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朱雀 于 2013-7-24 21:41 编辑
在讨论资本主义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一下,第一点,教会追求的自由与世俗意义上的自由的区别;第二点,教会建立天国和世俗意义上的国家之间的区别。
教会自由和世俗自由的区别
罗马天主教会的伟大圣师,神秘学之父,熙笃会的杰出领袖 ,被称为“最圣洁的修士”的圣伯尔纳铎在其著作《论恩宠与自由秩序》中详细阐述了教会对自由的定义。
自由可分为三种:一是摆脱必然的自由,二是摆脱罪恶的自由,三是摆脱痛苦的自由。摆脱必然的自由,是我们本性的天赋,圣宠为我们恢复了摆脱罪恶的自由,至于摆脱痛苦的自由,则为我们保留在永远的天乡。 以上三种自由,第一是本性的自由,第二是圣宠的自由,第三是生命或光荣的自由。作为天主所重视的受造物,我们最初受造时,即具有意志的自志,及情愿的自由;作为在基督内新的受造物,我们遂后涤除罪惩,重新再造;作为在圣神内,完满的受造物,我们最后被高举于光荣的境界。第一种自由,是十分高贵的,第二种自由,是诸德齐备,最后的一种自由,福乐无穷。藉着第一种自由,我们胜过其它兽类,藉着第二种自由,我们胜过肉身;藉着第三种自由,我们胜过死亡。毫无疑问,像天主当初赋给我们第一种自由,把家禽野兽置于我们脚下,又藉着第二种自由,把空中精神的野兽打倒在我们面前,如圣经所说:「求你不要将你的斑鸠的性命交给野鹰」(咏73:19);最后终于战胜腐朽与死亡,使我们完全属于自己,也就是最后毁灭死亡,使我们得享天主子女的光荣自由。 人生来就具有第一重自由,摆脱必然的自由,这种自由不是社会制度等外界环境所能剥夺的,人生来就具有第一种自由,哪怕奴隶也不例外,只要你是有理智的人,就拥有自由的意志,虽然外界可以通过一系列手段限制你的肉体,但是,外部环境不能剥夺你自由思考判断选择的自由意志的。环境可以奴役肉体,但绝不能奴役一个人的自由意志。摆脱必然的自由,适宜于任何有灵明的受造物,不论他们是好是坏;在这方面,他们与天主没有区别。这种自由不会因罪恶和痛苦减少或失落;义人身上不多,罪人身上也不少,天神也不比人更完善。
人的意志受到圣宠的启发,回心转向,同意为善,是由于自己情愿,而非出自强迫,所以成了自由的善人;同样,人趋向邪恶,仍然是受本人意志的驱使,并非由于外来的压力,所以是自愿为自由的恶人。天上的天神,连天主自己,莫不是由于自己的意志,自由坚定于善,决非受到外来必然性的压迫。魔鬼也是一样,他并没有受到别人的威逼,而是自由自愿地陷入罪恶,并坚定于罪恶。可见意志的自由,不论在善人或恶人身上即使理智被掳,照样是完整的,不过在善人身上更合乎秩序。造物主和受造物的自由,各按自己的方式圆满无缺,只是造物主的自由能力更大。、 第二种自由
摆脱罪恶的自由就拥有能够不犯罪的能力。经常有人说,「我本来有意行善,可是办不到」,但这决不能归咎于自由,好似意志受到了某种压力,被必然性所约束,其实这只能证明,我们缺乏所谓摆脱罪恶的自由。这是由于我们缺少圣宠而缺乏摆脱罪恶的自由。 第三种自由
摆脱痛苦的自由则是完全称心如意的状态,这是天国的果实。 这两种自由:每一种都有两个等级
这两种自由每一种都有两个等级:高级与低级。明辨的高级自由,是不能犯罪,低级自由是能不犯罪。同样,如意的高级自由,是不能被扰乱,低级自由,是能不被扰乱。人在受造时,不但领受了圆满的自由意志,同时也领受了这两种自由的低一级;后来把了罪,两种都失落了。他从能不犯罪,跌到了不能不犯罪,完全失落了明辨的自由。同样从能不被扰乱,跌到了不能不被扰乱,完全失落了称心如意的自由。只留下自由意志,单独受处罚,因为是吃了自由意志的亏,才失落了前两种自由,惟独自由意志不能失落。的确,人由于自己的意志,成了罪恶的奴隶,理应失去明辨的自由。
我们这里的所说的自由,和世俗说所的自由有何区别?世俗所说的自由,是每个人都有公平满足人性需求的机会,和教会的自由是有根本区别的。 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由低到高生理需求、 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虽然人类可以通过争取自由满足这些需求来获得“幸福”,但是这些“幸福”并非绝对的幸福,人类表面上获得自由,事实上仍旧被生活的网网住,被外在所奴役。 圣伯尔纳德指出:肉身的快乐,不可能没有痛苦伴随
肉身的享受,如吃、喝、取暖、御寒、止痛等等,的确能产生某种快感,但是在这些快感中,难道没有痛苦吗?面包所谓可口,只是对饥饿者而言;饮料所谓爽快,只是对口渴者而言。吃饱喝足的人,面包、饮料决不会再引起他们的快感,反而惹他们厌烦。不饿,谁还想面包?不渴,谁还想清泉?同样,不受曰晒的,何必寻找阴影?不冷不冻的,何必亲近阳光?不先感到迫切的需要,不会觉得这些事快意。不先受到痛苦,现在看起来是欢乐的,势将转变为可厌,转变成一种负担。 圣伯尔纳德的论述和现代经济学上的边际效用递减很相似,资源满足人类欲望是一条倒U形状的曲线。 因此可以得出结论:
在现实生活中,到处都是痛苦。长期受到特别磨难的,当磨难减轻时,好似得到了某种安慰。由于时间的转移,事物的变迁,较重较轻的痛苦互相更替,当经受的痛苦较小时,似乎痛苦消失了;经历过许多重大患难之后,一旦痛苦稍减,就可能认为是福气。
综上所述,世俗社会的自由和教会追求的自由是不完全相同的,天主赐予人的三种自由,第一种自由即自由意志是人生而拥有,是外界无法剥夺的;第二种自由,摆脱罪恶的自由,是通过基督逾越奥迹以及圣神圣宠得到的;第三种自由称心如意,摆脱痛苦的自由是天国的产业。这三种自由和人性肉欲的自由是完全不同的。
天国和世俗国家的区别
根据天主教教理,天主创造人的目的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彰显天主的光荣,另一方面是为了人类的幸福。
上面我们已经花了很大的篇幅将什么是真正的自由,什么是真正的幸福。人类在伊甸园里,享有能不犯罪和能不被扰乱的自由,但是由于人类滥用了天主赐予的第一种自由------自由意志,选择违背天主的旨意,因而被罪恶玷污而失落了第二和第三种自由,即摆脱罪恶和摆脱必然的自由。亚当夏娃犯罪之后,天主是仁慈的,祂对人类的爱是无条件地,祂派遣了自己的独生子,做了除免世罪的天主羔羊,在逾越奥迹中,基督通过自己的苦难、圣死、复活和受显扬,为了重新建立人类失落的天国。
教会鼓励人们追求来世的希望,但也支持人类追求现世的希望,即现实的财富,比如参与政治,使得社会变得更加合理。但是,人们在很多时候往往会一厢情愿的认为世俗之城是可以通过人力来不断美化,在地上建成天主之城。事实上,世俗不管如何美化,还是摆脱不了三罪的玷污。教会作为基督的身体,在逾越奥迹中与基督完美共融,是绝对不会有丝毫渣滓的,教会决不等于与世俗世界的乌托邦工程。
我们知道,在逾越奥迹中,教会分成三个不同的状态,我们现世的教会,被称为旅途中的教会;炼狱里的教会,是炼净中的教会;而已经安息与主怀的圣人圣女们,则组成了光荣中的教会。很多时候,少数教友会把通过世俗政治建立起来的美好乌托邦和教会等同起来,或者当做教会的目标,但事实上,天主教徒参与政治只是爱德的一种体现,而不是建立天国本身,天国不是在地上建立的,而是在天上建立的。巴比伦的河畔柳树成荫,我的弦琴却挂在树上,一想起熙雍就泪流满面,我们身处异域,又怎能吟唱上主的歌曲?世俗世界是一个充军之地,一个涕泣之谷,虽然人们可以通过政治使得世界变得相对美好,但是人类绝不能把世俗社会建成天国。不管是旅途中的教会,还是炼净中的教会,她们最终都会成为光荣中的教会,所以教会的终极归宿不是地上而是天上。基督的救恩不是通过对社会的缓慢变革,而是通过末日世界的毁灭,完成教会最后的逾越,最终,基督得胜,教会和基督圆满融为一体,在天上建立天国。
接下来来,我们谈一下资本主义,主要从政治、经济、思想上看。
政治上,资本主义的建立是否是在天主教支持下完成的?
很多时候,人们喜欢讲是基督教文明建立资本主义,从字面意思上看,似乎资本主义和天主教的亲密战友,但是,事实却是大相径庭,天主教和资本主义的建立并没有直接联系。下面我们慢慢论述。
纵观近代资本主义,我们主要看英国、法国、德国以及美国等最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
我们先看英国,英国是最早建立代议制的国家,自从亨利八士改宗以来,虽然有部分个英国国王试图在英国恢复天主教,但都以失败告终。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是新教推翻信奉天主教的政权后产生的。1685年信仰天主教的国王詹姆斯二世不顾国内普遍反对,违背以前政府制定的关于禁止天主教教徒担任公职的规矩(亨利八士的成果),委任天主教徒到军队里任职。此后进而任命更多天主教徒到英国政府部门、教会、大学担任重要职务 。英国清教徒(指要求清除英国天主教残余的改革派 )发动“光荣革命”,将信奉天主教的詹姆斯二世国王罢黜,改由詹姆斯之女玛丽二世与夫婿威廉三世,两伉俪君主共治英国。
美国,最初是英国从荷兰手中夺走的殖民地,由于英国在亨利八士之后有几任试图光复天主教的英明君主的压力,清教徒(指要求清除英国天主教残余的改革派 )被迫移居美洲,并在那里建立弗吉尼亚殖民地。美国的建立,主要是基督新教和受法国启蒙思想支持者的支持,和天主教并无多大关联。在美国建国后,历任总统出来约翰肯尼迪外,几乎都是新教徒,唯一的天主教总统约翰肯尼迪是一位被暗杀的总统。
法国,启蒙思想的果实在法国发芽,却最先在美国结果。在美国独立后,被称为教会长女的法国也在轰轰烈烈的法国大革命中倒下。在法国大革命后,信奉天主教的法王路易十六在次年被推上断头台,正全被敌视天主教的党派掌握,法国圣统制在此期间几乎被废除,直到拿破仑继位恢复天主教为法国国教的地位,但是,经过这场动荡,法国天主教也受到很大程度上的削弱。
德国,德意志地区本是圣父教宗赐给条顿骑士团的领地,然而1512年,来自勃兰登堡霍亨索伦家族的阿尔布雷希特被选为条顿骑士团总团长,他是勃兰登堡选帝侯的近亲。在马丁·路德的影响下,1525年他宣布改信路德宗,从而切断了与骑士团名义宗主罗马教廷的联系,随后宣布解散骑士团,改为普鲁士公国(Ducal Prussia),阿尔布雷希特自任普鲁士公爵,成为臣服于波兰最高权力之下的世俗君主。 这为德国建立君主立宪制提供了前提条件。
综上所述,从政治上来看,资本主义的建立的确是所谓“基督教文明”的产物,但此处的基督教是专指基督新教,和天主不仅没有丝毫联系,反而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资本主义的建立,是一部天主教为主导的国家的血泪史。
此外,就代议制的本质而言,代议制追求的是一种人治,而非一种神治,虽然教会的大公会义似乎和代议制很相似,但是,大公会义是代表圣神说话,而代议制反应的是少数服从多数的人类的意志,这并非是绝对完美的,只是相对完美的。耶稣基督之死以及斯格拉底之死,我们都可以看出代议制的局限性。
经济上,资本主义的追求是否符合大公教会的追求?
资本主义是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国富论》的框架下建立的,国富论的讨论问题的出发点,或者说,一切经济学的理论出发点都是为了解决资源的稀缺性以及人类欲望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斯密在国富论中实事求是地阐述了人类分工是出于利己的目的,“我们得到自己的事务并不是由于屠夫、酿酒师或者面包师的恩惠,而是由于他们自利的打算。”在斯密看来,后人对他的误解在于不了解他的两部著作《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之间的关系。斯密的研究实际是要以人性为基础构建一个符合人性的社会秩序,即他从法国重农学派那里学到的自然秩序。人性中既有动物的一面,即利己,又有天使的一面,即利他。一个符合人性的社会应该承认人利己行为的合理性,由此出发来建立自然秩序,这就是《国富论》中论述的由价格这只“看不见的手”引导的市场经济秩序。斯密相信,价格可以把利己引导向有利于整个社会。 令斯密痛心的是,在他生前受世人重视的是《国富论》。在他死后,人们把《国富论》奉为经济学的圣经,把“看不见的手”作为市场经济千古不变的基本原则,作为经济学“皇冠上的明珠”,却把《道德情操论》完全忘却了。
思想上,资本主义的思想是否符合大公教会的教导?
根据天主教教理,大公教会对非公教会的兄弟教会以及非基督宗教内的积极思想予以肯定,但这并不代表资本主义的全部思想都是符合教会训导的。
资本主义的指导思想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源自基督新教,而是源自启蒙思想。当然,这些思想有很多积极地方面,但是也有很多隐患,尤其对教会的圣统制是构成一种威胁。
新教的建立,以“唯独圣经”为基础,将教会的圣统制度排除在制度体系之外,并且对圣统制国家发动一场又一场站争,一场又一场格命,推翻一个又一个天主教证权才得以建立。
而最近比较流行的所谓“普世价值观”,从外教人看来可能是一件好事,但是作为天主教徒,应该看到“普世价值观”对圣统制度的威胁。“普世价值观”是一个定性不定量的概念,被定性为人类的最高智慧,但从来没有讲的清楚“普世价值观”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这个和“唯独圣经”一样具有威胁性,“唯独圣经”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一种模式,而“普世价值观”和“唯独圣经”一样,使得不管是张三李四王二麻子都能够将自己的观点作为绝对的真理列入他们的“信德宝库”-----------“普世价值”。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是对教会训导的一种威胁,教会追求的并非是体现“人类的最高智慧”,而是体现天主的启示,不管是圣经和圣传,都是天主的旨意,而不是人类的智慧,教会是不可能将人类旨意归入信德宝库的。
-----------姑苏道明
13年7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