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学术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555|回复: 4

〔孔子•儒家〕的 5000年“文明”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5-15 02:18: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三皇五帝

    大部分的意见是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称为"三黄",黄帝.颛顼.帝喾.尧帝.舜帝称为"五帝",这些说法起源于春秋战国.

盘古氏

    盘古氏就是我们都熟知的盘古开天辟地故事的主人公,传说天地是由盘古用斧开的,这一故事到了北魏,经郦道元传入北方。从此,盘古由流传于南方少数民族的神话,而发展成为传说中的中华民族共同的老祖宗。

有巢氏

    有巢氏的传说在先秦古籍已有记载。他是传说中发明巢居的人。这一传说反映了我国原始时代由穴居而进入巢居的情况。

女娲氏

   女娲氏女娲的名字最早出自屈原的《天问》:“女娲有体,孰制匠之?”意思是:女娲的身体,是谁造出来的。传说女娲炼七彩石补天,并造就了人类。,这是母系社会神话的反映。

燧人氏

    燧人氏是传说中发明钻木取火的人,这在先秦的古籍中已有记载。

伏羲氏

    伏羲氏又称包牺氏,他对人民的贡献是很大的。“包牺氏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他还发明“结绳为网以渔”,造福于民。

神农氏

    神农氏神农氏是传说中的炎帝。炎帝是中国的太阳神,又说他是农业之神,教民耕种,他还是医药之神,相传就是神农尝百草,创医学。传说神农死于试尝的毒草药。

黄帝黄帝是传说中中华民族的始祖。姓公孙,居轩辕之丘,故号轩辕氏。国于有熊,亦称有熊氏。皇帝生性灵活,能说会道,道德情操高尚,被拥为西北方游牧部族的首领。他联合炎帝,打败由蚩尤率领的九黎族的入侵,代神农而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成为“黄帝”。相传黄帝时期有许多创造和发明,如养蚕、舟车、文字、音律、算数、医学等。

历史上尧,舜,夏,商,周,都是黄帝的后裔,故称“轩辕后裔”,“炎黄子孙”。

    颛顼颛顼,姓姬,号高阳。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二十岁时,黄帝将帝位传给了他。即位后,进行政治改革,颛顼又进行了一次重要的宗教改革。被黄帝征服的九黎族,到颛顼时,仍信奉巫教,杂拜鬼神。颛顼禁绝巫教,强令他们顺从黄帝族的教化,促进了族与族之间的融合。他在位78年,死时90多岁,颛顼子孙很多,屈原就是自称颛顼的后裔。

    帝喾帝喾,姓姬,号高辛,黄帝的曾孙。帝喾在位时人才济济,把天下治理得很好。帝喾在位70多年。

    尧帝尧帝,姓尹祁,号放勋。因封于唐,故称“唐尧”,由于他德高望重,人民倾心于帝尧。他严肃恭谨,光照四方,上下分明,能团结族人,使邦族之间团结如一家,和睦相处。尧为人简朴,吃粗米饭,喝野菜汤。自然得到人民的爱戴。尧到年老时,由四岳十二牧推举部落联盟军事首长继承人,大家一致推荐了舜。尧帝把自己两个女儿嫁给了舜,又对他进行了长期的考察,最后才放心的禅让。

    舜帝舜帝,姓姚,传说目有双瞳而取名“重华”,好有虞氏,故称虞舜。舜之父瞽叟,其弟名象。由于四岳的推举,尧命他接替自己的首领职位,并把两个女儿给他作妻室。《尧典》所记舜的主要事迹有:命后稷按时播植百谷;挖沟开渠以利灌溉;疏通河道,治理洪水;公布五刑,除去四凶族。舜知人善任选用能人,如舜任命了许多官职:命禹作司空,主平水土;命弃作后稷,主管农业;命契作司徒,主管五教;命皋陶管理五刑等等。舜为首领时,把各项工作都做的很好,开创了上古时期政通人和的局面,所以舜成为中原最强大的盟主。正如《史记》所云:「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实际上,当舜之时,国家机器的雏形已经具备了。死后,禅位于禹。

夏朝帝王

    夏禹在位45年 禹姓姒名文命,是黄帝的玄孙。由于治水立了大功,被尊称为“大禹”。他的父亲治水不成而被杀,禹接替治水的工作,采取疏导的方法,经过十三年的努力,终于成功。后继舜为帝。称国号“夏后”,故称“夏禹”。他在涂山大会诸侯,建立了奴隶制国家的雏形,禹铸造九鼎,象征九州。虞在位45年死,葬于会稽山。

    启 在位29年   启,姓姒名启,大禹的儿子,大禹死后,启即位为天子,夏启即位后,在钧台大宴各地首领。有扈氏对启破坏禅让制度的做法十分不满,拒不出席。夏启发兵对有扈氏进行征伐,大战于甘,有扈氏战败被灭。这次胜利,使新生的政权得到初步巩固。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的国家。启的晚年,生活日益腐化。他喜欢饮酒、打猎、歌舞,而疏于朝政。

    太康 在位29年   太康,夏启的儿子,继启为王。他生活荒淫,朝政松弛,促使内部矛盾日趋尖锐,外部四夷背叛。。在他外出打猎时,有穷氏首领后裔乘机入侵,自己作了君长,史称“太康失国”。

    仲康 在位13年   仲康,太康的弟弟。即位后无力恢复夏的天下,这时后裔被他的亲信寒浞杀死。寒浞自立为王。

    相 在位28年     相,仲康的儿子。即位28年后,寒浞攻打他,相被杀。

    少康 在位21年     少康,相的遗腹子。当寒浞之子浇派人去追杀少康时,少康逃到了有虞氏,当了有虞氏庖正(厨官)。舜的后人虞思把两个女儿嫁给了少康,又给了少康土田和众人,少康才站住了脚。

在寒浞代后羿、政局混乱之时,他收抚逃散人众,整顿队伍。终于推翻了入主夏国四十多年的有穷氏政权,史称“少康中兴”。少康是一位有作为的国王。

    杼 在位17年    杼,少康的儿子。曾参加父亲领导的恢复夏国的战争,并立下许多战功。他发明了甲和矛,并大举征伐东夷,取得胜利。

    槐 在位44年     槐,杼的儿子。他在位时社会经济有所发展。

    芒 在位18年    芒,槐的儿子。他在位时,开始了延续数千年的沉祭(即将祭物沉入黄河企求河神的庇护)。

    泄 在位21年    泄,芒的儿子,他在位时,正式赐封九夷各部诸侯爵位。

    不降 在位59年    不降,泄的儿子。在位59年后,让位与其弟扃。

    扃 在位21年    扃,不降的弟弟。

    廑 在位21年    廑,扃的儿子。他在位时,夏国开始衰落。

    孔甲 在位31年    孔甲,不降的儿子。司马迁说“帝孔甲立,好方鬼神,事淫乱”,可见孔甲是一位胡作非为的残暴昏君。

    皋 在位11年    皋,孔甲的儿子。

    发 在位11年    发,皋的儿子。他在位时,各方诸侯已经不来朝贺了,夏王室内政不修,外患不断,阶级矛盾日趋尖锐。夏国进一步衰落。

    桀 在位52年   桀,发的儿子。是历史上有名的残暴之君。暴虐嗜杀,夏桀即位后不思改革,骄奢淫逸,筑倾宫、饰瑶台,挥霍无度。他日夜与妹喜饮酒作乐,百姓指着太阳咒骂夏桀。大臣忠谏,他囚而杀之。四方诸侯也纷纷背叛,夏桀陷入内外交困的孤立境地。终于被商汤所灭,结束了长达近500年的夏王朝。

商朝帝王

    商汤 在位30年   商汤,姓子名汤。商的祖先契助大禹治水有功封于商地,商汤时建都于亳(今河南商丘)。他任用仲虺和伊尹为相,逐渐强大起来,又有夏桀残暴无道,民怨沸腾,遂起兵征讨夏,大败夏军,建立商朝。建国后又修《汤刑》,《明居》等法,比较关心民命。商汤即位17年践天子位,为天子13年崩。

    外丙 在位3年    外丙,商汤的儿子,在位3年卒。

    仲壬 在位4年    仲壬,商汤子,外丙的弟弟,商王世袭是先弟后子,仲壬在位4年卒。

    太甲 在位33年    太甲,商汤长孙,太丁的儿子。即位初,因“颠覆汤之典刑”,被伊尹放逐于桐宫,三年后改过复立,成为有成之君。这就是“桐宫悔过”的故事。

    沃丁 在位29年     沃丁,太甲的儿子。沃丁在位29年。

    太庚 在位25年    太庚,太甲子,沃丁弟。

    小甲 在位36年    小甲,太庚子。

    雍己 在位12年    雍己,小甲弟。商朝开始衰弱。

    太戊 在位75年    太戊,雍己弟。太戊勤政修德,治国抚民,颇有振作。

    仲丁 在位11年    仲丁,太戊子,即位后迁都于嚣。

    外壬 在位15年    外壬,仲丁弟,太戊子。

    河亶甲 在位9年    河亶甲,太戊子,外壬弟,迁都于相。

    祖乙 在位19年    祖乙,河亶甲子,即位后迁都于庇,商朝的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商朝又兴盛起来。

    祖辛 在位16年    祖辛,祖乙子,在位16年。

    沃甲 在位20年    沃甲,祖乙子,祖辛弟。

    祖丁 在位32年   祖丁,祖辛子。

    南庚 在位29年   南庚,沃甲子,南庚迁都于奄(今山东曲阜)。

    阳甲 在位7年    阳甲,祖丁子。“帝阳甲时,殷衰”。

    盘庚 在位28年    盘庚,祖丁子,阳甲弟。盘庚迁都于殷,商朝自此称殷商。迁都后,社会经济得到较大发展,殷都成为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

    小辛 在位21年    小辛,祖丁子,盘庚弟。商复衰。

    小乙 在位21年    小乙,祖丁子,小辛弟。

    武丁 在位59年    武丁,小乙子。武丁是盘庚以后最好的国王,政治改善,商朝复兴,他年幼时,曾到民间生活了一段时间,深知民众的艰难。他即位以后,励精图治,决意振兴大业。他四出征伐,对鬼方、土方、羌方、人方、虎方等方国进行征讨,战争的规模不小,往往动用数千兵力,最大的一次发兵一万三千人。在这些征战中,商王征服了许多小国,扩大了领土,也捉获了大量俘虏。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青铜业,有了突破性进展,此外,在纺织、医学、交通、天文等方面,也都取得不小成就。

    祖庚 在位7年    祖庚,武丁子。

    祖甲 在位33年    祖甲,武丁子,祖庚弟。

    廪辛 在位6年     廪辛,祖甲子。

    庚丁 在位6年    庚丁,祖甲子,廪辛弟。

    武乙 在位4年    武乙,庚丁的儿子。他在位4年被雷电击死。

    太丁 在位3年    太丁,武乙子。他在位时,周侯季历(姬昌的父亲)声威较镇,太丁忌惮,杀之。

    帝乙 在位37年    帝乙,太丁子。帝乙时,商朝更加衰弱。以和亲的方式与姬昌媾和。

    商纣 在位33年    商纣,姓子名辛,一名受,古音受,纣相同,帝乙子。商纣为人聪颖,膂力过人。曾大举攻伐东夷,取得胜利,为中原文化的传播有一定的贡献。但商纣为人残暴,且好色无比。宠幸妲己,酷刑于民,大修宫舍,民不聊生。而此时西方周逐渐强大,终于灭商。纣王自焚而死。商亡。商纣与夏桀也成为了暴君的代名词——“桀纣之君”。

西周帝王

元前1097年登基 元前1046年去位

    文王(姬昌)出生:不详--去世:元前1046年(在位51年) 文王姓姬名昌,父名季。在位51年,姬昌即位后曾一度被商王所泅,后被释放。他礼贤下士,有姜子牙等名辰辅佐,为以后灭商打下基础。据传文王死时97岁。

元前1046年登基 元前1043年去位

    武王(姬发)出生:不详--去世:元前1043年(在位3年) 武王姬发,父姬昌。即位后大举伐商,并于牧野,大败商军,纣王自焚,商亡。根据最新的断代工程确定,武王伐纣是在公元前1046年.武王建都于镐京。史称西周。之后在商王畿设三监治理,并继续派兵征讨商朝各地残余势力。同时,分封了一批同姓宗室或异姓功臣.克商二年后,武王病重死。 武王死时54岁。

元前1042年登基 元前1021年去位

    成王(姬诵)出生:不详--去世:元前1021年(在位21年) 成王姬诵,武王子,即位时12岁。由周公旦摄政。之中,平定武更(纣王子)叛乱,并大封诸侯。成王造东都洛邑。成王死时42岁。

元前1020年登基 元前996年去位

    康王(姬钊)出生:不详--去世:元前996年(在位24年) 康王姬钊,成王子。康王是一位有作为的周王,康王即位之初,在召公、毕公辅佐之下,继续推行成王的政策,进一步加强了统治,同时,先后平定东夷大反,北征略地,并且西伐鬼方。斩获众多,仅俘人即数以万计,故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史称“成康盛世”。康王时,周朝较强盛。

元前995年登基 元前997年去位

    昭王(姬瑕)出生:不详--去世:元前997年(在位-2年) 昭王姬瑕,康王子。“昭王之时,王道微缺”,周国力开始下降,昭王南巡死于楚。

元前976年登基 元前922年去位

    穆王(姬满)出生:不详--去世:元前922年(在位54年) 穆王姬满,昭王子。穆王时作《吕刑》,是流传下来的我国最早的法典。穆王是西周在位时间最长的周王。

元前922年登基 元前900年去位

    共王(姬伊扈)出生:不详--去世:元前900年(在位22年)

共王姬伊扈,穆王子。

元前899年登基 元前892年去位

    懿王(姬囏)出生:不详--去世:元前892年(在位7年) 懿王姬囏,共王子。懿王时,周室衰弱,外族入侵已无力抵抗。

元前891年登基 元前886年去位

    孝王(姬辟方)出生:不详--去世:元前886年(在位5年) 孝王姬辟方,穆王的儿子,共王的弟弟。

元前885年登基 元前878年去位

    夷王(姬燮)出生:不详--去世:元前878年(在位7年) 夷王姬燮,周懿王的儿子。夷王时,周天子与诸侯的矛盾尖锐化,夷王曾烹杀齐哀公。

元前877年登基 元前841年去位

    厉王(姬胡)出生:不详--去世:元前827年(在位36年) 厉王姬胡,夷王的儿子。厉王是一位暴君,对外战争屡败,国势日危。厉王横徵暴敛,虐待百姓,还不让国人谈论国家政事。公元前841年,终于发生国人暴动。他竟被国人放逐。

元前841年登基 元前828年去位

    周,召(共和)出生:不详--死亡:不详(在位13年) 周,召共和是指周定公与召穆公共同执政。此二人均为宗周的大贵族。

元前827年登基 元前782年去位

    宣王(姬静)出生:不详--去世:元前782年(在位45年) 宣王姬静,厉王的儿子。即位后针对周王室的内忧外患,进行改革。他内修政事,外广征伐,取得成功,史称“宣王中兴”。

元前781年登基 元前771年去位

    幽王(姬宫生)出生:不详--去世:元前771年(在位10年) 幽王姬宫生,宣王的儿子。贪淫无道,为博宠姬褒姒一笑,竟“烽火戏诸侯”,从而亡国被杀。这就是“一笑倾国”的由来。

东周帝王

元前770年登基 元前720年去位

    平王(宜臼)出生:不详--去世:元前720年(在位50年) 東迁于洛邑,辟戎寇,平王之時,周室衰微,諸侯强而周室弱,齊、楚、秦、晉开始强大

元前719年登基 元前697年去位

    桓王(林)出生:不详--去世:元前697年(在位22年)

    平王孫,桓王三年,鄭莊公朝,桓王不禮。十三年,伐鄭,鄭射傷桓王,就是史书说的“箭射王肩”。

元前696年登基 元前681年去位

    庄王(佗)出生:不详--去世:元前681年(在位15年)

庄王四年,周公黑肩要杀庄王而要立王子克为王。辛伯告发,庄王杀死周公。王子克逃往燕国。  

元前682年登基 元前677年去位

    釐王(胡齊)出生:不详--去世:元前677年(在位5年) 庄王子.釐王三年时,齐桓公开始称霸.

元前677年登基 元前652年去位

    惠王(阆)出生:不详--去世:元前652年(在位25年) 釐王子.即位初,庄王还有一子叫穨,而且很受宠。及惠王即位,穨联络众大夫邊伯等五人作亂,计划召燕国、卫国的军队讨伐惠王。惠王逃至郑国。穨称王。郑国、虢国国君大怒。四年,郑国和虢国发兵讨伐,杀死穨,又立惠王。惠王十年的时候,賜齊桓公為伯。

元前651年登基 元前619年去位

    襄王(郑)出生:不详--去世:元前619年(在位32年) 惠王子.惠王王后生子叔帶,很受惠王宠爱,襄王也很畏惧他的势力。三年,叔帶勾结戎、翟讨伐襄王,襄王要杀叔帶,叔帶逃往齐国。齊桓公派管仲平灭威胁周朝的外戎,派隰朋平灭威胁晉国的外戎。襄王以上卿之礼款待管仲。管仲拒绝.于是管仲接受下卿之禮的款待,回国。九年,齊桓公卒。二十四年,晉文公卒。三十一年,秦穆公卒。  

元前619年登基 元前613年去位

    顷王(壬臣)出生:不详--去世:元前613年(在位6年) 襄王子.

元前612年登基 元前606年去位

    匡王(班)出生:不详--去世:元前606年(在位6年) 顷王子.

元前606年登基 元前585年去位

    定王(瑜)出生:不详--去世:元前585年(在位21年) 匡王弟.定王元年,楚庄王伐陸渾的敌人,第二年经过洛邑,让人问周朝索要九鼎。定王让王孫滿出使拒绝,楚兵退去。十年,楚庄王围困郑国,郑伯投降,被放。十六年,楚莊王死。

元前585年登基 元前571年去位

    简王(夷)出生:不详--去世:元前571年(在位14年) 定王子.简王十三年,晋国国君厲公被杀,晋国人迎回在周朝的公子子周,立為悼公。

元前571年登基 元前544年去位

    灵王(泄心)出生:不详--去世:元前544年(在位27年) 简王子.灵王二十四年,齐国崔杼杀死齐国君庄公。

元前544年登基 元前521年去位

    景王(贵)出生:不详--死亡:不详(在位23年) 灵王子.

元前520年登基 元前520年去位

    悼王(猛)出生:不详--去世:元前520年(在位0年) 景王子.景王喜爱儿子朝,但景王死后.国人立长子猛为王.但被子朝杀死.

元前519年登基 元前476年去位

    敬王(丐)出生:不详--去世:元前476年(在位43年) 景王子.子朝杀猛后自立,但是晋国拥立丐为敬王.但是子朝在周自立.四年后,晋国率诸侯拥敬王回朝.三十九年,齊田常殺其君簡公这就是有名的"田姓代齐",也就是从这起,齐国的国君不是姜子牙的后裔了,而是田姓,四十一年,楚滅陳。孔子卒。

元前476年登基 元前468年去位

    元王(仁)出生:不详--去世:元前468年(在位8年) 敬王子.

元前468年登基 元前441年去位

    定王(介)出生:不详--去世:元前441年(在位27年) 元王子.定王十六年,三晉滅智伯,分有其地。这就是有名的"三家分晋".这是春秋和战国划分的标志..  

元前441年登基 元前441年去位

    哀王(去疾)出生:不详--去世:元前441年(在位0年) 定王長子.哀王即位三月,弟叔襲殺哀王而自立,就是思王。思王即位五月,少弟嵬攻殺思王而自立,就是考王。此三王皆定王之子。这里就将哀王,思王列在一起

元前440年登基 元前425年去位

    考王(嵬)出生:不详--去世:元前425年(在位15年) 定王之子.考王封其弟于河南,是為桓公,接替周公的官职。桓公死后,儿子威公代立。威公死后,儿子惠公代立,封他的小儿子在鞏这个地方,号东周惠公。

元前425年登基 元前401年去位

    威烈王(午)出生:不详--去世:元前401年(在位24年) 考王子.威烈王二十三年,正式给与韓、魏、趙諸侯的身份.  

元前401年登基 元前375年去位

    安王(骄)出生:不详--去世:元前375年(在位26年) 威烈王子.即位这一年,楚国盜殺楚聲王

元前375年登基 元前367年去位

    烈王(喜)出生:不详--去世:元前367年(在位8年) 安王子.

元前367年登基 元前321年去位

    显王(扁)出生:不详--去世:元前321年(在位46年) 烈王弟.顯王五年,秦獻公称伯。四十四年,秦惠王稱王。其後諸侯皆為王

元前320年登基 元前314年去位

    慎靓王(定)出生:不详--去世:元前314年(在位6年) 显王子.

元前314年登基 元前256年去位

    赧王(延)出生:不详--去世:元前256年(在位58年) 慎靓王子.王赧時東西周分治。王赧徙都西周.

秦朝帝王

元前247年登基 元前210年去位

    秦始皇(赢政)出生:元前259年--去世:元前210年(在位37年) 秦始皇,姓赢名政,秦庄襄王异人的儿子。 从前230年到前221年,秦国先后灭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统一天下。统一全国后,自称皇帝,他通过一系列的统一措施,建立了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实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等,在中国的历史上都是重大的举措。

元前209年登基 元前207年去位

    秦二世(赢胡亥)出生:元前230年--去世:元前207年(在位2年) 秦二世,姓赢名胡亥,始皇第十八子,始皇出巡死于沙丘,宦官赵高和丞相李斯篡改遗诏,立胡亥为帝,赐扶苏死。 秦二世即位后,宦官赵高掌实权,实行残无人道的统治,终于激起了前209年的陈胜,吴广的农民起义。 二世胡亥于前207年被赵高杀死,时年24岁。

西汉帝王

元前206年登基 元前195年去位

    汉高祖(刘邦)出生:元前256年--去世:元前195年(在位11年)汉高祖刘邦,字季,出身农民家庭,陈胜反秦起义,刘邦响应,自称“沛公”,前206年,刘邦攻入咸阳,后又与项羽争天下,经4年,打败项羽。与前202年建立汉朝,史称“西汉”。刘邦在位12年,死于前195年,时年62岁。

元前195年登基 元前188年去位

    惠帝(刘盈)出生:元前211年--去世:元前188年(在位7年) 刘盈,刘邦的儿子,母吕后(雉)。刘盈为人软弱,吕后专权。在位8年,死于前188年,时年24岁。

元前188年登基 元前180年去位

    吕后(吕雉)出生:元前241年--去世:元前180年(在位8年) 吕后,姓吕名雉,刘邦妻子。她是刘邦定天下的得力助手。刘邦死后,惠帝立,吕后掌权,她手段残忍,野心勃勃。惠帝死后,她先后选立刘恭,刘弘为帝,自己掌握实权,又大封吕氏家族。她死于前180年,时年62岁。死后,吕氏家族就被陈平,周勃一网打尽

元前180年登基 元前157年去位

    文帝(刘恒)出生:元前202年--去世:元前157年(在位23年) 文帝刘恒,刘邦第四子。前202年,吕后死,刘恒即位。即位后削弱诸侯势力,减轻农民赋税,重生产,促进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汉文帝还是一位十分节俭的皇帝,自己穿粗制丝绸,妃子衣不能拖地,建造的陵墓随葬品也只有陶器。死于前157年,时年46岁。

元前157年登基 元前141年去位

    景帝(刘启)出生:元前188年--去世:元前141年(在位16年) 景帝,文帝的儿子。即位后,平定吴楚七国叛乱,汉朝统一的中央集权统治大大加强。景帝继续推行减轻赋税和徭役,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形成历史上的“文景之治”。景帝死于前141年,时年48岁。

元前141年登基 元前87年去位

    武帝(刘彻)出生:元前157年--去世:元前87年(在位54年) 武帝,景帝第九子。武帝在政治上继续加强中央集权,陆续夺去大批王,侯爵位。并与匈奴进行长期的战争,先后以卫青,霍去病为将,屡次大败匈奴。武帝时是西汉最强盛的时期。武帝死于前87年,时年71岁。

元前87年登基 元前74年去位

    昭帝(刘弗陵)出生:元前95年--去世:元前74年(在位13年) 昭帝刘弗陵,武帝幼子。昭帝多次下令减轻人民负担,对匈奴的关系处理也较得当。昭帝死于前74年,时年21岁。

元前74年登基 元前49年去位

    宣帝(刘病已)出生:元前91年--去世:元前49年(在位25年) 宣帝刘病已,一名询,汉武帝曾孙,祖父刘据,父刘进。昭帝无子,刘病已立。宣帝时,进一步确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他多次下令减轻人民负担。史称“孝宣之治,信赏必罚,可谓中兴”。死于前49年,时年43岁。

元前49年登基 元前33年去位

    元帝(刘奭)出生:元前75年--去世:元前33年(在位16年) 元帝刘奭,宣帝子。即位后封王皇后一家五司马,侯十余,埋下外戚专权的祸根。元帝时有王昭君出使匈奴,但元帝时汉朝国力开始衰弱。元帝死于前33年,时年43岁。

元前33年登基 元前7年去位

    成帝(刘骜)出生:元前52年--去世:元前7年(在位26年) 成帝刘骜,元帝子。成帝时,汉王朝衰落,外戚专权,元帝终日与赵飞燕饮酒作乐,成帝死于前7年,时年46岁。

元前7年登基 元前1年去位

    哀帝(刘欣)出生:元前26年--去世:元前1年(在位6年) 哀帝刘欣,元帝的庶孙,成帝的侄子。哀帝时,社会矛盾尖锐化,但哀帝却只信鬼神天地,宠幸男宠董贤,造成王莽专权。哀帝死于前1年,时年26岁。

公元0年登基 公元5年去位

    平帝(刘衎)出生:元前9年--去世:公元5年(在位5年) 平帝刘衎,元帝庶孙,中山孝王刘兴子。即位时9岁。王莽掌权。公元5年,被王莽毒死。时年14岁。

公元6年登基 公元8年去位

    孺子(刘婴)出生:公元5年--去世:公元25年(在位2年) 孺子婴,宣帝的元孙,刘显的儿子。即位时才2岁。公元8年,王莽自立,公元25年,孺子婴被杀,时年21岁。

新朝帝王

公元9年登基 公元23年去位

    帝(王莽)出生:元前45年--去世:公元23年(在位14年) 字巨君,魏郡元城(今河北大名东)人,汉元帝皇后王政君之侄。绥和元年(前8年)继王根为大司马,十分俭约。妻子「衣不曳地,布不蔽膝」。 始初元年(前8年)刘婴「禅让」于王莽,莽即皇帝位,次年改国号为「新」。

王莽自幼诵习《周礼》,迷信古代制度,故附会《周礼》,改革制度,实施王田、私属、五均、六,乃至推行早已失去交换价值的龟、贝之类作货币。他又想平均土地,实行井田制度解决社会矛盾。惜事与愿违,新政操之过急,又不合时宜,以致造成农商失业,食贷俱废,社会经济极大混乱。新政进行仅八、九年,绿林、赤眉起兵,地皇四年(23年)莽被杀于渐台,新朝也随告灭亡。

东汉帝王

公元25年登基 公元57年去位

    光武帝(刘秀)出生:元前6年--去世:公元57年(在位32年) 光武帝,姓刘名秀,字文叔。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参加绿林起义军后,在昆阳以少胜多,打败王莽军。25年刘秀称帝。死于公元57年,时年64岁。

公元57年登基 公元75年去位

    明帝(刘庄)出生:公元28年--去世:公元75年(在位18年) 明帝,刘秀的第四子。明帝在位时,吏治比较严明,赋税比较少,人民生活安定。死于75年,时年48岁。明帝时在洛阳建白马寺,这是佛教传入我国建立的第一个佛寺,至今仍存.

公元75年登基 公元88年去位

    章帝(刘炟)出生:公元58年--去世:公元88年(在位13年) 章帝,明帝第五子。章帝“好儒术”,并且实行与民修养的政策,人口增长.在位时有班超出师西域。章帝还是一位书法家,尤善草书,后世称“章草”。死于88年,时年31岁。

公元88年登基 公元105年去位

    和帝(刘肇)出生:公元79年--去世:公元105年(在位17年) 和帝刘肇,章帝第四子,即位时才10岁,由窦太后临朝称制,外戚窦宪掌实权。后杀窦宪掌权。在位18年,死于105年。时年27岁。

公元105年登基 公元106年去位

    殇帝(刘隆)出生:公元105年--去世:公元106年(在位1年) 殇帝,和帝的小儿子,即位时刚满月,在位8个月死。

公元106年登基 公元125年去位

    安帝(刘祜)出生:公元94年--去世:公元125年(在位19年) 安帝刘祜,章帝孙,父清河孝王刘庆,即位时才13岁,邓太后掌权。太后死后掌权。安帝时政治黑暗,社会矛盾尖锐。死于125年,时年32岁。

公元125年登基 公元144年去位

    顺帝(刘保)出生:公元114年--去世:公元144年(在位19年) 顺帝刘保,安帝的儿子。顺帝是由宦官扶持上台的,朝政为宦官把持。政治日益腐败。他下令宦官可以养子,世袭封爵.后来宦官与外戚相互勾结,政治更加腐败.顺帝死于144年,时年30岁。

公元144年登基 公元145年去位

    冲帝(刘炳)出生:公元143年--去世:公元145年(在位1年) 冲帝刘炳,顺帝的儿子,在位半年死,时年才3岁。

公元145年登基 公元146年去位

    质帝(刘缵)出生:公元138年--去世:公元146年(在位1年) 质帝刘缵,章帝的曾孙,渤海孝王刘鸿的儿子。即位时8岁,却颇伶俐。说大将军梁翼为“跋扈将军”,被梁翼毒死。时年9岁。

公元146年登基 公元167年去位

    桓帝(刘志)出生:公元132年--去世:公元167年(在位21年) 桓帝刘志,章帝的曾孙。蠡吾侯刘异的儿子。桓帝即位时15岁,外戚掌权。后他依靠宦官诛杀外戚梁翼,此后又宦官专政。桓帝死于167年,时年36岁。

公元168年登基 公元189年去位

    灵帝(刘宏)出生:公元156年--去世:公元189年(在位21年) 灵帝刘宏,章帝玄孙,桓帝死无子,刘宏即位。灵帝朝一团污气,宦官把持朝政,称“十常侍”。灵帝常说:「张常侍是我父,赵常侍是我母。」灵帝之世,民不聊生,买卖官爵,横征暴敛,社会矛盾激化,终于于184年,爆发了黄巾大起义。灵帝死于189年,时年33岁。

公元189年登基 公元220年去位

    献帝(刘协)出生:公元181年--去世:公元234年(在位31年) 献帝刘协,灵帝的儿子,即位时9岁,董卓专权,后曹操迎献帝于许昌。220年,曹操死,曹丕自立为帝,建立魏国,汉亡,刘协被贬为山阳公,死于234年,时年54岁。献帝从未掌握朝政。

魏(三国)帝王

登基时间:不详 去位时间:不详

    魏武帝(曹操)出生:公元155年--去世:公元220年在位时间不详 曹操,字孟德,175年举孝廉,任洛阳部尉,后经镇压黄巾起义有功,官职不断提升,196年,曹操迎汉献帝至许昌,取得“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 曹操颁布“屯田令”,大力发展生产,为以后的魏国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他任人唯贤,不断壮大势力,先后灭掉,吕布,袁术,袁召等诸侯,使“三分天下有其二”,但208年于赤壁败于孙刘联军,形成三国局面。曹操死于220年,时年66岁。死后被追封为魏太祖。 曹操不仅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而且是出色的文学家,《观沧海》我想大家都读过。他任人唯贤,唯才是举。在军事上,他身经百战,精通兵法.

公元220年登基 公元226年去位

    魏文帝(曹丕)出生:公元187年--去世:公元226年(在位6年) 曹丕,曹操的儿子。220年废汉献帝自立,国号“魏”.东汉亡.。他继续推行曹操的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方针,确立了“九品中正制”。他删节汉律令,制定"魏法".曹丕文学成就卓著.死于226年,时年40岁。

公元226年登基 公元239年去位

    魏明帝(曹睿)出生:公元203年--去世:公元239年(在位13年) 曹睿,曹丕的儿子。即位后以司马懿为大将军,多次打败蜀相诸葛亮的进攻,但他好靡奢,喜女色。魏国政治开始衰落。他死于239年,时年36岁。

公元239年登基 公元254年去位

    魏齐王(曹芳)出生:公元232年--去世:公元274年(在位15年) 曹芳,曹操的曾孙,曹楷的儿子。明帝无子,死后由曹芳即位。在位时被司马懿篡权,司马懿死后,其子司马师,司马昭相继掌权,254年,曹芳被废,274年死,时年43岁。

公元254年登基 公元260年去位

    魏高贵乡公(曹髦)出生:公元241年--去世:公元260年(在位6年) 曹髦,曹丕孙,曹霖的儿子。十四岁即位,260年,被司马昭杀死。时年19岁。留下“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谚语。

公元260年登基 公元265年去位

    魏元帝(曹奂)出生:公元246年--去世:公元302年(在位5年)

曹奂,曹操孙,燕王曹宇的儿子。265年被司马炎所废,被封为陈留王。死于302年,时年57岁。

蜀(三国)帝王

公元221年登基 公元223年去位

    昭烈帝(刘备)出生:公元162年--去世:公元223年(在位2年) 刘备,字玄德,河北涿县人。小时家境贫寒。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爆发后,他镇压有功,任徐州牧。后经一系列征战,取荆州,益州,汉中,与魏,吴成三国鼎立之势。 221年于成都称帝,国号汉,年号“章武”,史称“蜀汉”。219年,吴蜀江陵一战孙权夺荆州,关羽败死,刘备为收复荆州,于221年发动彝陵之战,后被吴将陆逊击败,223年,刘备死于白帝城,时年62岁。托孤于诸葛亮。

公元223年登基 公元263年去位

    后主(刘禅)出生:公元206年--去世:公元271年(在位40年) 后主刘禅,刘备的儿子,为甘夫人所生,223年即位,时年17岁。刘禅虽然无能,但在诸葛亮的辅佐下,蜀汉的经济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诸葛亮吸取了刘备的失败教训,采取联吴攻魏的方针,但诸葛亮数次伐魏,均告失败,于234年死于五丈原。后,蜀汉政治腐败,国力日弱,于263年被魏国所灭。刘禅被擒到洛阳,死于271年,时年65岁。

吴(三国)帝王

公元222年登基 公元252年去位

    吴大帝(孙权)出生:公元182年--去世:公元252年(在位30年) 吴大帝孙权,字仲谋,父孙坚,兄,孙策经征战,据有江东六郡,200年孙策死,孙权袭职,208年,于赤壁打败曹操,形成三国鼎立之势,又派吕蒙袭破荆州,杀关羽,在夷陵,击败刘备.派朱温到台湾.222年,孙权称帝于武昌,后迁都建业(南京)。孙权制国有术,致使曹操也不无感慨“生子当如孙仲谋”。 孙权死于252年,时年71岁,谥大皇帝,庙号太祖。

公元252年登基 公元258年去位

    会稽王(孙亮)出生:公元243年--死亡:不详(在位6年) 会稽王孙亮,孙权幼子,250年立为太子,252年即位时才10岁,16岁时,被权臣孙琳所废,贬为会稽王。

公元258年登基 公元264年去位

    吴景帝(孙休)出生:公元234年--去世:公元264年(在位6年) 吴景帝孙休,孙权第六子,258年即位,同年杀权臣孙琳,264年孙休死,时年30岁。

公元264年登基 公元280年去位

    乌程侯(孙皓)出生:公元242年--去世:公元283年(在位16年) 孙皓,孙权的孙子,父孙和。孙皓即位后,大修宫舍,残暴好杀,穷奢极欲,终于于280年,被晋武帝司马炎所灭,死于283年,时年42岁。

西晋帝王

公元265年登基 公元290年去位

    武帝(司马炎)出生:公元236年--去世:公元290年(在位25年) 武帝司马炎,司马昭的长子,265年,司马炎即晋王。逼迫曹奂禅位,建立晋朝,280年,攻下建业,吴国灭亡,完成了统一事业。晋武帝生活十分荒淫,晋宫内宫女万人以上,并造成社会风气荒淫奢侈,有“王恺,石崇斗富”。司马炎死于290年,时年55岁。

公元290年登基 公元306年去位

    惠帝(司马衷)出生:公元259年--去世:公元306年(在位16年) 惠帝,武帝第二子。司马衷是一个白痴。即位后,无力理政,发生诸王为争夺最高统治权的内战,史称“八王之乱”。激化了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司马衷死于306年,时年48岁。

公元306年登基 公元312年去位

    怀帝(司马炽)出生:公元284年--去世:公元313年(在位6年) 怀帝,晋武帝第二十五子。司马炽继承了惠帝的烂摊子,并无雄才大略。312年,匈奴军进攻洛阳,晋怀帝被俘,次年被杀。时年 30岁。

公元313年登基 公元316年去位

    愍帝(司马邺)出生:公元300年--去世:公元317年(在位3年) 司马邺,晋武帝孙,吴孝王司马晏的儿子。司马邺即位时才13岁。,由琅邪王司马睿,南阳王司马保辅政。匈奴刘曜进攻长安,愍帝投降,受尽侮辱,317年被杀,时年18岁。

东晋帝王

公元317年登基 公元322年去位

    元帝(司马睿)出生:公元276年--去世:公元322年(在位5年) 元帝司马睿,琅邪王司马觐的儿子。晋怀帝任命他为镇东大将军,都督扬州江南军事,西晋灭亡后,司马睿称帝,建都建康(南京),史称东晋。 元帝即位后,矛盾四伏。在位6年死,时年47岁。

公元322年登基 公元325年去位

    明帝(司马绍)出生:公元298年--去世:公元325年(在位3年) 司马绍,元帝长子,从小就聪明伶俐,即位后,巩固了东晋的统治。324年王敦叛乱,明帝亲自化装刺探王敦军情,后平叛.死于325年,时年27岁。

公元325年登基 公元342年去位

    成帝(司马衍)出生:公元321年--去世:公元342年(在位17年) 成帝司马衍,明帝长子。即位时5岁。死时22岁。

公元342年登基 公元344年去位

    康帝(司马岳)出生:公元322年--去世:公元344年(在位2年) 康帝司马岳,明帝的儿子,成帝的弟弟,在位3年死,时年23岁。

公元344年登基 公元361年去位

    穆帝(司马聃)出生:公元343年--去世:公元361年(在位17年) 穆帝,康帝子,即位时才2岁,死于361年,时年19岁。

公元361年登基 公元365年去位

    哀帝(司马丕)出生:公元341年--去世:公元365年(在位4年)

    司马丕,成帝长子,迷信黄老之术,常服长生不老之药,服食过量而死,时年25岁。

公元365年登基 公元371年去位

    废帝(司马奕)出生:公元342年--去世:公元368年(在位6年) 司马奕,成帝子,哀帝同母弟。在位5年被大将军桓温所废,死于386年,时年45岁。

公元371年登基 公元372年去位

    简文帝(司马昱)出生:公元321年--去世:公元372年(在位1年) 司马昱,元帝的幼子,初封会稽王,371年,被桓温拥立为帝。在位1年死,时年53岁。

公元372年登基 公元396年去位

    孝武帝(司马曜)出生:公元352年--去世:公元396年(在位24年) 孝武帝,简文帝第三子。383年,与前秦有“淝水之战”,在谢安领导下,大败前秦军。谢安死后,社会矛盾逐渐尖锐。加上,孝武帝“溺于酒色”,时政治腐败。孝武帝死于396年,时年45岁。

公元396年登基 公元418年去位

    安帝(司马德宗)出生:公元382年--去世:公元418年(在位22年) 安帝,孝武帝长子,即位后,发生内乱,国势日衰,安帝没有什么政治才能,信奉五斗米教的孙恩趁民心骚动,于东方起事。他们在短短的十几天中就发展到数十万人,直至公元四零二年,才被彻底消灭。这次起义大大削弱了晋朝的力量,418年,被刘裕所杀。时年37岁。

公元418年登基 公元420年去位

    恭帝(司马德文)出生:公元386年--去世:公元421年(在位2年) 恭帝,安帝同母弟,在位2年,被废,421年被杀,时年36岁。

五胡十六国帝王

国名 皇帝

民族 都城 统治地区 公元年代 灭于何国

汉、前赵 高祖刘渊-昭武帝刘聪-隐帝刘桀-刘曜 匈奴 (初)平阳(迁)长安 陕西、山西、河南、甘肃各一部 304-329 后赵

成汉 武帝李雄-哀帝李班-幽公李期-昭文帝李寿-末主李势 巴氏 成都 四川东部、云南、贵州一部 304-347 东晋

前凉 昭王张寔-成王张茂-文王张骏桓王张重华-威王张祚-冲王张玄靓-悼公张天锡 汉 姑藏 甘肃西部、新疆东部、宁夏西部 317-376 前秦

后赵 明帝石勒-海阳王石弘-武帝石虎-谯王石世-彭城王石遵-义阳王石鉴-赵王石祗 羯 (初)襄国(迁)邺 河北、山西、河南、山东、陕西、江西、江苏、安徽、甘肃、辽宁的一部分 319-351 冉魏

冉魏 悼武天王冉闵 汉 邺 同上 350-352 前燕

前燕 文明帝慕容煌-景昭帝慕容儁-幽帝慕容暐 鲜卑 (处)龙城(迁)邺 河北、山西、河南、山东、陕西、江西、江苏、辽宁的一部分 337-370 前秦

前秦 景明帝苻健-厉王苻生-宣昭帝苻坚-哀平帝苻丕-高帝苻登-苻崇 氐 长安 河北、山西、山东、陕西、甘肃、河南、四川、贵州、辽宁、江苏、安徽、湖北的一部分 350-394 后秦

后秦 武昭帝姚萇-文桓帝姚兴-姚泓 羌 长安 陕西、甘肃、宁夏、山西一部分 384-417 东晋

后燕 武成帝慕容垂-惠愍帝慕容宝-昭武帝慕容盛-昭文帝慕容熙 鲜卑 中山 河北、山东、山西和河南、辽宁的一部分 384-407 北燕

西燕 济北王慕容泓-威帝冲-昌平王段随-建明王凯-建平帝瑶-建武帝忠-河东王永 鲜卑 (初)长安(迁)长子 山西一带 384-394 后燕

西秦 宣烈王乞伏国仁-武元王乞伏乾归-文昭王乞伏炽磐-乞伏暮末 鲜卑 菀川 甘肃西南部 385-431 夏

后凉 懿武帝吕光-灵帝吕纂-建康公吕隆 氐 姑藏 同前凉 386-403 后秦

南凉 武王秃发乌孤-康王秃发利鹿孤-景王秃发辱檀 鲜卑 (初)西平(迁)乐都 甘肃西部、青海一部 397-414 西秦

南燕 献武帝慕容德-太上帝慕容超 鲜卑 广固 山东、河南的一部分 398-410 东晋

西凉 武昭王李嵩-后主李歆-永建王李恂 汉 (初)敦煌(迁)酒泉 甘肃极西部 400-421 北凉

夏 武烈帝赫连勃勃-昌秦王赫连昌-平原王赫连定 匈奴 统万 陕西北部、内蒙古一部 407-431 吐谷浑

北燕 冯跋 汉 龙城 河北东北部、辽宁 407-436 北魏

北凉 武宣王沮渠蒙逊-哀王沮渠牧楗 匈奴 张椅 甘肃西部 401-439 北魏

代 拓跋倚卢 鲜卑 平城 内蒙古及山西北端 315-376 前秦

南北朝帝王

南朝-宋(420-479)

刘裕(363-422)

420年称帝 在位3年

  武帝刘裕,小名寄奴,小时家贫。后因战功逐渐成为东晋的权臣,420年,他迫晋恭帝禅让,建立南朝*宋,在位3年死,时年60岁。

少帝

(406-424)

422年即位 在位3年   少帝刘义符,刘裕长子,即位3年,被杀,时年19岁。

文帝

(407-453)

424年即位 在位30年   文帝刘义隆,刘裕第三子,他是一位较有作为的皇帝。453年,他被太子所杀,时年47岁。

孝武帝

(430-464)

453年即位 在位12年   孝武帝刘骏,文帝第三子,残暴昏君。死于464年,时年35岁。

前废帝

(449-465)

464年即位 在位6个月   前废帝刘子业,孝武帝长子,暴君一个,嗜杀乱伦,在位6个月被杀,时年17岁。

明帝

(439-472)

465年即位 在位8年   明帝刘彧,文帝第十一子,残暴昏庸之君,在位8年,死时34岁。

后废帝

(463-477)

472年即位 在位5年   后废帝刘昱,明帝长子,淫暴无比,一日不杀人,就闷闷不乐,被萧道成杀死,死时15岁。

顺帝

(469-480)

477年即位 在位3年   顺帝刘准,明帝第三子,在位3年后退位,480年被杀,时年12岁。

南朝-齐(479-502)

高帝

(427-482)

479年称帝 在位4年

  高帝萧道成。南朝*宋的宰相,后废顺帝自立,建立南朝*齐,在位4年,时年56岁。

武帝

(440-493)

482年即位 在位11年   武帝萧赜,高帝长子,死于493年,时年54岁。

郁林王

(473-494)

493年即位 在位1年   郁林王萧昭业,武帝长孙。在位1年被杀。时年22岁。

海陵王

(480-494)

494年即位 在4个月   海陵王萧昭文,郁林王弟,在位4个月被杀,时年15岁。

明帝

(452-498)

494年即位 在5年   明帝萧鸾,高帝侄,即位后大杀手足,南齐国衰,死于498年,时年47岁。

东昏侯

(483-501)

498年即位 在3年   东昏侯萧宝卷,明帝第二子,他残忍凶暴,嗜杀成性,挥金如土,被萧衍杀死,时年19岁。

和帝

(488-502)

501年即位 在1年   和帝萧宝融,明帝第八子,在位1年,被萧衍所杀,南齐亡。

南朝-梁(502-557)

武帝

(464-549)

502年称帝 在位48年

  武帝萧衍,502年废南齐皇帝自立,建立南朝*梁,萧衍信奉佛教,生活简朴,但政治昏庸,549年死于侯景叛乱,时年86岁。

简文帝

(503-551)

549年即位

在位2年   简文帝萧纲,武帝第三子,在位2年死,时年49岁。

元帝

(508-554)

552年即位

在位3年   元帝萧绎,武帝第七子,在位3年被杀,时年47岁。

敬帝

(543-557)

555年即位

在位2年   敬帝萧方智,元帝子,在位2年被陈霸先废,558年被杀,时年16岁。梁亡。

南朝-陈(557-589)

武帝

(503-559)

557年称帝 在位3年

  武帝陈霸先,557年废南朝*梁的皇帝自立,国号陈,他为人十分简朴,在位3年死,时年57岁。

文帝

(522-566)

559年即位在位7年   文帝,武帝侄,在位7年死,时年45岁。

废帝

(552-570)

566年即位在位2年   废帝陈伯宗,文帝长子,在位2年被废,570年死,时年19岁。

宣帝

(528-582)

568年即位在位14年   宣帝,文帝弟,死于582年,时年55岁。

后主

(553-604)

582年即位在位7年   后主陈叔宝,宣帝长子。他是一个荒淫的皇帝,就知道游宴玩乐,制作艳词,589年,隋军攻入建康,陈亡。后主被俘,死于604年,时年52岁。

北朝-魏(386-556)

道武帝

(371-409)

386年即位 在位23年

  道武帝拓拔珪,鲜卑族人。383年,前秦经淝水之战后,国力日弱,386年16岁的拓拔珪复国,称代王,同年改称“魏”,史称“北魏”,死于409年,时年39岁。

明元帝

(392-423)

409年即位在位15年   明元帝拓拔嗣,道武帝长子,死于423年,时年32岁。

太武帝

(408-452)

423年即位在位28年   太武帝拓拔焘,明元帝长子,即位后先后消灭大夏,北燕,北凉,大大增强北魏国力,统一了北方。但在与南朝*宋的战争中大败,452年,太武帝死,时年45岁。

南安王


452年即位在位8个月   南安王拓拔余,太武帝子,在位8个月被杀。

文成帝

(440-465)

452年即位在位14年   文成帝拓拔浚,太武帝嫡孙,他在位时北魏国力开始下降。死于465年,时年26岁。

献文帝

(454-476)

465年即位在位7年   献文帝拓拔弘,文成帝长子,即位时14岁。18岁时就让位给4岁的太子,476年死,时年23岁。

孝文帝

(476-499)

471年即位在位29年   孝文帝拓拔宏,献文帝子,孝文帝一朝,进行改革,494年,迁都洛阳,推广汉化,并带头将姓改为“元”。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死于499年,时年33岁。

宣武帝

(483-515)

499年即位在位16年   宣武帝元恪,孝文帝二子,即位后政治腐败,贪污成风,起义不断,他死于515年,时年33岁。

孝明帝

(510-528)

515年即位在位12年   孝明帝元诩,宣武帝子,政治腐败,民不聊生,他死于528年,时年19岁。

孝庄帝

(507-530)

528年即位在位2年   孝庄帝元子攸,528年被拥为帝,在位2年被杀,时年24岁。

长广王

(-531)

530年即位在位1年   长广王元晔,咸阳王元禧子,在位半年被杀。

节闵帝

(498-533)

531年即位在位1年   节闵帝元恭,广陵王子,在位1年被废,533年死。

后废帝

(513-532)

531年即位在位半年   后废帝元朗,章武王子,在位半年,被高欢(北齐文宣王之父)所杀。

出帝

(510-534)

532年即位在位3年   出帝元修,广平王子,被高欢用力为帝,534年逃出洛阳,投奔宇文泰,被宇文泰所杀,时年25岁。

魏在出帝后分为东魏,西魏。

北朝-东魏

孝静皇帝

(524-550)

534年即位,在位17年 孝静帝元善见,出帝逃后,高欢拥立他为帝,迁都邺城,史称东魏。

北朝-西魏

文皇帝

(507-551)

535年即位,在位17年   文皇帝元宝炬,535年被宇文泰拥立为帝,都长安,史称西魏。

废帝

551年即位,在位2年 废帝元钦,文帝长子,在位2年,被杀。

恭帝

554年即位,在位3年 恭帝拓拔廓,文帝第四子,在位3年被杀,西魏亡。

北朝-齐(550-577)

宣帝

(529-559)

550年称帝 在位10年

  文宣帝高洋,其父高欢为北魏的渤海王,534年北魏分为东西魏,550年,高洋废东魏皇帝自立,改国号“齐”,史称“北齐”,在对突厥,契丹的战争中,他屡次获胜。但他晚年荒淫无度,死于559年,时年31岁。

废帝

(545-560)

559年即位在位1年   废帝高殷,文宣帝长子,在位1年被高演所杀,时年17岁。

孝昭帝

(535-561)

560年即位在位1年   孝昭帝高演,高欢第六子,文宣帝之弟,在位1年死,时年27岁。

武成帝

(537-568)

561年即位在位4年   武成帝高湛,高欢第九子,高演弟,他是一个暴君565年,禅位与其子,后死于568年,时年32岁。

后主

(557-577)

565年即位在位12年   后主高纬,武成帝长子,576年周武帝大军攻北齐,他禅位给儿子高恒,被俘被杀,时年20岁。

幼主

(570-577)

577年即位在位25天   幼主高恒,后主长子,在位25天被俘,北齐亡,高恒被杀,时年8岁。

北朝-周(556-581)

孝闵帝

(542-557)

557年即位,在位8个月

  孝闵帝宇文觉,鲜卑族宇文泰第三子,557年即位,国号“周”,在位8个月被杀。

明帝

(534-560)

557年即位在位4年   明帝宇文毓,宇文泰长子,在位4年被杀,时年27岁。

武帝

(543-578)

560年即位在位18年   武帝宇文邕,宇文泰第四子,他统治时,北周日益强大,开始统一北方,消灭北齐,并攻击南陈,取得长江以北的全部土地,他死于578年,时年36岁。

宣帝

(559-579)

578年即位在位1年   宣帝宇文贇,武帝长子,荒淫无度,嗜酒如命,在位1年就禅位于太子。死于580年,时年22岁。

静帝

(573-581)

579年即位

在位1年   静帝宇文衍,宣帝长子,即位时才7岁,由杨坚辅政,581年,杨坚迫静帝禅位于他,建立隋朝,北周亡。

隋朝帝王

公元581年登基 公元604年去位

    文帝(杨坚)出生:公元541年--去世:公元604年(在位23年) 父杨忠,是北周的隋国公,杨坚袭位后,迫静帝退位,自立为帝,国号“隋”。 杨坚称帝后,于589年统一全国,结束了长达300年的分裂局面。 隋朝统一后,社会秩序安定,废除了一些酷刑,与民休息,对社会的进步有很大的作用。 604年,杨坚被其子杨广杀死,时年64岁。

公元604年登基 公元618年去位

    炀帝(杨广)出生:公元569年--去世:公元618年(在位14年) 杨广,文帝第二子,曾在统一中国的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但在他杀父即位后,杨广过起淫奢的生活,大兴土木,劳民伤财,并频频出巡。激起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终于于618年,在江都被宇文化及杀死,时年50岁。

唐朝帝王

公元618年登基 公元626年去位

    高祖(李渊)出生:公元566年--去世:公元635年(在位8年) 高祖李渊,陕西人,世袭为唐公。李渊生于长安,母为隋文帝独孤皇后姐。渊累任州刺史,炀帝时,被召为殿前少监、卫尉少卿。征高丽之役,任督运于怀远镇(今辽宁辽阳西北),大业十一年(615年)任山西河东抚尉大使,617年出任太原留守。隋末农民起义时,时李密率瓦岗军与洛阳王世充正相峙战斗,李渊乘机进取关中。十一月攻克长安,建立唐朝。李渊是一个酒色之徒,并无雄才大略。退位后死于635年,时年70岁。

公元626年登基 公元649年去位

    太宗(李世民)出生:公元598年--去世:公元649年(在位23年) 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能打天下又能治天下的有道名君。在唐朝统一全国的一系列战争中,他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军队统帅,在即位后,又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实现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

公元649年登基 公元683年去位

    高宗(李治)出生:公元628年--去世:公元683年(在位34年) 高宗李治,李世民第九子。政治上无所作为,后期被武则天把持朝政。683年病死,时年56岁。

公元690年登基 公元705年去位

    则天皇帝(武则天)出生:公元624年--去世:公元705年(在位15年) 武则天于655年被高宗立为皇后,开始参与朝政,690年自立为帝,国号“周”,虽然称帝十几年,实际统治却有五十多年。武则天当政期间,社会发展很快,国库丰盈。她注意选拔人才,量才适用。她于705年让位与李显,同年病死,时年82岁。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

公元705年登基 公元710年去位

    中宗(李显)出生:公元656年--去世:公元710年(在位5年) 中宗李显,李治第六子,李治死后即位,但仅仅2月,被武后所废。705年武后让位与李显,无所作为,被皇后韦氏毒死,时年55岁。

公元710年登基 公元712年去位

    睿宗(李旦)出生:公元662年--去世:公元716年(在位2年) 睿宗李旦,高宗第八子。684年被武后拥立为帝,690年被废。710年其子李隆基剿灭韦后,拥李旦为帝,712年让位与李隆基,死于716年,时年55岁。

公元712年登基 公元756年去位

    玄宗(李隆基)出生:公元685年--去世:公元761年(在位44年) 李隆基,睿宗第三子。在位前期,不失为一个励精图治的皇帝,使国库丰盈,百姓安乐。但后期,却重用李林甫,杨国忠等,致使政治腐败,“安史之乱”险些葬送大唐江山。756年他让位与其子李亨,761年死,时年77岁。

公元756年登基 公元762年去位

    肃宗(李亨)出生:公元711年--去世:公元762年(在位6年) 肃宗李亨,玄宗第三子。“安史之乱”时被拥立为帝。死于762年,时年52岁。

公元762年登基 公元779年去位

    代宗(李豫)出生:公元726年--去世:公元779年(在位17年) 代宗李豫,肃宗长子。762年被宦官拥立为帝。平乱守成,中才之主。他在平定"安史之乱"时被封为兵马大元帅,在位时遭到吐蕃的进攻,失地逃亡.死于779年,时年54岁。

公元779年登基 公元805年去位

    德宗(李适)出生:公元742年--去世:公元805年(在位26年) 德宗李适,代宗长子,他猜忌刻薄,重用奸佞,为唐朝灭亡埋下了祸根。死于805年,时年64岁。

公元805年登基 公元805年去位

    顺宗(李诵)出生:公元761年--去世:公元806年(在位0年) 顺宗李诵,德宗长子。在位不到1年,退位给李纯,806年死,时年46岁。

公元820年登基 公元824年去位

    穆宗(李恒)出生:公元795年--去世:公元824年(在位4年) 穆宗李恒,宪宗第三子。穆宗是一个荒淫的皇帝,刚登位就纵情声色。他企求长生不老,服药过量而死,时年30岁。  

公元805年登基 公元820年去位

    宪宗(李纯)出生:公元778年--去世:公元820年(在位15年) 李纯,顺宗长子。宪宗依靠一些良相,在统一战争中取得了一些成就。自安史之乱以来的藩镇割据的局面,在宪宗时,基本结束了。但他重用宦官,终被宦官所杀。时年43岁。

公元824年登基 公元826年去位

    敬宗(李湛)出生:公元809年--去世:公元826年(在位2年) 敬宗李湛,穆宗长子。他在位的时候宦官的势力太大.826年12月被宦官杀死。时年18岁。

公元827年登基 公元840年去位

    文宗(李昂)出生:公元809年--去世:公元840年(在位13年) 文宗是穆宗的第二子,他当政时宦官专权,文宗成为宦官的傀儡。他在位的时候也曾希望能剿灭宦官,但是失败.死于840年时年32岁。

公元840年登基 公元846年去位

    武宗(李炎)出生:公元814年--去世:公元846年(在位6年) 武宗李炎,穆宗第五子。武宗在位时,社会矛盾有一定的缓解,但他信奉道教,吃丹药而亡,时年33岁。

公元846年登基 公元859年去位

    宣宗(李忱)出生:公元810年--去世:公元859年(在位13年) 宣宗李忱,宪宗第十三子,是武宗的叔父,他在位期间,注重考核官员,天下小康,他推崇佛教,也因吃丹药毒死,时年50岁。

公元859年登基 公元873年去位

    懿宗(李漼)出生:公元833年--去世:公元873年(在位14年) 懿宗,宣宗长子。他的生活十分荒淫,政治腐败,社会矛盾尖锐。死于873年时年41岁。

公元873年登基 公元888年去位

僖宗(李儇)出生:公元862年--去世:公元888年(在位15年)

    僖宗,懿宗第五子。在位期间发生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一度占领长安。僖宗死于888年,时年27岁。

公元888年登基 公元904年去位

    昭宗(李晔)出生:公元867年--去世:公元904年(在位16年) 昭宗李晔,懿宗第七子。被朱温(即后梁太祖)所杀,时年38岁。

公元904年登基 公元908年去位

    哀帝(李拀)出生:公元892年--去世:公元908年(在位4年) 哀帝为昭宗第九子,907年让位与朱温,908年被朱温所杀,时年17岁。

五代十国帝王

五代-后梁(907-923)

太祖朱温(852-912)

907年称帝 在位6年

  朱温,877年参加黄巢起义,后出卖起义军,成为唐朝封疆大吏,后杀唐昭帝,废唐哀帝自立,建立后梁。各朝各代,没有一个皇帝象朱温这样,建立王朝后没几年就毁在自己手里,原因竟是“扒灰”,朱温强纳自己的儿媳,后被儿子朱友珪杀死,时年61岁。

郢王朱友珪

(——913) 912年即位 在位8个月   郢王,朱温的儿子。912年,杀朱温自立,后被朱友贞杀死,时年30岁。

末帝朱友贞

(888-923) 913年即位 在位10年   朱友贞,朱温第三子,913年杀郢王自立,923年,被后唐所灭,死时他36岁。

五代-后唐(923-936)

庄宗李存勖(885-926)

923年称帝 在位3年

  李存勖,父李克用,唐朝时封晋王,死后,李存勖袭爵。923年称帝,建立后唐,定都洛阳。称帝后大修宫舍,广采美女,滥用酷刑,于926年,被宫内伶人所杀,时年42岁。

明帝

(867-913)

926年即位 在位7年   明帝李嗣源,李克用义子。926年,杀庄宗自立,死于933年,时年67岁。

愍皇帝

(914-934)

933年即位 在位4个月   愍皇帝李从厚,明帝第五子。被李从珂所杀,时年21岁。

末帝

(876-936)

934年即位 在位3年   末帝李从珂,明帝义子。936年,石敬瑭引契丹攻后唐,末帝自焚,时年61岁。后唐亡。

五代-后晋(936-946)

高祖石敬瑭(892-942)

936年称帝 在位7年

  石敬瑭,后唐明宗的女婿。936年他割让燕,云十六州与辽,并任比自己小11岁的契丹耶律德光为父,被契丹封为大晋皇帝,是一个十足的无耻卖国贼,遗臭万年。死于942年,时年51岁。

出帝

(914-964)

(942-946)年在位,在位4年   出帝石重贵,石敬瑭子。即位后加强对人民的勒索。947年初,契丹攻入开封,后晋亡,出帝受尽凌辱,死于964年,时年51岁。

五代-后汉(947-950)

高祖刘知远(895-948)

946年称帝 在位1年

  刘知远,后晋时任河东节度使。947年,契丹陷开封,他在太原称帝,建立后汉。刘知远一介武夫,不懂治国,任用酷吏,使后汉成为五代中最短的政权。他死于948年,时年54岁。京剧《白兔记》等是描写刘知远的故事

隐帝

(930-950)

948年即位在位3年   隐帝刘承祐,高祖子。950年,郭威攻入开封,后汉亡。隐帝死,时年21岁。

五代-后周(951-960)

太祖郭威(904-954)

951年称帝 在位4年

  郭威,后汉时任枢密使,950年,攻入开封,951年称帝,建立后周,他在五代的皇帝中较有文化,能招贤纳士,革除弊政,保持节俭,他死于954年,时年51岁。

世宗郭荣

(921-959)

954年即位在位6年   郭荣,郭威义子。即位后进行政治改革,取得成功。史称“周世宗英毅雄杰,以衰乱之世,区区五六年间,威武之声,震慑夷夏,可谓一时贤主”他死于959年,时年39岁。

恭帝

(950-973)

(959.6-960.1)在位,在位不到1年   恭帝郭宗训,世宗子。即位时才7岁。禁军首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恭帝逊位,死于973年,时年24岁。

十国-前蜀(891-925)

高祖

(847-918)

891年执政蜀地, 在位17年

  高祖王建,903年,唐昭宗封他为蜀王,907年,他建立蜀国,史称前蜀。死于918年,时年72岁。

后主

(899-925)

918年即位在位8年   后主王衍,王建子。他贪淫好色,穷奢极欲,被后唐所灭。死时28岁。

十国-后蜀(925-965)

高祖

(874-934)

934年称帝 在位半年

  高祖孟知祥,后唐时西川节度使。934年称帝,半年后死。时年61岁。

后主

(919-965)

934年即位在位30年   后主孟昶,高祖第三子。965年,宋军入蜀,后蜀亡。

十国-吴(892-937)

太祖

(852-905)

892年任淮南节度使 在位14年

  太祖杨行密,892年任淮南节度使,902年唐昭宗封他为吴王。死于905年,时年54岁。

烈祖

(887-909)

905年即位在位3年   烈祖杨渥,太祖子,905年继位为吴王,909年被徐温所杀。时年23岁。

高祖

(897-920)

910年即位在位11年   高祖杨隆演,太祖二子。死于920年,时年24岁。

睿祖

(901-938)

920年即位在位17年   睿帝杨溥,太祖第四子,937年,徐知诰废睿帝自立,建立南唐,吴亡。

十国-南唐(937-975)

烈祖

(888-943)

937年称帝 在位6年

  烈祖李昪,即徐知诰。杨行密义子。后废吴主自立,建立南唐,即位后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但他常服丹药,终于中毒而死。时年56岁。

元宗

(916-961)

943年即位在位19年   元宗李景。烈祖长子。他是一位昏庸无能的皇帝。但他诗词写得好,书法也不错。其“小楼吹彻玉笙寒”为千古名句。他死于961年,时年46年。

后主

(937-978)

961年即位在位14年   南唐后主李煜,李景第六子。他政治上无能。但诗词成就极高。974年,宋军灭南唐。978年李煜被杀。时年42岁。

十国-闽

十国-楚

十国-南汉

十国-南平-荆南

十国-吴越

十国-北汉

北宋帝王

公元960年登基 公元976年去位

    太祖(赵匡胤)出生:公元927年--去世:公元976年(在位16年) 父赵弘殷,匡胤从小喜习武艺,960年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史称北宋,统一全国后,建立新的军事制度,加强中央集权。976年卒。庙号太祖。自宋朝建国伊始,宋太祖赵匡胤便开始了他统一全国的斗争。北宋于公元964年、965年、970年先后消灭了荆湘、后蜀、南汉三地,又于974年击败了势力较为强大的南唐。此后,吴越与福建漳、泉等地的地方势力纷纷"纳土"于宋王朝,使纷乱的时局逐渐结束。

公元976年登基 公元997年去位

    太宗(赵光义)出生:公元939年--去世:公元997年(在位21年) 赵光义是宋太祖的弟弟,即位后继续太祖未完成的统一全国的事业,978年吴越王投降,979年,北汉王投降,但在两次与辽国的作战时,均遭受惨重失败。也开始了宋朝与外族作战屡战屡败的历史。

公元997年登基 公元1022年去位

    真宗(赵恒)出生:公元968年--去世:公元1022年(在位25年) 真宗赵恒是太宗第三子,“性好学”,前期颇勤于政事。但在军事上却无所作为,不顾寇准等反对,与辽国议和,签定“澶渊之盟”,每年向辽国进贡。另外,宋真宗时,发行“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公元1022年登基 公元1063年去位

    仁宗(赵祯)出生:公元1010年--去世:公元1063年(在位41年) 原名受益,真宗第六子,仁宗即位是才12岁,由皇太后垂帘听政,1033年亲政,仁宗“好近女色”,军事,政治均无大作为,与西夏交战战败,起用范仲淹变法也失败。死于1063年,庙号仁宗。

公元1063年登基 公元1067年去位

    英宗(赵曙)出生:公元1032年--去世:公元1067年(在位4年) 宋太宗曾孙,濮安懿王赵允让第十三子,因仁宗无子,被立为皇太子,仁宗死后即位。英宗“有性气,要作为”,提倡简朴,只是在位时间过短,死于1067年,时年36岁,在位5年。

公元1067年登基 公元1085年去位

    神宗(赵顼)出生:公元1048年--去世:公元1085年(在位18年) 英宗长子,1067年即位。1069年起用王安石变法,新法推行了十几年,取得一定效果,但在大官僚,大地主的反对下,于神宗死后废除。神宗在位时,司马光编纂《资治通鉴》完成,这是我国第一部编年通史。

公元1085年登基 公元1100年去位

    哲宗(赵煦)出生:公元1076年--去世:公元1100年(在位15年) 哲宗赵煦,神宗第六子。即位时10岁,由祖母宣仁太后垂帘听政,起用司马光,将王安石的变法尽行废除。哲宗死时25岁。

公元1100年登基 公元1125年去位

    徽宗(赵佶)出生:公元1082年--去世:公元1135年(在位25年) 神宗第十一子,宋哲宗死后,无子由哲宗弟赵佶继位。任用奸相蔡京,吏治腐败。在位期间,爆发了诸如宋江,方腊等农民起义。1125年金兵南下,宋徽宗传位于其子赵恒(钦宗),自称太上皇。1127年为金兵俘虏北去,死于五国城(1135)。宋徽宗是一个败国皇帝,但却是一个艺术家和书法家。,他工画花鸟,书法首创“瘦金体”。

公元1125年登基 公元1127年去位

    钦宗(赵恒)出生:公元1100年--去世:公元1156年(在位2年) 徽宗长子,宋钦宗即位后“声技音乐,一无所好”,颇有振作之意。杀或贬蔡京,童贯等奸臣。任用李纲抗金。1127年金兵攻破汴梁,被俘北上,1156年被杀,终年57岁。据说现在的黑龙江赫哲族,就是徽,钦二宗的后人。

辽帝王

公元916年登基 公元926年去位

    太祖(阿保机)出生:公元872年--去世:公元926年(在位10年) 耶律阿保机,姓耶律,名亿,字阿保机,契丹族。901年为部落头领,916年,建立了契丹奴隶主国家,自称天皇帝。称帝后,不断对外扩张,916年,亲征突厥,党项等部,925年,亲征渤海国,灭渤海国,回军途中病死于扶余(今内蒙古巴林左旗西)。 死于926年,时年55岁。

公元926年登基 公元947年去位

    太宗(耶律德光)出生:公元902年--去世:公元947年(在位21年) 太宗,阿保机的第二子。在位期间,石敬瑭(民族败类)为了称帝取得契丹的支持,竟认比自己小11岁的耶律德光为父,并割让燕,云十六州与契丹。辽太宗升幽州(今北京)为南京。德光不知满足,亲自南征,946年,攻入大梁,后晋亡,947年,改国号为“大辽”。德光死于947年,时年46岁。

公元947年登基 公元951年去位

    世宗(耶律兀欲)出生:公元917年--去世:公元951年(在位4年) 耶律兀欲,名阮,阿保机孙,父耶律倍,经过内战争得帝位。951年被耶律察割等杀,时年35岁。

公元951年登基 公元969年去位

    穆宗(耶律述律)出生:公元931年--去世:公元969年(在位18年) 耶律述律,太宗长子,耶律察割发动政变,杀死世宗后,耶律述律趁机镇压叛乱,夺取帝位。穆宗朝政局动荡,多次败于后周军,穆宗“好游戏,荒淫”。969年遇弑。时年39岁。

公元969年登基 公元982年去位

    景宗(耶律贤)出生:公元948年--去世:公元982年(在位13年) 耶律贤,世宗次子。即位后,建立嫡长继承制度,这是契丹社会封建化的标志。他重用汉官,革除弊制,辽国出现中兴,但收效有限。死于982年,时年35岁。

公元982年登基 公元1031年去位

    圣宗(耶律隆绪)出生:公元971年--去世:公元1031年(在位49年) 耶律隆绪,景宗长子,母萧燕燕,隆绪即位时12岁,由萧太后摄政,进一步进行政治经济改革,加强中央集权,并实行科举制度。在位期间,修订法律,减少契丹人特权;释放奴隶,设置三十四部,户籍属有司;其改革成就远远大于景宗,被誉为辽国“盛主”。他不断南侵,迫使宋真宗签定“澶渊之盟”。他能文能武,箭术精湛,契丹文、汉文兼通,并擅长绘画、作曲。死于1031年,时年61岁。

公元1031年登基 公元1055年去位

    兴宗(耶律宗真)出生:公元1016年--去世:公元1055年(在位24年) 耶律宗真,圣宗长子,即位后,政治上趋于保守,国内矛盾逐渐尖锐。死于1055年,时年40岁。

公元1055年登基 公元1101年去位

    道宗(耶律洪基)出生:公元1032年--去世:公元1101年(在位46年)

耶律洪基,兴宗长子。道宗为人昏庸,忠奸莫辨,迷于酒色,在位期间,其叔父耶律重光发动政变,虽被镇压,但,社会矛盾以极为激化。洪基死于1101年,时年70岁。

公元1101年登基 公元1125年去位

    天祚帝(耶律延禧)出生:公元1075年--去世:公元1126年(在位24年) 耶律延禧,道宗之孙,父耶律浚。天祚帝信谗言,喜女色。他率军征金,大败而回。六年,渤海人高永昌据东京(今辽宁辽阳)反辽,向金求援,金乘势夺取东京,尽占辽东五十四州之地。1125年,天祚帝被金兵所俘,辽亡,死于1126年,时年52岁。

西夏帝王

    景宗李元昊(1004-1048) 1038年称帝,在位11年 景宗李元昊,父李德明,西平王。李元昊袭位后,与1038年称帝,国号大夏,史称西夏。他接受宋的先进文化,由根据党项的民族特点确立了一套政治军事制度。李元昊与辽,宋之间进行了一些战争,取得胜利,形成宋,辽,夏鼎立局面。晚年,肆意诛杀,纵情享乐,强夺太子宁凌噶妻为后,被宁凌噶刺死。死于1048年,时年45岁。

    毅宗(1047-1067)1048年即位,在位20年   毅宗李谅祚,景宗长子。即位时才1岁,由其母掌握朝政。亲政后,实行改革,使西夏进一步汉化。他连年对宋用兵,攻掠临近州县。先后收降吐蕃首领瞎毡的儿子木征和青唐吐蕃部。后注意修好与辽、宋关系。于1067年病死,时年21岁。

    惠宗(1060-1086) 1067年即位,在位20年    惠宗李秉常,毅宗长子,即位时8岁。死于1086年,时年26岁。

    崇宗(1084-1139) 1086年即位,在位54年  崇宗李乾顺,惠宗长子,即位时3岁。亲政后,采取联辽抗宋的策略,辽被金灭后,又联金抗宋。死于1139年,时年56岁。

    仁宗(1124-1193)1139年即位,在位55年     仁宗李仁孝,崇宗长子。仁宗指定《新法》,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科举制,尊崇儒学,大修孔庙及尊奉孔子为文宣帝;封建制在西夏确立了。仁宗时是西夏的鼎盛时期。仁宗死于1193年,时年70岁。

    桓宗(1177-1206)  1193年即位,在位13年   桓宗李纯佑,仁宗长子。以附金和宋为国策。1205年,铁木真开始进军西夏,1206年,桓宗暴卒,时年30岁。

    襄宗(1169-1211) 1206年即位,在位6年    襄宗李安全,崇宗孙,仁宗侄,父李仁友。在位6年,被齐王李遵顼废,同年死,时年43岁。

    神宗(1162-1226) (1211-1223)年在位,在位13年     神宗李遵顼,齐王李彦宗子,博览群书,1203年西夏状元,后统领西夏军事,1211年,废襄宗自立。他是以状元当皇帝,在历史上是无前例的。后,与蒙古,宋战争屡败,1223年,神宗退位,死于1226年,时年65岁。

    献宗(1181-1226) 1223年即位,在位4年     献宗李德旺,神宗次子。即位后,抗拒蒙古。1226年,成吉思汗攻西夏,西夏连失数城,献宗惊死,时年46岁。

    夏末帝(生年不详-1227) 1226年即位,在位1年     夏末帝,献宗侄。即位后1年,西夏被蒙古所亡,献宗投降被杀。西夏亡。

南宋帝王

公元1127年登基 公元1162年去位

    高宗(赵构)出生:公元1107年--去世:公元1187年(在位35年) 高宗赵构,宋徽宗第九子。1127年即位于南京(今商丘),史称南宋,1138年迁都杭州。冤杀主战派岳飞,向金朝屈膝投降。在内,则大修宫舍,穷奢极欲,只图偏安。彻头彻尾的昏君。1162年,让位给太子,自称太上皇。死于1187年,时年81岁。

公元1162年登基 公元1189年去位

    孝宗(赵伯宗)出生:公元1127年--去世:公元1194年(在位27年) 孝宗赵伯宗,字永元。宋太祖七世孙,秀王的儿子。1162年即位,恢复岳飞的名誉,开始抗战,但被打败,与金国议和,史称“隆兴和议”。1189年,禅位与其子,称太上皇。1194年死,时年68岁。

公元1189年登基 公元1194年去位

    光宗(赵惇)出生:公元1147年--去世:公元1194年(在位5年) 光宗,孝宗第三子。即位时已40多岁。不仅政治昏聩,而且惧内,其皇后李氏是历史上有名的妒妇。1194年退位,死于1200年,时年54岁。

公元1194年登基 公元1224年去位

    宁宗(赵扩)出生:公元1168年--去世:公元1224年(在位30年) 宁宗赵扩,光宗第二子。1208年,与金国签定屈辱的“嘉定和议”。死于1224年,时年57岁。

公元1224年登基 公元1264年去位

    理宗(赵昀)出生:公元1205年--去世:公元1264年(在位40年) 理宗赵昀,宋太祖十世孙。宁宗无子,死后杨后力理宗为帝。确立了朱熹道学的统治地位,1234年,联合蒙古灭金。此后,政治日坏。死于1264年时年60岁。

公元1264年登基 公元1274年去位

    度宗(赵祺)出生:公元1240年--去世:公元1274年(在位10年)  度宗赵祺,理宗侄,父赵与芮。即位后沉迷酒色,权臣贾似道专制,朝政日败,南宋危在旦夕。死于1274年,时年35岁。

公元1274年登基 公元1276年去位

    恭帝(赵显)出生:公元1271年--去世:公元1323年(在位2年) 恭帝赵显,度宗嫡子。即位时才4岁,1276年,元兵攻破临安,恭帝被俘,1288年,忽必烈强迫他到西藏出家,成为高僧。1323年,被赐死。时年53岁。

公元1276年登基 公元1278年去位

    端宗(赵[日正])出生:公元1269年--去世:公元1278年(在位2年) 端宗,恭帝兄,度宗庶子。在福州即位,即位后,兵败逃亡,途中病死。时年10岁。

公元1278年登基 公元1279年去位

    卫王(赵昺)出生:公元1272年--去世:公元1279年(在位1年) 卫王赵昺,度宗第三子,兵败后,被元兵逼迫,丞相陆秀夫负卫王投海自尽。时年8岁。

金帝王

公元1115年登基 公元1123年去位

    太祖(完颜阿骨打)出生:公元1068年--去世:公元1123年(在位8年) 太祖姓完颜,名阿骨打。1115年称帝,建立金国。建国后,多次打败辽军,攻下西京(今大同),南京(今北京)。灭辽战争同时,阿骨打进行社会改革:改革地方行政单位,建立奴隶主贵族统治;对新征服的地区实行安抚政策;确立新法制;创造女真文字。巩固了女真的奴隶制。死于1123年,时年56岁。

公元1123年登基 公元1135年去位

    太宗(完颜吴乞买)出生:公元1075年--去世:公元1135年(在位12年)  太宗姓完颜,名吴乞买,汉名晟。太祖的四弟即位后,继续进行灭辽战争,1125年,消灭辽朝。开始进攻宋,1126年,攻下汴京,北宋亡。其后,太宗进行了经济,军事改革,并且他本人非常节俭。他下诏在女真旧地实行赋税制,不得私役百姓;规定权势之家不得买贫民为奴;多次下诏敦劝农功和派遣使臣到各地劝农。死于1135年,时年61岁。

公元1135年登基 公元1149年去位

    熙宗(完颜合刺)出生:公元1119年--去世:公元1149年(在位14年) 熙宗完颜合刺,父允峻。即位后,进行政治改革:采用汉官制;废除伪齐国;统一法制;创造“女真小子”。熙宗晚年,宫廷矛盾激化,贵族大臣相互残杀,无力控制朝政,心情恶劣,酗酒杀人,群臣震恐。1149年被完颜亮(海陵王)杀死,时年31岁。

公元1149年登基 公元1161年去位

    海陵王(完颜迪古乃)出生:公元1122年--去世:公元1161年(在位12年) 海陵王完颜迪古乃,汉名亮。辽王完颜宗干第二子。在熙宗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改革:加强中央集权;迁都燕京加速汉化。但海陵王极其好色。纵欲贪淫,1161年,被部将所杀,时年40岁。

公元1161年登基 公元1189年去位

    世宗(完颜乌禄)出生:公元1123年--去世:公元1189年(在位28年) 世宗完颜乌禄,汉名褒,后改名雍。太祖孙,父完颜宗尧。即位后,镇压了契丹族的起义,与南宋修好,着手进行改革:整顿吏治;奖励农桑。世宗被成为“小尧舜”。死于1189年,时年67岁。

公元1189年登基 公元1208年去位

    章宗(完颜达葛)出生:公元1168年--去世:公元1208年(在位19年) 章宗,姓完颜,名麻达葛,金世宗孙,父完颜允恭。即位后,废除奴隶制,完成封建制的建立。使人口增长,府库充实。章宗是金朝汉文化最高的一位皇帝,诗词创作甚多,又爱好书法、绘画,在朝中设立书画院,搜集散佚的书籍和书画名品。死于1208年,时年41岁。

公元1208年登基 公元1213年去位

    卫绍王(完颜永济)出生:公元1153年--去世:公元1213年(在位5年) 卫绍王,姓完颜,名永济。金世宗第七子。“柔弱鲜智能”,政治日益腐败,而此时,蒙古迅速强盛,多次打败金军。卫绍王死于1213年,时年61岁。

公元1213年登基 公元1224年去位

    宣宗(完颜吾睹补)出生:公元1163年--去世:公元1224年(在位11年) 宣宗,本名吾睹补,父完颜允恭。即位后与蒙古媾和。大量发行钞票,造成金国经济濒于崩溃。虽有励精图治之志,但无拨乱反正之才。死于1224年,时年61岁。

公元1223年登基 公元1234年去位

    哀宗(完颜宁甲速)出生:公元1198年--去世:公元1234年(在位11年) 哀宗,姓完颜,名宁甲速,又名守礼,宣宗第三子。即位后,与南宋“通好”,集中力量抗蒙,但无力扭转败局。1234年,蒙古联宋攻金,哀宗自缢身亡,金亡。哀宗时年37岁。

元朝帝王

公元1206年登基 公元1227年去位

    太祖(铁木真)出生:公元1162年--去世:公元1227年(在位21年) 太祖铁木真,姓奇渥温,名铁木真,蒙古族人。1206年,被蒙古贵族推举为“成吉思汗”。之后进行大规模的侵略扩张,死于1227年,庙号太祖。

公元1229年登基 公元1241年去位

    太宗(窝阔台)出生:公元1186年--去世:公元1241年(在位12年) 窝阔台,成吉思汗的第三子,成吉思汗死后,由其四子拖雷监国一年,1229年才由窝阔台即位。1234年,联合宋朝灭掉金国。又攻南宋,1241年,死时年56岁。

公元1242年登基 公元1246年去位

    昭慈(皇后)出生:不详--死亡:不详(在位4年) 昭慈皇后,姓乃马真,窝阔台的第六皇后。窝阔台死后,推举大汗未果由昭慈皇后称制。

公元1246年登基 公元1248年去位

    定宗(贵由)出生:公元1206年--去世:公元1248年(在位2年) 定宗,名贵由,太宗长子,母乃马真氏。1246年即位,1248年死,时年43岁。

公元1248年登基 公元1251年去位

    钦淑(皇后)出生:不详--死亡:不详(在位3年) 钦淑皇后,元定宗第三皇后。

公元1251年登基 公元1259年去位

    宪宗(蒙哥)出生:公元1208年--去世:公元1259年(在位8年) 宪宗,姓奇渥温,名蒙哥,成吉思汗的孙子,父拖雷。即位后,一面更改政制,一面继续扩张,1257年占领大理,1259年,蒙哥在攻打四川钓鱼城时,被炮石击伤而死。时年52岁。

公元1260年登基 公元1294年去位

    世祖(忽必烈)出生:公元1215年--去世:公元1294年(在位34年) 世祖忽必烈,姓奇渥温,父拖雷,蒙哥的弟弟。1260年即位,1279年,灭南宋,定都大都。改国号“元”。死于1294年,时年80岁。

公元1294年登基 公元1307年去位

    成宗(铁木耳)出生:公元1265年--去世:公元1307年(在位13年) 成宗,忽必烈的孙子,皇太子真金的第三子。被称为“善于守成”之君。死于1307年,时年42岁。

公元1307年登基 公元1311年去位

    武宗(海山)出生:公元1281年--去世:公元1311年(在位4年) 武宗,名海山,元世祖太子真金的孙子,父答刺麻八拉。海山是以军事实力取得帝位的。所以在即位后加强中央集权。死于1311年,时年31岁。

公元1311年登基 公元1320年去位

    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出生:公元1285年--去世:公元1320年(在位9年) 仁宗,名爱育黎拔力八达。武宗的弟弟。他即位后利用儒家思想作为统治工具,并革除武宗的弊政。死于1320年,时年36岁。

公元1320年登基 公元1323年去位

    英宗(硕德八剌)出生:公元1303年--去世:公元1323年(在位3年) 英宗,性奇渥温,名硕德八刺,仁宗嫡子。英宗即位后进行革新政治。颇为振作。执法严明。于1323年,宫廷政变被杀。时年21岁。

公元1323年登基 公元1328年去位

    泰定帝(也孙铁木儿)出生:公元1276年--去世:公元1328年(在位5年) 泰定帝,名也孙铁木儿,元世祖太子真金的嫡孙,父甘麻拉。1323年被拥为帝。基本保留了仁,英二朝的改革成果。死于1328年,时年53岁。

公元1328年登基 公元1328年去位

    天顺帝(阿剌吉八)出生:公元1320年--死亡:不详(在位0年) 天顺帝,名阿刺吉八,泰定帝的儿子。在位1月,战败逃亡,不知所终。

公元1328年登基 公元1329年去位

    文宗(图帖木尔)出生:公元1304年--去世:公元1332年(在位1年) 文宗,名图帖木尔,武宗次子。与拥立天顺帝的倒刺沙进行内战,胜利后即位。死于1332年,时年29岁。

公元1329年登基 公元1329年去位

    明宗(和世[王束])出生:公元1300年--去世:公元1329年(在位0年) 明宗,名和世,元武宗长子。在位八个月被毒死。时年30岁。

公元1329年登基 公元1332年去位

    文宗(图帖木尔)出生:公元1304年--去世:公元1332年(在位3年) 文宗,名图帖木尔,武宗次子。根据丞相的策略,"先让后取",让位于明宗,后鸩之,再次即位.死于1332年,时年29岁。

公元1332年登基 公元1332年去位

    宁宗(懿磷质班)出生:公元1326年--去世:公元1332年(在位0年)  宁宗,名懿磷质班,元明宗次子。文宗为洗刷夺明宗位之罪名,让明宗子即位.宁宗在位月余死

公元1333年登基 公元1368年去位

    顺帝(妥欢帖睦尔)出生:公元1320年--去世:公元1370年(在位35年)  顺帝,名妥欢帖睦尔,明宗长子。其间,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1368年朱元璋谴大将徐达率领明军攻入大都,顺帝出逃,元亡。1370年,顺帝病死,时年51岁。

明朝帝王

公元1368年登基 公元1398年去位

    太祖(朱元璋)出生:公元1328年--去世:公元1398年(在位30年) 太祖朱元璋,安徽凤阳人,年号“洪武”.公元1368年8月,由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在大将徐达、常遇春等人的指挥下一举攻陷元大都--北京,宣告了元朝的灭亡。同年,朱元璋在建康(今南京)称帝,改元洪武,建立了明王朝,朱元璋是为明太祖。他死于1398年,时年71岁。

公元1398年登基 公元1402年去位

    惠帝(朱允炆)出生:公元1377年--去世:公元1402年(在位4年) 惠帝,太祖孙,皇太子朱标的次子,年号“建文”.朱元璋在世时,大封王室,20多个儿子均封为亲王,分驻各地,惠帝登基后,免除各地拖欠租税,赈灾济民。令官府为民间卖子为奴者赎身。限制僧道占田数量,余田均与平民。建文帝采取的这些措施,缓和了社会矛盾,对社会的安定产生了积极作用,一时政通人和。他进行削藩,以统一军事,惹恼诸王,燕王朱棣其兵北京,1402年攻入南京,惠帝一说被烧死,一说外逃。

公元1402年登基 公元1424年去位

    成祖(朱棣)出生:公元1360年--去世:公元1424年(在位22年) 成祖朱棣,朱元璋的第四子,年号“永乐”.朱棣以入京除奸为名,发动了"靖难之役"。经过四年的战争,在1420年打败惠帝统治集团,夺取了明朝政权,建元永乐,是为明成祖。 1421年迁都北京,并下令编纂了《永乐大典》。死于1424年,时年65岁。

公元1424年登基 公元1425年去位

    仁宗(朱高炽)出生:公元1378年--去世:公元1425年(在位1年)  仁宗,明成祖长子,年号“洪熙”.仁宗政治比较清明,采取一些缓和社会矛盾的措施。在位1年,死于1425年,时年48岁。

公元1425年登基 公元1435年去位

    宣宗(朱瞻基)出生:公元1398年--去世:公元1435年(在位10年) 宣宗,仁宗长子,年号“宣德”.他和其父一样,比较能倾听臣下的意见与仁宗并称“仁宣之治”,宣宗时君臣关系融洽,经济也稳步发展。宣宗死于1435年,时年38岁。

公元1435年登基 公元1449年去位

    英宗(朱祁镇)出生:公元1427年--去世:公元1464年(在位14年) 英宗,宣宗长子,年号“正统”.即位时才9岁,被宦官王振专权,1449年,瓦喇大举南侵,王振惬英宗亲征,英宗被俘,史称“土木之变”,1450年,被放回,直到1457年,才又即位。死于1464年,时年37岁。

公元1449年登基 公元1457年去位

    代宗(朱祁钰)出生:公元1428年--去世:公元1457年(在位8年) 宣宗次子,年号“景泰”.英宗被俘后被拥立为帝,即位后,用于谦为兵部尚书,粉碎了瓦喇对北京的进攻,迫使瓦喇放回英宗,英宗放回后,景帝将其软禁,直到1457年,景帝病危时,英宗才又被拥为帝。景帝死于1457年,时年30岁。

公元1457年登基 公元1464年去位

    英宗(朱祁镇)出生:公元1427年--去世:公元1464年(在位7年) 年号“天顺".景泰八年(1456年)朱祁钰生病,武清侯石亨、副都御史徐有贞及王振余党太监曹吉祥等乘机发动“夺门之变”,英宗再复帝位,改年号天顺。后杀害抗击瓦剌保卫北京有功的大臣于谦等多人,而重用宦官曹吉祥等。

公元1464年登基 公元1487年去位

    宪宗(朱见深)出生:公元1447年--去世:公元1487年(在位23年) 宪宗,英宗长子,年号“成化”.宪宗好方术,溺于女色,致使宦官“奸欺国政”。1487年,宪宗死,时年41岁。

公元1487年登基 公元1505年去位

    孝宗(朱佑樘)出生:公元1470年--去世:公元1505年(在位18年) 孝宗,宪宗三子。年号"弘治",孝宗“更新庶政,言路大开”,使英宗朝以来奸佞当道的局面,得以改观。被誉为“中兴之令主”。死于1505年,时年36岁。

公元1505年登基 公元1521年去位

    武宗(朱厚照)出生:公元1491年--去世:公元1521年(在位16年)

    武宗,孝宗长子,年号“正德”。好逸乐,贪女色,是明朝有名的荒唐皇帝,因荒淫过度,死于1521年,时年31岁。

公元1521年登基 公元1566年去位

    世宗(朱厚璁)出生:公元1507年--去世:公元1566年(在位45年) 世宗,宪宗孙,父兴献王。年号“嘉靖”,世宗前期颇有一些作为,诛杀宦官,节用宽民,但后期荒淫无度,政治腐败,多次爆发农民起义世宗因服丹药中毒死,时年60岁。

公元1566年登基 公元1572年去位

    穆宗(朱载垕)出生:公元1537年--去世:公元1572年(在位6年) 穆宗,世宗第三子。年号“隆庆”,在位7年,死于1572年,时年36岁。

公元1572年登基 公元1620年去位

    神宗(朱翊钧)出生:公元1563年--去世:公元1620年(在位48年) 神宗,穆宗第三子。年号“万历”,即位时才10岁,由皇太后陈氏及李贵妃主持政务。神宗亲政后,深居宫中,荒淫享乐,政治腐败,神宗时,北方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窥视中原。神宗死于1620年,时年58岁。

公元1620年登基 公元1620年去位

    光宗(朱常洛)出生:公元1582年--去世:公元1620年(在位0年) 光宗,神宗长子。年号"泰昌",是一个贪财好色的皇帝,由于淫欲过度,即位当天就病倒了,后因服用丹砂过度而亡。时年39岁。

公元1620年登基 公元1627年去位

    熹宗(朱由校)出生:公元1605年--去世:公元1627年(在位7年) 熹宗,光宗长子。年号“天启”,在位时任用宦官魏忠贤,致使政治腐败。努尔哈赤乘机攻占沈阳。熹宗死于1627年,时年23岁。

公元1627年登基 公元1644年去位

    思宗(朱由检)出生:公元1610年--去世:公元1644年(在位17年) 思宗,光宗第五子。年号“崇祯”.即位后,诛杀魏忠贤,颇为勤政,勉力振作,无奈积重难反,各地农民起义不断爆发,北方皇太极又不断骚扰入侵,又崇祯性多疑,刚愎自用。终于在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在景山自缢身亡。时年35岁。死前于兰色袍服上大书“勿伤百姓一人”。

清朝帝王

公元1616年登基 公元1626年去位

    太祖(努尔哈赤)出生:公元1559年--去世:公元1626年(在位10年) 努尔哈赤,姓爱新觉罗,号淑勒贝勒,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出生在建州左卫苏克素护部赫图阿拉城(辽宁省新宾县)的一个满族奴隶主的家庭。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自中称王”。万历四十四年(1616),在赫图阿拉建元称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与明将袁崇焕在宁远交战中,大败而回并受伤,于天命十一年(1626)八月死去。终年68岁。  

公元1627年登基 公元1643年去位

    太宗(皇太极)出生:公元1592年--去世:公元1643年(在位16年) 爱新觉罗。皇太极,是清朝开创者努尔哈赤的第八子,其母叶赫那拉氏。皇太极生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十月二十五日。努尔哈赤宁远战败身亡后即后金汗位,在位17年,卒于清崇德八年(1643)。庙号“太宗”。

公元1643年登基 公元1661年去位

    世祖(福临)出生:公元1638年--去世:公元1661年(在位18年) 顺治帝福临,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他是皇太极的第九子,生于崇德三年(1638)崇德八年八月二十六日在沈阳即位,改元顺治,在位18年。卒于顺治十八年(1661),终24岁。  

公元1661年登基 公元1722年去位

    圣祖(玄烨)出生:公元1654年--去世:公元1722年(在位61年) 康熙帝名玄烨,是顺治的第三子,生于顺治十一年(1654年5月4日)。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61年。  

公元1722年登基 公元1735年去位

    世宗(胤祯)出生:公元1678年--去世:公元1735年(在位13年) 雍正帝胤祯,生于康熙十七年(1678)是康熙的第四子。康熙61年,45岁的胤祯继承帝位,在位13年,死于圆明园。庙号世宗。

公元1735年登基 公元1795年去位

    高宗(弘历)出生:公元1711年--去世:公元1799年(在位60年) 乾隆帝弘历,生于康熙五十年(1711),卒于嘉庆四年(1799)。他是雍正的第四子,在位60年,退位后又当了三年太上皇,终年89岁。

公元1796年登基 公元1820年去位

    仁宗(顒琰)出生:公元1760年--去世:公元1820年(在位24年) 嘉庆帝顒琰,清高宗弘历的第十五子。生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五十四年被封为嘉亲王,乾隆六十年登基,改元嘉庆,在位25年。卒于嘉庆二十五年(1820)终年61岁。庙号“仁宗”。

公元1821年登基 公元1850年去位

    宣宗(旻宁)出生:公元1782年--去世:公元1850年(在位29年) 道光帝旻宁是清朝入关后的帝六代皇帝,生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9月16日),卒于道光三十年正月十四日。在位30年,终年69岁。

公元1850年登基 公元1861年去位

    文宗(奕詝)出生:公元1831年--去世:公元1861年(在位11年) 咸丰帝奕詝,道光十一年(183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圆明园。咸丰十一年(1861年8月22日)病故。在位11年。  

公元1861年登基 公元1875年去位

    穆宗(載淳)出生:公元1856年--去世:公元1875年(在位14年) 同治帝载淳是咸丰与叶赫那拉氏的独生子。生于咸丰六年(1856)。同治十二年亲政。次年卒,年19。庙号“穆宗”。

公元1874年登基 公元1908年去位

    德宗(載湉)出生:公元1871年--去世:公元1908年(在位34年) 光绪帝载恬,同治十年(1871年8月14日)出生于北京宣武门太平湖畔醇王府,其父奕寰是道光帝的第七子,他在位34年,光绪十三年病死,终年38岁。

公元1908年登基 公元1911年去位

    宣统帝(溥仪)出生:公元1906年--去世:公元1967年(在位3年) 爱新觉罗。溥仪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2月7日)生于北京什刹海边的醇王府。1967年10月17日在北京病势,终年61岁。

登基时间:不详 去位时间:不详

    慈禧(叶赫那拉)出生:公元1835年--去世:公元1908年在位时间不详 慈禧并不是皇帝,但是她掌权48年,所以在这里列出.慈禧生于道光十五年(1835年11月28日),其父惠征。慈禧年二十二时,生下载淳,母以子贵,晋封懿妃,次年又晋封为懿贵妃,在宫中地位日显。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3-5-15 20:24:15 | 显示全部楼层

孔夫儒家学术文化和思想体系孕育出了中国统治极权的八大特征。
千变万化牢牢地钳制着国民。使国人无法摆脱奴役桎梏。

1.  忠孝是专制政权是最高的道德标准…
2.愚民是专制政权最一贯的政策…
3.等级是专制政权最合理的结构…
4.神秘是专制政权最常见的面具…
5.权威是专制政权最神圣的信仰…
6.暴力是专制政权最迷信的武器…
7.无为是专制政权最实用的哲学…
8.腐败是专制政权最普遍的现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15 22:11:35 | 显示全部楼层
背后的真相调查 发表于 2013-5-15 20:24
孔夫儒家学术文化和思想体系孕育出了中国统治极权的八大特征。
千变万化牢牢地钳制着国民。使国人无法摆脱 ...

回复:1.  忠孝是专制政权是最高的道德标准…
2.愚民是专制政权最一贯的政策…
3.等级是专制政权最合理的结构…
4.神秘是专制政权最常见的面具…
5.权威是专制政权最神圣的信仰…
6.暴力是专制政权最迷信的武器…
7.无为是专制政权最实用的哲学…
8.腐败是专制政权最普遍的现象…


总结得好。但这些好像不是孔夫子的初衷,而是一切罪人持守道德,寻求“科学发展观”的必然。
如果人敬天爱人:
1.忠孝本是好的,反应着天主信实的爱,
2.顺服掌权者如同孝敬一样,可是人在地上平安生活长久,
3.恩赐和才能有等级,本出于天主的计划,是为彼此可以服事,(参教理1934-1938)
4.荣誉本是权威当得的,掌权受尊重、感激是应该的(参教理1900)
5.权威能表明正确的价值等级,使人更容易地运用自由和负起责任(参教理2236)
6.刀剑本是为惩恶扬善使用的,
7.无为本可使人放弃妄为,单单顺应圣神指引,
8.在天主面前谦卑、敬畏、承认败坏有限,更是世俗权威的价值。
相同愿望,两种结果,彰显罪的强大败坏和扭曲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16 07:25:07 | 显示全部楼层
背后的真相调查 发表于 2013-5-15 20:24
孔夫儒家学术文化和思想体系孕育出了中国统治极权的八大特征。
千变万化牢牢地钳制着国民。使国人无法摆脱 ...

总结得非常到位。

再补充加上两点:
骄傲是专制政权最深层的本性。
说谎是专制政权最无耻的嗜好。

而骄傲和说谎就是魔鬼的最主要特质。
在中国儒教合法化、神秘化世俗专制政权的过程中,儒教也就承担了作为魔鬼思想工具之使命,所以在下认为儒教是非神论、敌基督的撒旦教,而且莫此为甚,并且总是阴魂不散、借尸还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19 23:35:44 | 显示全部楼层
圣神之琴 发表于 2013-5-16 07:25
总结得非常到位。

再补充加上两点:




{中国威胁论}并不是指中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防有多强大,可以威胁到邻国及至世界,这种威胁是指中国对世界文化﹑人类文明,世界价值观的破坏、这才是可怕的,最恐怖的是,中国已经毁掉了自己几千年的文明(秦始皇) 以及八千万人的生命,绝不能让中国这样的国家有任何机会毁掉地球的全部文明史和危及人类的生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天主教学术论坛 discuz已被腾讯收购,本站已无法再保证客户信息安全,请在发表信息时三思。

GMT+8, 2025-1-22 12:2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