很好地说明这一点。社会学并不设法根除主观性。他所要遵循的是,把个体或群体作为一个动作者看待,从而深入到它(们)的内部去获得其本质属性,从而和主观性保持必要的距离。当我们提倡超越主观性而揭示研究中的主观因素时,我们并没有滥用词汇:研究中的主观因素就是,作为动作者的个体或群体,在自我表征时,试图将他们自己的目的,强加到周围环境中去。语言学也不例外,前面对有关现象的识别和分析已经有所说明。这里我们再看看例(1)。一方面,相关判断是以定义和语境为依据而做出的。也就是说,定义和语境是识辨判断的两个重要因素。就前者而言,人们一旦给相关范畴确立了相对严格的定义,分析者就可以按照语境进行比对分析;如果发现有例外情况,就需要对定义做相应修正和补充;修正解决不了问题时,人们就会对相关概念所在的整体理论框架进行反思。而就语境而言,它则是临时的。看下面一组有关评价意义的实例。(2)对了,她准是崇拜他。她说过,要是她不崇拜那个人,那爱情准连一天也维持不了。至于他爱不爱我的母亲,我就猜不透了。(张洁《爱,是不能忘记的》)(3)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 我爱这土地》)(4)崇拜是把自己掏空了,交给人家。(冯骥才《崇拜的代价》)(5)我曾经最崇拜的人是:毛泽东。(同上)例(2)和(4-5)中均有“崇拜”一词,从语言系统的角度讲,这是一个鉴赏类中的‘反应::影响’(Reaction::Impact)成分。但在(2)和(4)中,这个成分是被作者用来客观描述对象的,所以不宜作‘影响’处理;但(5)中的“崇拜”则是。与此相应,(2)中的“爱”缺乏情感类中的‘倾向’(Inclination)意义,但(3)中的“爱”则具有典型的心理倾向特征。语境的这一特点说明,上述处理方案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并且它同时带有人为因素。再拿理论、事实和现象三个概念的关系为例来说明人类认识局限中反映的主观性。当代科学(包括语言学)的一个共识是,理论和事实是共生的。这个结论和西方传统思想是直接抵触的。西方传统思想认为,事实存在于主体之外,更在理论之先。我们并不否认有主体之外的客体存在,但作为认识论意义上的‘事实’,却是一个认知范畴,如果把事实等同于外在客体,那将有碍知识的创造与反驳,不利于科学和技术的进步。以语言学研究为例,不同视角可能会产生不同的语言观。早期的转换生成语法从语言历时角度出发,认为陈述句是基本的核心句,疑问句和祈使句是从核心句经过一系列转换规则、从深层结构转换而来的表层结构。但系统功能语法认为这种假设缺乏相应的历时依据。于是,它从共时关系出发,认为语言系统中存在上述三种结构性的聚合成分,人们在使用语言时则只需根据具体语境做出相应选择。可见,这一点体现了明确的人的因素。再比如说,几千年来,人们都认为“颜色”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但当代认知科学研究发现,客观世界里并没有“颜色”这样一种东西,它是外在物质的构成方式在光的作用下、和视网膜特殊结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识别事物的信息。而传统上由此直观感受而获得的有关“颜色”的认识就是一则误识。可见,缺乏科学条件和依据而得出的直观经验不一定都可靠,或者说,我们早先有关颜色的日常认识和外在存在物不能直接划等号。所以,理论以现象为出发点,现象在理论视角和框架图式内演绎成为事实,理论和事实相互依存。所以,有人干脆直截了当地说:理论创造了事实!鉴于科学条件是人类在进步过程中获得的,而人认识自身和环境的能力是逐步培养起来的,因此,这一认识过程历史地揭示了人的因素在知识增长中的局限作用。但需要强调的是,即使人类在认识上犯了错误,那也是美丽的!顺便说一句,科学研究的发展历程就是一个不断在旧错误的基础上犯新错误的过程(拉卡托斯 2005)!当然,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研究存在不同之处。以自然科学领域中形成的团队和人文社科研究中形成的流派为例,前者主要是以研究对象为中心而积聚在一起的一批批学者,如围绕群论、转基因、分子化学、水资源、材料力学等形成的学科团队,他们的研究成果主要以正确与否为标准;后者则主要是在视角和方法(论)的基础上形成的不同社会群体,如形式的方法、功能的方法、或形式-功能相结合的方法,其结论有时可能,彼此之间具有互补性。可见,人文社科研究团体的人文性是突出的。 三、结语总之,语言学家具有分析者和读者的双重角色。一方面,作为科学工作者的语言学家必须具有客观精神和科学态度:他在分析中应尽可能避免个人的主观好恶;另一方面,同时作为读者的分析者必须首先理解文本的基本内容,这一过程必然会受到他过去有关自身经验、价值评判标准、审美原则甚至观念形态因素等的影响。这也是当代语言学家和语言哲学家将‘阅读’(源于‘读者’)作为一个范畴和分析环节纳入理论模式的理由,如言语行为理论(Austin 1962)和批评话语分析(Martin & White 2005; Fairclough 1989: 141-162)。再者,人文社科,尤其是语言学研究,是居于自然科学和人文艺术学之间的一个中间地带:人文社科必须抛弃读者反映论在解释中主动的经验参与作用,但人文社科研究不能完全按照自然科学的原则和方法来做客观考察和解释,因为很多现象只能通过文字解释来做分析说明,无法进行量化统计或数学推演等客观化方法。语言学研究看重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用,但不排除也不可能排除在解读和分析过程中无意间参杂的主观因素。不过,严格的定义和分类描写的标准,则是需要认真遵循的。依据这一点,语义阐释和语义本身,仍然是有客观性可言的。 注释:* 本文系“北京师范大学跨学科学术沙龙”一次发言的基本内容。本文议题的提出和讨论似乎带有偶然性,因为我们要解决研究中面临的诸多具体问题。但正当我们展开讨论这个问题时,本文作者接到第19届欧洲系统功能语言学大会及工作坊(The 19th European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 Conference and Workshop)的征文通知。意想不到的是,他们的主题几乎和我们讨论的问题一致:语言学分析中的数据及其解释(Data and interpretation in linguistic analysis)。这说明语言研究的主观性问题和客观标准仍然困扰着人们。因此,本文的议题具有普遍意义。1.评价理论(Appraisal Theory)是JimMartin及其同事自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框架内发展的一种人际理论,和在前Michael Halliday 人际理论中的‘言语功能’(Speech Function),即社交互动(Interaction),相对。该理论分‘态度’(Attitude)、‘介入’(Engagement)和‘梯度’(Graduation)三个主要范畴;其中态度又分‘情感’、‘判断’(Judgement)和‘鉴赏’(Appreciation)三个次范畴。情感指主体的积极或消极感情,如高兴与悲哀、自信与谦卑、喜好与厌恶等,它是情绪性的反应;判断指主体对行为的态度,如褒扬与贬抑、赞赏与诋毁、歌颂与批判等,它是对行为的伦理道德评判;鉴赏指主体对行为或现象的价值评估,包括是否完美齐备、是否有意义等,它是对现象的美学性评估。评价理论涉及的范围远远超出我们传统修辞学说的褒贬理论的深度和广度。2.指主体是否愉快,如the captain felt sad/happy。3.指主体是否感到自信和平静,如the captain felt anxious/confident。4.指主体对某一现象的品质的反应,如she is ugly/charming。5.指主体对某一现象的构成的评估,如it’s broken/perfect。 参考文献Austin, J. L. 1975 . 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 . Oxford: OUP.Bloomfield, N. 2001 . Language .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Research Press.Chomsky, N. 1961. Somemethodological remarks on generative grammar . Word 17: 219-239.Fairclough,N. 1989. Language and power . London: Longman.Halliday, M. A. K. 1978. Language associal semiotic: The social interpretation of language and meaning . London:Arnold.Halliday, M. A. K. 2006.The language of the Chinese “Secret History of the Mongols” . In J. J.Webster (ed.) Studies in Chinese language,Volume 8 in theCollected Works by M. A. K. Halliday . London:Continuum. 1-171.Harris, Z. S. 1951. Methods in Structural Linguistics . 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Jespersen, O. 1951. The Philosophy of Grammar . London: Allen and Unwin.Langacker, R. W.1987. 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 (Vol. I): Theoretical prerequisites .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Langacker, R. W.1991. 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 (Vol. II): Descriptive application .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Press.Martin, J. R.and P. White. 2005. The language ofevaluation: Appraisal in English . Hampshire and New York: Macmillan.Touraine, A. 2002. A method for studying socialactors . In H. Ye (ed.) Western socialtheory: Classic and contemporary readings . Shanghai: Fudan UniversityPress. 631-644.程雨民.2004 .英语语体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桂诗春、宁春岩.2002.语言学方法论.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韩宝成.2004.外语教学中的统计方法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拉卡托斯·伊姆雷著.兰征译.2005.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彭宣维.2002.语言过程与维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彭宣维.2005.词语的权势语义特征及其分类模式.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外国语言文学2005年专刊).彭宣维、罗杰、曹意文.2007.英汉语原因连词成分的信息导入功能——基于语料库的实证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6:424-431. Objectivity Principle and Subjectivity Interference inLinguistics Studies PENG Xuan-wei(Center for FunctionalLinguistics,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Beijing 100875, China) Abstract: This is anattempt for re-discussing the criteria in linguistics studies. It starts with anexample of a practical analysis failure and leads to the issue of subjectivityinterference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of objectivity principle in linguistics.It is particularly concerned with the establishment of objectivity criteria,inevitable subjectivity interferences, and the necessity of quantitative andqualitative methodology combinations in aiming at specific issues.Key words: linguistics;objectivity; subjectivity
.百度百科.测不准原理.http://baike.baidu.com/view/51569.htm.
谢谢主教介绍的论文,已阅。
语言中的主客观问题值得考虑,联系两山的对仗,更是感到这个问题很有意思。特别是对山雨来的《拯救》一文,我们主要还是持读者的立场,自身也有好恶的问题。我想这就是山人及其朋友对“婊子山人”反应强烈的一个原因。但是,如果去除个人好恶,看《拯救》全文,山雨来的文章也不缺乏自己论述,也有他的主题。他骂了山人,但是尚属于文骂,踩线却没有越界。不过有些倚老卖老的拧劲。
大家还是“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最好。 幼民你又定性文骂了,怎么要走?继续吧?那砸圣体柜、怎么解释?是否会说山雨来不信天主教,继续。 大家还是“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最好。
我也有一词,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玩他们! 山雨来为什么害怕山人把他与义峰捆绑?他与义峰有没有私交?有没有有意或是无意的向义峰透漏过教会内部的信息?
==========================
是害怕,还是厌恶或者其他,如果没有依据,都不能作为结论。而你所延伸的这些,都是假设,预设,信者则信,不信者可以笑一笑。
关于义峰,在天主教信徒心中的印象,应该是众所周知,当然,在千万个信徒中有个别是他的粉丝,也是正常的。
以我的理解,山雨来的激烈反弹不是山人评论他的内容涉及的卖教,卖信仰,仅仅是因为这,从山雨来文章里可以看出,他乐意和山人“单挑,辩论,这点上看,山雨来似乎有准备。
山人获胜,不完全在文章辩论上,而是借义峰这张牌获得共鸣,从另种角度可以这么说,天主教徒包括主教神父,如果谁被宣判为是义峰一类的,就容易引发骨牌效应。
山人失败,也失败在义峰,因为山雨来不服,而山人又缺乏证据。或者说,山人没打到山雨来“致命”地方,反而给予了口舌,让山雨来“偷笑”,从而引起山雨来激烈反攻,结果是山雨来偏激的东西淡化了,“捆绑”却成了主题。而山人的支持者,大多还云里雾里,只要是山人,他们就支持,越陷越深。
但是,人人都是山人粉丝吗?冷静者毕竟是多数,比如楼主就是其中之一。 擦亮眼睛 发表于 2012-8-18 10:3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幼民你又定性文骂了,怎么要走?继续吧?那砸圣体柜、怎么解释?是否会说山雨来不信天主教,继续。 ...
山雨来心胸比较狭隘,且又很自负,以至于怒骂梵蒂冈,自言拿着梵蒂冈的欠条,是要债大军的首领,结果被山人一顿奚落,他那里受得了?骂了山人全家,再骂“婊子山人”,还不解气就口出狂言要砸宝坻的圣体柜,可是妄言之后,他怎么不吭气了?哑巴了?他自知很输理,可是又没有勇气道歉认错。我真是越发地看不起他了。他有多老?虽说少要稳重老要狂,可是他已经狂到了自贱自残的地步。山雨来......真是可怜! 在水一方 发表于 2012-8-18 17:1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谢谢主教介绍的论文,已阅。
语言中的主客观问题值得考虑,联系两山的对仗,更是感到这个问题很有意思。特 ...
你现在的分析回到了正轨,我也接着说两句。
1、作为管理,因为有责任要回答网友们的质疑,以及要拿出封禁用户的理由,出于这两个目的,才是admin发表《有关指责山雨来骂街的回复》的最初原因。
2、这个帖文最据争议的一点就是管理判定山雨来没有主观恶意骂街,而是从山雨来的文本解读中看到山雨来是在形式上对山人的一个回击。admin的这个客观性解读被山人误以为是管理偏袒山雨来,所以引发了一些争执。
3、实际上,我个人认为,后续的一些争论是由于个人感情作用的原因:因为admin没有批判山雨来的观点,所以被认为是在袒护山雨来。其实这个观点admin已经澄清了很多次了:admin是管理,不能介入到二山的观点争执中去评判谁对谁错。在场上竞技的是二山,裁判不需要站在哪一方。如果甲方有点小动作,乙方也以同样的方式来点小动作,只要不影响正常的比赛,裁判也不会终止比赛各打五十大板再开始比赛。
4、所以,从感情上,很多人都无法接受admin判断山雨来没有主观积极的恶意骂街。既然二山都有小范围的犯规动作,存在着两人各打五十大板的可能,那么山雨来选择一言不发显然占尽了先机,山人上来找裁判理论,就必然先会受到裁判对他小动作的处罚(尽管山人始终认为自己无意侮辱山雨来,在这点上,admin也认为山人并非有意侮辱山雨来,所以才认定山雨来的反击属于过激的反应)。但裁判处罚了山人,并不意味着就会饶了山雨来,或者山雨来就没有责任了。
5、山雨来的逻辑很清楚:山人给我道歉,撤《桃》文,然后我撤《拯救》。这个逻辑显示了山雨来的认识:《拯救》一文里面含有太多的侮辱人的言辞,否则,如果山雨来认为自己所写的一点都没有问题的话也就不会和不可能撤销。
6、山雨来的撤销前提是建立在山人道歉和先撤销《桃》文的基础上的。但既然山人选择了既不道歉也不会撤销《桃》文,那么对话就已经走到尽头了。我们再怎么理解怎么劝说也就无济于事了。
7、还有一点乱象,就是以你刘佑民为代表,胡乱解读,无边无际的发挥。比如,连山人都没有认为山雨来真要去砸他教堂的圣体柜,你却在揪住这个主题没完没了了。这两天又在猜测什么山雨来和义峰有没有私交等等,你是唯恐天下不乱啊。
8、山人的粉丝不少,但理性发言的不多。一旦出现对山人不利的文字,就会马上来群殴,丝毫看不到理性探讨的迹象。这是山人的悲哀,也是论坛的悲哀。
9、再观察一段时间,如果还不能良性讨论,admin就直接干预解决二山的争论。
10、admin一直希望,谁也别骂街,也别冲动,有话好好说,有理慢慢论。
为了后续者清晰的探讨而做了编号。 主教的意图我很理解,当然,主教也有自己的好恶。于是,山人做不到完全客观,山雨来更是感情冲动,而主教也无法忘怀山人的种种抱怨。“直接干预解决二山的争论”还是不妥,实际上车到山前必有路,两山都不是小孩,他们的恩怨自己可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