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学术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天经地义

[转]孔子临终遗言的帖子未通过的理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25 06:16:28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经地义 发表于 2014-4-19 16:24
建议网民们可以自己到网络中搜索一下《孔子临终遗言》阅读一下,至少能够长见识嘛。

我也是前不久才知道的 ...

政治哲学的形而上学批判:马克思主义的国家悖论观初探

作者:李峻登副教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25 06:19:25 | 显示全部楼层
自由 发表于 2014-4-25 06:16
政治哲学的形而上学批判:马克思主义的国家悖论观初探

作者:李峻登副教授 ...

  论文关键词:现实的人  社会分工  国家悖论  革命
  论文摘要: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反对思辨抽象的形而上学,以现实的人作为逻辑起点和历史起点来考察国家问题,认为由现实的人及其社会内在的矛盾运动(社会分工、阶级斗争)产生了关于国家的三个悖论(本应是社会公仆的国家却变成社会主人,与共同利益相对立的特殊利益决定了国家只能成为虚幻的共同体形式,作为整个社会正式代表的国家却并非整个社会的真正代表),而民主制、普遍人权本身就可以揭开国家悖论的哑谜。马克思、恩格斯从国家悖论的深度有力地揭示了国家本质,为无产阶级共产主义革命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武器,从而最后真正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25 06:22:36 | 显示全部楼层
自由 发表于 2014-4-25 06:16
政治哲学的形而上学批判:马克思主义的国家悖论观初探

作者:李峻登副教授 ...

为无产阶级共产主义革命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武器
从而最后真正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25 06:23:01 | 显示全部楼层
自由 发表于 2014-4-25 06:16
政治哲学的形而上学批判:马克思主义的国家悖论观初探

作者:李峻登副教授 ...

为无产阶级共产主义革命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武器
从而最后真正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25 06:26:06 | 显示全部楼层
自由 发表于 2014-4-25 06:23
为无产阶级共产主义革命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武器
从而最后真正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 ...

  马克思、恩格斯针对黑格尔思辨的、神秘主义的、形而上学的政治哲学(国家哲学和法哲学),对国家本质和国家内在悖论进行了揭示。在他们看来,国家的本质、活动、职能或使命要从社会经济关系发展的客观需要去把握,而不是如同黑格尔那样把国家当成了绝对理念的化身。  
  一、考察国家问题的科学方法论——以现实的人作为逻辑起点和历史起点  
  马克思、恩格斯反对抽象地考察人及其所结成的社会、国家。“事情是这样的:以一定的方式进行生产活动的一定的个人,发生一定的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经验的观察在任何情况下都应当根据经验来揭示社会结构和政治结构同生产的联系,而不应当带有任何神秘和思辨的色彩。社会结构和国家总是从一定的个人的生活过程中产生的。但是,这里所说的个人不是他们自己或别人想象中的那种个人,而是现实中的个人,也就是说,这些个人是从事活动的,进行物质生产的,因而是在·定的物质的、不受他们任意支配的界限、前提和条件下活动着的。”_]J71-72“国家的各种职能和活动同个人发生联系(国家只有通过各个人才能发生作用),但不同作为肉体的个人,而是同作为政治的个人发生联系,同个人的政治特质发生联系。因此,黑格尔说它们‘是以外在的和偶然的方式同这种特殊的人格本身联结在一起’,这是可笑的。相反,它们通过实质性的联系,通过个人的基本特质而同个人联结在一起。它们是个人的基本特质的自然行动。之所以会有这些谬论,是因为黑格尔抽象地、孤立地考察国家的各种职能和活动,而把特殊的个体性看作与它们对立的东西;但是,他忘记了特赦的个体性是人的个体性,国家的各种职能和活动是人的职能;他忘记了‘特殊的人格’的本质不是它的胡子、它的血液、它的抽象的肉体,而是它的社会特质,而国家的职能等等只不过是人的社会特质的存在方式和活动方式。因此不言而喻,个人既然是国家各种职能和权力的承担者,那就应该按照他们的社会特质,而不应该按照他们的私人特质来考察他们。”“从传统的观点看来(这种观点也是黑格尔所尊崇的),国家是决定的因素,市民社会是被国家决定的因素。表面现象是同这种看法相符合的。……这是问题的形式方面,这方面是不言而喻的;不过要问一下,这个仅仅是形式上的意志(不论是单个人的或国家的)有什么内容呢?这一内容是从哪里来的呢?为什么人们所期望的正是这个而不是别的呢?在寻求这个问题的答案时,我们就发现,在现代历史中,国家的意志总的说来是由市民社会的不断变化的需要,是由某个阶级的优势地位,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和交换关系的发展决定的。”“国家决不是从外部强加于社会的一种力量。国家也不像黑格尔所断言的是‘伦理观念的现实’,‘理性的形象和现实’。”  
  二、由现实的人及其社会内在的矛盾运动产生了关于国家的三个悖论  
  (一)国家悖论I:作为社会分工产物(即社会公仆)的国家却变成了社会主人  
  国家是社会分工的产物:“在社会发展某个很早的阶段,产生了这样一种需要:把每天重复着的产品生产、分配和交换用一个共同规则约束起来,借以使个人服从生产和交换的共同条件。这个规则首先表现为习惯,不久便成了法律。随着法律的产生,就必然产生出以维护法律为职责的机关——公共权力,即国家。”“从分工的观点来看问题最容易理解。社会产生它不能缺少的某些共同职能。被指定执行这种职能的人,形成社会内部分工的一个新部门。这样,他们也获得了同授权给他们的人相对立的特殊利益,他们同这些人相对立而独立起来,于是就出现了国家。……总的说来,经济运动会为自己开辟道路,但是它也必定要经受它自己所确立的并且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政治运动的反作用,即国家权力的以及和它同时产生的反对派的运动的反作用。”  
  但是,“国家作为第一个支配人的意识形态力量出现在我们面前。社会创立一个机关来保护自己的共同利益,免遭内部和外部的侵犯。这种机关就是国家政权。它刚一产生,对社会来说就是独立的,而且它越是成为某个阶级的机关,越是直接地实现这一阶级的统治,它就越独立”。“公社一开始想必就认识到,工人阶级一旦取得统治权,就不能继续运用旧的国家机器来进行管理;工人阶级为了不致失去刚刚争得的统治,一方面应当铲除全部旧的、一直被利用来反对工人阶级的压迫机器,另一方面还应当保证本身能够防范自己的代表和官吏,即宣布他们毫无例外地可以随时撤换。以往国家的特征是什么呢?社会为了维护共同的利益,最初通过简单的分工建立了一些特殊的机关。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机关——为首的是国家政权——为了追求自己的特殊利益,从社会的公仆变成了社会的主人。这样的例子不但在世袭君主国内可以看到,而且在民主共和国内也同样可以看到。”
  (二)国家悖论Ⅱ:解决特殊利益与共同利益的矛盾决定了国家是虚幻的共同体形式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随着分工的发展也产生了单个人的利益或单个家庭的利益与所有互相交往的个人的共同利益之间的矛盾;而且这种共同利益不是仅仅作为一种‘普遍的东西’存在于观念之中,而首先是作为彼此有了分工的个人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存在于现实之中。正是由于特殊利益和共同利益之间的这种矛盾,共同利益才采取国家这种与实际的单个利益和全体利益相脱离的独立形式,同时采取虚幻的共同体的形式,……正因为各个人所追求的仅仅是自己的特殊的、对他们来说是同他们的共同利益不相符合的利益,所以他们认为,这种共同利益是‘异己的’和‘不依赖’于他们的,即仍旧是一种特殊的独特的‘普遍’利益,或者说,他们本身必须在这种不一致的状况下活动,就像在民主制中一样。另一方面,这些始终真正地同共同利益和虚幻的共同利益相对抗的特殊利益所进行的实际斗争,使得通过国家这种虚幻的‘普遍’利益来进行实际的干涉和约束成为必要。”  
  同理,现代国家是与现代私有制相适应的:“由于所有制摆脱了共同体,国家获得了和市民社会并列并且在市民社会之外的独立存在;实际上国家不外是资产者为了在国内外相互保障各自的财产和利益所必然要采取的一种组织形式。目前国家的独立性只有在这样的国家里才存在:在那里,等级还没有完全发展成为阶级,在那里,比较先进的国家中已被消灭的等级还起着某种作用,并且那里存在某种混合体,因此在这样的国家里居民的任何一部分也不可能对居民的其他部分进行统治。德国的情况就正是这样。现代国家的最完善的例子就是北美。法国、英国和美国的一些近代作家都一致认为,国家只是为了私有制才存在的,可见,这种思想也渗入日常的意识了。因为国家是统治阶级的各个人借以实现其共同利益的形式,是该时代的整个市民社会获得集中表现的形式,所以可以得出结论:一切共同的规章都是以国家为中介的,都获得了政治形式。由此便产生了一种错觉,好像法律是以意志为基础的,而且是以脱离其现实基础的意志即自由意志为基础的。同样,法随后也被归结为法律。”
  (三)国家悖论Ⅲ:控制阶级对立的客观需要使得国家成为整个社会的正式代表,但并非整个社会的真正代表  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到目前为止在阶级对立中运动着的社会,都需要有国家,即需要一个剥削阶级的组织,以便维持它的外部的生产条件,特别是用暴力把被剥削阶级控制在当时的生产方式所决定的那些压迫条件下(奴隶制、农奴制或依附农制、雇佣劳动制)。国家是整个社会的正式代表,是社会在一个有形的组织中的集中表现,但是,说国家是这样的,这仅仅是说,它是当时独自代表整个社会的那个阶级的国家……当国家终于真正成为整个社会的代表时,它就使自己成为多余的了。当不再有需要加以镇压的社会阶级的时候,当阶级统治和根源于至今的生产无政府状态的个体生存斗争已被消除,而由此产生的冲突和极端行动也随着被消除了的时候,就不再有什么需要镇压了,也就不再需要国家这种特殊的镇压力量了。国家真正作为整个社会的代表所采取的第一个行动,即以社会的名义占有生产资料,同时也是它作为国家所采取的最后一个独立行动。那时,国家政权对社会关系的干预在各个领域中将先后成为多余的事情而自行停止下来。那时,对人的统治将由对物的管理和对生产过程的领导所代替。国家不是‘被废除’的,它是自行消亡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25 06:29:28 | 显示全部楼层
自由 发表于 2014-4-25 06:16
政治哲学的形而上学批判:马克思主义的国家悖论观初探

作者:李峻登副教授 ...

  三、“民主制”、“普遍人权”本身揭开了国家悖论的哑谜  
  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现代政治解放形式(即资产阶级理性王国尤其是其中的“民主制”、“普遍人权”)的考察而认为:第一,“在君主制中,整体,即人民,从属于他们的一种存在方式,即政治制度。在民主制中,国家制度本身只表现为一种规定,即人民的自我规定。在君主制中是国家制度的人民;在民主制中则是人民的国家制度。民主制是一切形式的国家制度的已经解开的谜。在这里,国家制度不仅自在地,不仅就其本质来说,而且就其存在、就其现实性来说,也在不断地被引回到自己的现实的基础、现实的人、现实的人民,并被设定为人民自己的作品。国家制度在这里表现出它的本来面目,即人的自由产物。也许有人会说,在某种意义上,这对于立宪君主制也是适用的。然而民主制独有的特点是:国家制度在这里毕竟只是人民的一个定在环节,政治制度本身并不构成国家。”第二,“现代国家承认人权同古代国家承认奴隶制是一个意思。就是说,正如古代国家的自然基础是奴隶制一样,现代国家的自然基础是市民社会以及市民社会中的人,即仅仅通过私人利益和无意识的自然的必要性这一纽带同别人发生关系的独立的人,即自己营业的奴隶,自己以及别人的私欲的奴隶。现代国家就是通过普遍人权承认了自己的这种自然基础。而它并没有创立这个基础。现代国家既然是由于自身的发展而不得不挣脱旧的政治桎梏的市民社会的产物,所以,它就用宣布人权的办法从自己的方面来承认自己的出生地和自己的基础。可见,犹太人的政治解放以及赋予犹太人以‘人权’,这是一种双方厩相互制约的行为。  
  四、革命结论:只有被压迫阶级的共产主义运动、未来的社会革命才能解放国家,使国家回复为真正的公仆、真正的共同体、整个社会的真正代表,国家悖论得到根本解决  
  马克思、恩格斯通过由“现实的人”而经过“社会分工(阶级’、“生产力矛盾运动(阶级矛盾斗争)”、“国家悖论”而深刻地揭示了国家本质这一总是被剥削阶级思想家混淆不堪的问题,而得出了政治革命乃至社会革命的结论:“只有为了社会的普遍权利,特殊阶级才能要求普遍统治。”…”“所有的社会主义者都认为,政治国家以及政治权威将由于未来的社会革命而消失,这就是说,公共职能将失去其政治性质,而变为维护真正社会利益的简单的管理职能。……革命就是一部分人用枪杆、刺刀、大炮,即用非常权威的手段强迫另一部分人接受自己的意志。获得胜利的政党如果不愿意失去自己努力争得的成果,就必须凭借它以武器对反动派造成的恐惧,来维持自己的统治。”“劳动阶级在发展进程中将创造一个消除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联合体来代替旧的市民社会;从此再不会有原来意义的政权了。因为政权正是市民社会内部阶级对立的正式表现。”“个人力量(关系)由于分工而转化为物的力量这一现象,不能靠人们从头脑里抛开关于这一现象的一般观念的办法来消灭,而是只能靠个人重新驾驭这些物的力量,靠消灭分工的办法来消灭。没有共同体,这是不可能实现的。只有在共同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共同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在过去的种种冒充的共同体中,如在国家等等中,个人自由只是对那些在统治阶级范围内发展的个人来说是存在的,他们之所以有个人自由,只是因为他们是这一阶级的个人。从前各个人联合而成的虚假的共同体,总是相对于各个人而独立的;由于这种共同体是一个阶级反对另一个阶级的联合,因此对于被统治的阶级来说,它不仅是完全虚幻的共同体,而且是新的桎梏。在真正的共同体的条件下,各个人在自己的联合中并通过这种联合获得自己的自由。”  
  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看来,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从实质上说,就是要把国家政府的本来面目、首要本质真正地加以真正回归、落实、实现,彻底否定、排除打着普遍性幌子或采取普遍性理论形式的特殊性利益(占整个社会一小部分的剥削阶级利益,包括其中官僚阶层利益)继续冒充普遍性利益,而实现绝大多数人的普遍利益、共同利益、公共利益(由虚假地代表绝大多数人的普遍利益、共同利益、公共利益而转为真正地代表绝大多数人的普遍利益、共同利益、公共利益),使国家、政府真正地回归到社会公仆的本然地位、应然地位,通过解放国家、政府等上层建筑,来解决经济基础公有化、社会化问题,以便促进社会化大生产力的发展,使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科学判断与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道德判断有机地统一起来,使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都最后集中地指向国家及其革命问题(即最后都落实到政治学问题),从而最后使社会主义真正地从空想发展为科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25 06:36:40 | 显示全部楼层
自由 发表于 2014-4-25 06:23
为无产阶级共产主义革命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武器
从而最后真正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 ...

通过解放国家、政府等上层建筑,来解决经济基础公有化、社会化问题,以便促进社会化大生产力的发展,使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科学判断与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道德判断有机地统一起来,使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都最后集中地指向国家及其革命问题(即最后都落实到政治学问题),从而最后使社会主义真正地从空想发展为科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25 06:39:13 | 显示全部楼层
自由 发表于 2014-4-25 06:36
通过解放国家、政府等上层建筑,来解决经济基础公有化、社会化问题,以便促进社会化大生产力的发展,使社 ...

而实现绝大多数人的普遍利益、共同利益、公共利益(由虚假地代表绝大多数人的普遍利益、共同利益、公共利益而转为真正地代表绝大多数人的普遍利益、共同利益、公共利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25 06:41:22 | 显示全部楼层
自由 发表于 2014-4-25 06:19
  论文关键词:现实的人  社会分工  国家悖论  革命
  论文摘要: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反对思辨抽象的 ...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l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25 06:44:46 | 显示全部楼层
自由 发表于 2014-4-25 06:41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l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

没有参考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25 06:58:10 | 显示全部楼层
自由转帖的是一篇博士生论文。
刘幼民小说人物李峻登及其事迹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实属巧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25 08:50:5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散人 发表于 2014-4-25 06:58
自由转帖的是一篇博士生论文。
刘幼民小说人物李峻登及其事迹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实属巧合!
...

李峻登已是博导,
这点比你进步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25 08:53:36 | 显示全部楼层
自由 发表于 2014-4-25 08:50
李峻登已是博导,
这点比你进步快。

刘幼民小说人物李峻登及其事迹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实属巧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25 09:09:5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散人 发表于 2014-4-25 06:58
自由转帖的是一篇博士生论文。
刘幼民小说人物李峻登及其事迹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实属巧合!
...

你工作单位也不如他风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25 09:15:50 | 显示全部楼层
自由 发表于 2014-4-25 09:09
你工作单位也不如他风光。

你怎么那么孩子气。老夫的小说人物李峻登及其事迹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实属巧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25 09:23:32 | 显示全部楼层
自由 发表于 2014-4-25 08:50
李峻登已是博导,
这点比你进步快。

是马教博导。对吗?这与老夫没有关系。老夫说的李峻登是老夫创造的故事人物,是老夫的思想产物,甚至可以说是老夫的马甲。是老夫赋予了它生命与精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25 09:28:0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自由 发表于 2014-4-24 07:32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 人文社科 > 政治 > 中国共产党

“三个代表”的创新机理

刘幼民的博士生论文,
据修公爵称查无此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25 09:33: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散人 于 2014-4-25 09:35 编辑
自由 发表于 2014-4-25 09:28
刘幼民的博士生论文,
据修公爵称查无此文。

刘幼民不是公知学者,怎么会认领官方赏赐呢?这也是老夫清白做人的结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25 10:04:0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自由 发表于 2014-4-25 09:09
你工作单位也不如他风光。

东北那嘎达儿,最最响亮的大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30 08:38:17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呵,“牛王堆”在哪里?此语开头,就明白了。白乐天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意在弦外,诸君何惑之甚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天主教学术论坛 discuz已被腾讯收购,本站已无法再保证客户信息安全,请在发表信息时三思。

GMT+8, 2024-4-30 23:4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