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爱 博爱,是对全人类的广泛的爱! 博爱是一种特殊的爱,很无私的爱,因为爱的对象是全人类,所以程度上绝对不会是象“爱情”的“爱”一样! 博爱是要人与人之间有一种互相 关心、互相帮助,那么最基本的条件是“人人平等”、“有一颗热忱的心”,博爱的定义就是“对其他人有一种热忱的心,去帮助所有需要关心的人”。 博爱,既是 无私的,又是 广大的。既能把这种爱给予亲人,给予朋友,也能把这爱给予不认识的人。甚至是在平时反目的敌人遇难的时候也能伸出援助之手! 爱是能让人心胸广大的,既然心中有了爱,再暴躁的人也会在爱的感召下变得柔情似水。百炼精钢都能化为绕指柔,可见爱的力量是多么伟大。 博爱乃为仁者之爱!有人说博爱是 舶来品,是西方 资产阶级的东西。 其实在中国战国时代 墨家就有“兼爱”的论述;唐代的韩愈有“博爱之谓仁”的说法。我们现在使用这个概念一定要既有继承学习又有发展创新,使其赋予时代精神。博爱是以爱人为基础,包括爱集体、爱祖国、爱人民、爱生命、爱人类的生存环境、爱大自然、爱人类的劳动创造、爱文明进步、爱一切真善美的事物。 从人类的发展来看,提出和明确博爱的思想,是人类成熟的表现,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因此,理所应当的要成为教育的,特别是基础教育的指导思想。 博爱是要人有博大的心怀,要能容得下大千 世界,尤其面对成长中的儿童少年,要热爱每一位学生。大量历史与现实充分证明,只要有适宜的成长环境,每位儿童少年都能健康发展成为人才。 博爱是人与人交流,共存的保障,是世界和平、发展的中心议题。因此,它应是公理,是共同的信念,不只是解决“何以为生”,而是解决“为何而生”的人生观世界观的问题。 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是《宪法》对公民的要求,是公德,是每个公民都应自觉做到的。而博爱是其原动力,它可以让每个人对遵守公德有积极的态度,饱满的热情。因为博爱是人生活的 哲学、崇高的信念,是人的思想、言论、工作、活动的指南, 可以把“五爱”由有意识的行为变成无意识的习惯。如果“慎独”是对人自律自省的重要标志,那么博爱是在很多情况下不需要 克制自己的自由,这是一种持久的真情、理性和 道德的力量。 博爱是一种宽容,不少人都把“严以律已,宽以待人”作为座右铭,因为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即使是圣贤也应“一分为二”。所以要容纳和善待所有的学生,接受每一位成长和发展中的儿童少年。要善于体谅、理解有过错或不良行为的学生。 博爱是实际行动,是教育者的模范行为,通过教师的眼神、表情、语言、声调、动作来体现,课上、课下、校内、校外概莫能外,这些发自内心的虔诚尊重和珍爱,不是表演,不是敷衍,是真情的自然流露。靠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坚守的博爱氛围,造就有博爱精神的新一代。 博爱是奉献,要战胜自私,小集团主义,也要超越 人类中心主义,把道德范围向自然界扩展,不向环境透支,不向后代举债,立足现在,面向未来,这是教育的内容,也是教育的目标。 总之,博爱是一种崇高的爱。 我们做天主的子女要超越自我,要为全人类大众服务,做到上爱天主,下爱众人。博爱是我们真正天主教徒的人生思想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