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修公爵 于 2012-4-3 04:14 编辑
以善胜恶教友引述的彭鉴道神父博文《钱,能救灵魂吗》,前半部分与历史事实不甚相符,吾人予以纠正,以正视听。 其一,该文开篇就犯了一个常识性的错误。“赎罪券”倡导者并非良第十(Leo Ⅹ)教宗,而是他的前任优里乌斯二世(JulliusⅡ)教宗。 美国基督教牧师,神学家穆尔在其著作《基督教简史》中写道:教皇优里乌斯二世主持罗马圣彼得大教堂的重建工作,于1510年发布诏书,允许对捐献该项工程经费的人,按圣年方式给予大赦及其他种种神恩。(《基督教简史》,商务印书馆,1981年6月第一版,P214) 其二,要想了解 “赎罪券”,必须对天主教会的信理有一简单的了解。天主教认为,圣教会有赦罪的权柄,这是吾主耶稣授予伯多禄和他的宗徒团体的。耶稣曾对伯多禄讲:“凡你在地上所束缚的,在天上也要被束缚;凡你在地上所释放的,在天上也要被释放(玛:十六:19)。” 当教会要修建圣伯多禄大殿的时候,教宗委派美因茨总主教阿尔布瑞克特在德国为其筹集善款。阿尔布瑞克特总主教依据教会训导,颁布四种恩赦(Gratioe)。《基督教简史》介绍了其中“臭名昭著”的两种:第一种是全大赦,包括解除炼狱中的所有痛苦,要取得这种恩赦的人必须痛悔告罪,至少亲赴七所教皇指定的饰有教皇纹章的教堂,在每所教堂念天主经五遍,圣母经五遍,并按照个人的地位、职业和收入的不同,捐献自二十五枚递减至一枚的弗罗林金币。第二种是对正在炼狱中的灵魂的全大赦,由教皇一代祷的方式(Per Modum Suffragii),而不是用管理天国钥匙的权柄,为其求得恩赐此项恩赦,条件是生者应将一笔与其能力相称的捐款,投入奉献箱。(《基督教简史》,P216) 可见,“臭名昭著”的赎罪券并非改教者、革命家所鼓吹的那样:“当你将钱放进献仪箱时,听到当啷一响,你为之祈祷的灵魂就会飞向天国。”。第一种全大赦需要有祈祷意向的人做大量的克苦、补赎,才能求得此项大赦。第二种全大赦实际上是给予教宗献仪,由教宗代祷求得的。不了解天主教礼仪的人,可以对其中的神学思想持不同见解。但不能罔顾事实,胡诌八扯。 《基督教简史》接着写道,教会的权威神学家,尽量使用小心谨慎的方式阐明赦罪的道理,但仍然非常容易引起不惯于做精辟分析的世俗教徒的误解(同上)。 但误解已不可避免,其中就有后来声名显赫的马丁路德神父。彭神父对马丁路德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他“一向忠诚于基督信仰”,“深刻理解贫苦大众的疾苦”。实际上我却不这样认为。路德改教有其深刻的历史、个人原因。 大的历史背景是“文艺复兴”以后,欧洲人追求人性解放,不想再受教会的束缚。所有的历史教科书都会对此有所描述,在此我就不再赘述。 小的背景与路德的性格有关。许多年来,无数的慕道者问我,基督教和天主教的区别在哪里。如果让我用一句话总结的话,那就是天主教教人谦卑,而基督教让人牛X。天主教认为人是卑微的尘土且容易犯罪,需要在教会的教导下谨慎生活。而基督教强调“因信称义”,信了上帝以后几乎将灵魂放进保险箱中,人可以和上帝直接沟通(实际上天主教也从未否认人与天主的位际交往),信了教后就成了普天之下最牛X的人物,可以睥睨其他一切宗教信徒和无信仰者。 通过史书我们可以了解到,路德就是一个这样的人。作为一个天主教的修会会士、神职人员。他不认同教会的训导以及教会的圣事。《近代教会史》一书的作者毕尔麦尔评价说,他走上了宗教主观主义和片面灵性主义的危险路线(《近代教会史》,毕尔麦尔著,宗教文化出版社,2011年8月第一版),美国人威利斯顿.沃尔克所著的《基督教会史》中指出:“他之所以能打动人心是靠出自心底的宗教信仰的力量,与上帝建立直接的、个人的关系,对得救深信不疑。这就使得中世纪那一套复杂的教阶体系和圣事制度没有存在的必要。(《基督教会史》,利斯顿.沃尔克所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6月第一版P383)” 说到这里,有人会说,老修啊,你们天主教的那套不对,所以人家路德才要另起炉灶。确实,路德也是这样认为的,《近代教会史》中写道:因为路德有坚定的信念和充满激情的性格,他和教会的碰撞似乎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因为他很成功地利用书信、他学生的研究命题和讲道方式传播“正确的神学”(《近代教会史》P7)。 当“赎罪券”在德国发售的时候,路德对教会的反抗就达到了顶峰。所以,老夫认为,并不是“赎罪券”将虔诚的路德逼上梁山,也不是路德作为“公共知识分子”要为民请命,而是牛X的路德借着“赎罪券”事件发泄内心的不满,被觊觎教会财产的诸侯们利用,形成教会的大分裂。 马丁.路德讲授“正确的神学”,牛丁.路德讲授“更正确的神学”,驴丁.路德讲授“最正确的神学”,这样“更正教会”便呈几何级数分裂,据英国差传统计学家David Barrett发表的“2011年全球差传数据”,更正教(基督教)4亿2千6百万,宗派有4万2千多个 这是严重违背耶稣训诲的,因为耶稣教导说:“你们该彼此相爱;如同我爱了你们,你们也该照样彼此相爱。”(若:十三:34)耶稣对教会的要求是:“只有一个羊群,一个牧人(若:十:16)” 感谢主,在宗教改革的发源地德国、瑞士、荷兰等地,现在的天主教人数都超过“更正教”。也许人们认知到,过分地依恃个人的力量去追求“正确的”神学,往往容易走上更加不正确的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