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学术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019|回复: 2

五项文献实现教会外向的交谈目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6 01: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与教会内向的自我革新分不开的另一个大公会议的目标,是教会向外,愿意与人接触交谈,因为她不是为自己而存在,而是为继续基督的救世工程,使众人得救。大公会议以五个文献的篇幅在这方面做了相当的指示。
     《大公主义法令》是教会向外的第一步,竭力谋求与东正教、基督教会或团体间的合一。法令说:“教会赖以建立、生存的要素,存在于天主教有形墙垣之外的,可能还有很多”。教会郑重申明:圣神的功效、圣宠之活力,并不以天主教为限,而延伸到天主教以外的基督教会或团体中。我们不能不尊重活跃在东正教与各基督教会团体中的圣神。以前我们称呼他们为“裂教”、“誓反教”,现在我们称之为“分离的兄弟”。而且,梵二第一次公开承认自己分担教会分裂支离的过错,并恳求分离弟兄们的宽恕。同时,我们以往一向说的“合一”,其实是要“裂教”归化,回到我们天主教的怀抱。梵二的态度已经有了显著的变化:现在所讲的合一是共同的,双方自我检讨,自我革新,一起归向福音,才能在基督内聚首,恢复圆满的合一。
     《教会对非基督徒宗教态度宣言》是天主教向外在的第二步,这法令的对象是全体非基督徒但有神的人们。关于犹太教,宣言申明基督之惨死,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地加罪于全体犹太人身上。对许多其他宗教(回教、印度教、佛教等)中所含的真和善之处,教会一点也不轻视,却以真诚的敬意,认为他们的行动和生活方式,以及规律和道理,虽然和自己的主张不无距离,但并非不反映那光照万民的真理的光辉。这种互相尊重的态度,将使各宗教间逐渐从敌对、互相抵制的状态,转变到友善、恳谈与合作的联系。
     《论教会在现代世界牧职宪章》是教会走向全人类、包括无神者、甚至迫害教会者在内。《牧职》从现代人类的生活现状入手,表达教会愿意与现代人类大家庭打成一片,与之同甘共苦。强调人格的尊严与自由的运用。以开放的心态,探讨的口吻,分别讨论现代社会急切需要解决的一些难题:婚姻家庭、文化科学、社会经济、国家政治、和平与战争等。
     教会切愿与众人交谈、为整个人类服务。这种精神是真诚的记号,也是教会愿意与各宗教人士交谈的先决条件,于是有了《信仰自由宣言》。宣言结论说,信仰自由在许多宪法上已经宣布为公民的权利,在国际文件中也已郑重加以承认了。
     《大众传播工具法令》的意义在于,教会重视在传播上的现代所有惊人技术的发明,而且她切望在传教活动上能尽量运用这些技术发明,为能更有效地传扬基督福音。
   
     教宗保禄六世的结论
   
     教宗保禄六世在大会结束前三天的公开会议中说:在天主教会中没有一个大公会议像梵二那么伟大的。会议全面而又崭新,充满内涵且普及万方。神学家 CONGAR 说:梵二会议的成就真是无法估计的,实在远超过我们敢希望的。
     在同一演讲中,教宗说:大公会议以后,全体教会该做的是:认识大公会议的文献,深入其精神,并以忠心去实践大会所给予的教导,一如天主给的宝藏,我们不能让它埋在地里,却该把它挖出来,用来生利,光荣天主圣三。

该帖已经同步到天主教微博 admin的微博
发表于 2012-1-16 08:59:25 | 显示全部楼层
梵二大公会议外向五文献——
说得确实不错,也非常坦诚、自谦,而不再动辄把异己者定为异端、裂教、背教,承认自身的过错或过失。这些对于比较保守、自以为是、尾大不掉的梵蒂冈教廷及其庞大复制僵硬的传统体制而言,确实都是难能可贵的。
但能否真正地做到,而不沦于纸上谈兵或“能说不能行”或是否为一厢情愿,还需要历史的验证。
向天主祈祷并继续努力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6 21:17:1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相信这个惟一的真宗教,存在于至公而由宗徒传下来的教会内。(梵二《信仰自由宣言》)

宗教交谈既是教会福传使命的一部分,正是教会向万民传教的行动之一。宗教交谈的大前提“平等”,是指交谈中双方平等的个人尊严不是指教义内涵,更不是指耶稣基督的地位——祂是降生成人的天主——这是指与其他宗教的教主来说。的确,由于爱德和对自由的尊重首先应该向大众宣报主确切启示的真理,并宣告必须皈依耶稣基督以及经由洗礼和其他圣事而加入教会,为能与天主父、子及圣神,有圆满的共融。(信理部《主耶稣宣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天主教学术论坛 discuz已被腾讯收购,本站已无法再保证客户信息安全,请在发表信息时三思。

GMT+8, 2024-12-22 15:5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