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布东南西北中的逸夫楼几乎家喻户晓,但为什么从逸夫楼里出来的学子们却鲜有哀思邵逸夫呢?有人拿邵先生与杨幂大婚比微博量,100万:700万事多么尴尬啊,我敢肯定刷杨幂的基本都是学生,也许就是在逸夫楼里刷的杨幂。也有人拿邵先生与乔布斯比,全世界都在为之秉烛哀思,更包括中国人。是国人素质太差?还是国人理解思维有问题?我不得不说国人脚投票的选择有其内在心理逻辑。
一大多数人对当今教育体制、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非常不满。
问问有几个学生毕业之后还愿意为母校有所作为?全世界顶尖大学(如哈弗、牛津等)几乎是由校友捐助支撑起来的科教帝国,这些都是私营学校呢。自然学生不认可当今教育,难道还对教育机构里面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有感情吗?逸夫楼也就是一座大楼而已。大学之大不在大楼之大,而在大师之大也。我们之所以怀念北大清华,不是因为未名湖、博雅塔和真维斯,而是因为蔡元培、胡适、梅贻琦、陈寅恪等大师的人文科教精神。如果教育仅仅只能培养脑残,大楼修得越多,脑残也就越多而已。邵先生,真的对不起,不是国人不敬仰您,实在是不愿意敬仰逸夫楼而已。
二大多数人对贪腐官吏深恶痛疾,国人就对与体制有关的捐助难说感恩。
邵逸夫捐助大陆教育总计47.5亿港元,也就相当于人民币大概40亿吧!这对任何一个慈善家和个体来说都是天文大数据,都应该值得敬仰。但当一个国家的三公消费达到每年1.9万亿时,那40亿又是什么概念呢?40亿就相当于每年三公消费的400分之一,也就50万官员每年的烟钱而已!我们换一种思维,因为您邵先生的捐助是不是又可以让官员们多抽几包烟呢?国人就会想,我们不差钱,我们更差的是某种信念和制度的缺失。
三国人已经下意识逐渐认知到人的个体权益才是自己最应该关心的大事。
当大多数国人经历极左年代的“舍小家为大家”的惨痛忽悠之后,才猛然醒悟“官员都在学和珅,却要老子学雷锋”,后悔不跌啊!于是,从一个极端集体主义就走向另一个极端个人利己主义,所有的行为指挥棒都是看“是否对自己有利”,对己无利坚决不关心。这个“己”顶多延伸至父母、妻儿和部分亲人,绝对延伸不到逸夫楼去。现在也可以理解为什么愿意哀思乔布斯了,因为每个人都认为苹果给自己带来了切身的利益,正是因为微软、IPHONE\、微博等让自己能以最快速度知道天下发生的一切,并自己独立自由地判断真假、认知真相,而不像原先只能看CCAV和环球。可以没有逸夫楼,但不能没有IPHONE机。同理,看杨幂大婚也能给自己带来切身利益,男人喜欢白富美养眼,女人喜欢高富帅养心,怎么也比看107的伟大老人来的实际吧,培养信念不是靠我们自己,而是环境的促成。
邵老先生一路走好,我们永远怀念你,但当前我们更需要考虑的是我们自己:明天究竟在哪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