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王公明 于 2013-10-24 18:01 编辑
刚才又把老刘的帖子附注看了一下,还真让我看到了商机,嗯,有生意可做! 附注为: 实名:刘幼民
马甲:吾从周
研究宗教不信鬼神。一日郊游,遭遇鬼打墙,自我感知模糊,分不清方向,不知道要往何处去,走了三个小时,发现还是在原地打转,于是大喝一声:有种的就出来!随之发现家门不远,近在咫尺之间。 这是我的理解,或许偏差,敬请指正:老刘是个学者,知识丰富,头脑灵活,我们都知道一个“先入为主”观念,我们信教家庭的传统,孩子出生就领洗,还在襁褓就背着抱着去教堂,内心自然而然的有着神的观念,而老刘没有这个福气,他是学者,学问知识是吃饭的本钱,研究信仰是他的兴趣,但就是不能相信,没办法,这就是机缘,这就是福泽,但有一天他突然遇到了一件他所不能理解的事,不知道这个世界到底有没有鬼神,就是他自言自语的:“ 自我感知模糊,分不清方向,不知道要往何处去 ”,而走了三小时是说他多方查证,向方方面面的“高人”求解,答案自然不能令他满意(若是满意了,我们或许就不认识他了),反而使更加迷惑,白白耗费诸多光景,他对那些所谓的“信仰”愈加气愤,认为他们是自欺欺人,尤其是在我们信仰的论坛中,不论是在线,还是长青,或是信教的论坛,看到的不是讨论信仰,而是……,骂人,如果是面对面还要打起来,这是什么信仰,于是他就越发的坚定了他欺骗自己的理由——原来那次所遇到的或许是虚幻,或许是梦境,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神!抱定这样的看法,我们见到了现在的无神论学者——吾从周。 有时我和小磨磨儿,为他感到惋惜,也多次想给他布道,但遭到的是……,其实我们没什么,只是有些惋惜,那么深厚的知识,若是心门开启了,离修成正果也就很近了,原谅我用了佛教术语,按我们的说法就是修德成圣,获享永生! 我也曾多次说过,没有任何人,能使任何人有任何的改变,因为你(我们这些哇哇哇)不过是个工具道具场景而已,真实则是天主与他的关系,机会有了,条件有了,而有没有改变,那就是个人的事了,就是他与天主之间的事了,而我们这些哇哇哇只是做了就够了。 在《庄子》中有一段非常有意义(喜欢读古文的看古文,喜欢看白话的看白话): “孔子行年五十有一而不闻道,乃南之沛见老聃(1)。老聃曰:子来乎?吾闻子,北方之贤者也,子亦得道乎?”孔子曰:“未得也。”老子曰:“子恶乎求之哉?”曰:“吾求之于度数(2),五年而未得也。”老子曰:“子又恶乎求之哉?”曰:“吾求之于阴阳,十有二年而未得。” 老子曰:“然。使道而可献,则人莫不献之于其君;使道而可进,则人莫不进之于其亲;使道而可以告人,则人莫不告其兄弟;使道而可以与人,则人莫不与其子孙。然而不可者,无佗也(3),中无主而不止(4),外无正而不行(5)。由中出者,不受于外,圣人不出;由外入者,无主于中,圣人不隐” 白话翻译过来就是: “孔子活了五十一岁还没有领悟大道,于是往南去到沛地拜见老聃。老聃说:“你来了吗?我听说你是北方的贤者,你恐怕已经领悟了大道吧?”孔子说:“还未能得到。”老子说:“你是怎样寻求大道的呢?”孔子说:“我在规范、法度方面寻求大道,用了五年的功夫还未得到。”老子说:“你又怎样寻求大道呢?“孔子说:“我又从阴阳的变化来寻求,十二年了还是未能得到。” 老子说:“会是这样的。假使道可以用来进献,那么人们没有谁不会向国君进献大道;假使道可以用来奉送,那么人们没有谁不会向自己的双亲奉送大道;假使道可以传告他人,那么人们没有谁不会告诉给他的兄弟;假使道可以给与人,那么人们没有谁不会用来给与他的子孙。然而不可以这样做的原因,没有别的,内心不能自持因而大道不能停留,对外没有什么相对应因而大道不能推行。从内心发出的东西,倘若不能为外者所接受,圣人也就不会有所传教;从外部进入内心的东西,倘若心中无所领悟而不能自持,圣人也就不会有所怜惜” 最重要的是这句话:内心有根基,对于外来的信息有感觉、有领悟,神也就愿意与你同在,若是内心坚硬,而外在影响无论多大都无济于事,无论什么人都没有能力动摇你分毫。 《道德经》说:“故从事於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就是什么也不信的人)者同於失。同於道者道亦乐得之;同於德者德亦乐得之;同於失者失於乐得之。信不足,有不信”他是什么就是什么,天国不是人人都能享受的,其中有福泽,其中有因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