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学术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301|回复: 1

为神而活的诗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6-17 14:26: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刘幼民
    西棣老师的诗很耐读,是那种可以一篇篇,一遍遍读下去,越读越有味道的诗歌。冷峻、清醒、深沉是西棣诗歌的底色。但是,造成这种底色的原因,则是西棣自己的信仰、良知,还有他文学修养和造诣。用西棣自己的语言描述他自己,他就是一位:以神性为尺度,谦卑淳朴的栖居于天地之间的诗人。
    西棣老师的新作《致毕业生》,是近期创作出来的一篇力作,它把一位教师期盼自己的学生都能长大成人的复杂心情,诉诸于笔端,在电脑键盘上,敲打出自己的诗意理想。
    先从总体上说说此诗。中国的应届大学生在6月末就基本毕业,7月初就可以拿到毕业证。此诗应该说是有感而发。有感于大学生毕业的不易,成人的艰难。在中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下,青年人在学业上可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是在怎样做人方面,很可能不及格。为什么?简单的讲,他们缺失了神性教育这一课。神性教育可不就是简单的神学教育,而是营造氛围,唤醒人对天地万物的感恩、赞美、期盼的教育。一个对天地万物没有感恩、赞美、期盼之情的人,只会不择手段的获取、掠夺、残害,做错事情的时候也不会有悔改。西棣有一个信念,就是要做“为神而活”的诗人,那么他对自己的学生提出的要求,最起码不会低于做一个好人的标准。
    诗的第一节,西棣使用“深夜”的意象,提出了光明被遮蔽,神在哪里的问题。人活着就会想到生活的意义一类的问题,为什么而活?这个问题的答案在哪里?能否登堂入室就要有门路。哪怕这是一个后门。人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是否有了自己真正的安身立命的处所?怎么做人,做什么样的人,不首先解决这些问题,大概是不会找到出路的。中国在反腐,一些落网贪官地位很高,受审之时却回答不了基本的做人问题。为神而活,是西棣的口头禅,但是他又说到:“我所言及的‘神’不是人们想象的‘泥胎’,更不是枪炮里冒出来的‘新父亲’。人类正在甚至已经失去了‘诗意地栖居在大地’的可能。”大学生靠着大学课本,根本解决不了这么形上的问题,“黑暗是最好的导师/书静静地沉入墙中/变成了监狱”。此处说到的“黑暗”就是指死亡。很多人在面对死亡的时候,往往就会因为深切的体验,就解决了为什么而活的问题,这可是任何书本也解决不了的生存问题。
    诗的第二节,西棣继续使用“深夜”这个意象,并且进一步提出了“真理在哪里?/爱在哪里?/我在哪里?”问题。第二节基本上是第一节的一个复现与变奏或是深入。真理问题在哲学上,可以从存在一直追问到存在之存在的问题。爱在生活中用的很滥,常常不具有形上的视角,基本上还停留在肉欲的阶段。除非进入到神性之中,超越人性的一般需要,爱才会成为生存的目的,幸福的源泉。承认我们是被神创造发明的,就意味承认,我们不能自给自足,不能自己创造自己的幸福。人类的痛苦有多少来自于自以为是,自我作践呢?“我昂着头/像犁重新认识田野的痛苦”,这个形象太生动了。人类要有勇气自己重新认识自己,就像是犁铧在翻耕土地。我们来自于土,只能复归于尘。
    诗的第三节,西棣还是继续使用“深夜”这个意象。一首诗最好只用一个意象,一用到底,这样就可以避免把写诗弄成做文字游戏,让读者可以无障碍阅读。“深夜。到已死的风景中大叫”。西棣在这里运用了语言陌生化的诗歌技巧,使他一贯理性的思考,变得趣味横生。“到已死的风景里大叫”,明显的是错位组合,在北岛、海子的诗歌中这种技巧更是常见。《圣经》有“到死人里面找活人”的经句,不知道西棣是否受此影响,才会有了“到夺去时间的生命里//寻找爱/寻找不疼/是啊,是这无情充满着期待”,的感慨?“到死人里面找活人”不是不可行,而是只有找过了,才会相信死亡就是一个结束。要想从死里复活,除非有神力的介入。
    诗的第四节独立成节,“星辰不再壮烈/先烈都是废墟//好吧!让人们从人出发吧!/出发的人,永不再回来!”西棣在这里直接触及到了存在主义的存在观。存在主义产生于欧洲资产阶级文明终结之时。随着现代文明的大步走来,人类进入了历史中的非宗教阶段。此时,虽然人类拥有了前所未有的权利、科技、文明,但也同时发现自己变得无家可归,神性栖居已经成为过去。世界没有了神,一切都要从人出发,结果人类生存也就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历史中受人尊重的先烈,现在不再是英雄,而是人类自相残杀掠夺的牺牲品。按照这种发展的趋势走下去,结果可想而知。无奈之下,西棣也只能发出“从今夜起,我不再追溯/不再回忆/望着梨树,吃掉最后的梨子”的感叹。
    是不是西棣老师真的就是要“吃掉最后一个梨子”呢?显然不是,因为他是一个不会死心的寻找者,他要坚定否决的恰恰就是“吃掉最后一个梨子”的那些人。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听到有一些人说:死了死了,一死百了。既然如此,那就活一天,快乐一天吧。为了“吃掉最后一个梨子”,他们可以无恶不作。这种行为可以使这些人快乐,却使西棣这样的人愤懑难过。他自己不做“吃掉最后一个梨子”这种人,当然也希望学生和老师一样不做这种短视、无谓、自私自利、毫无担当直至作恶的人。第四节应该是在警示,是劝慰。而他自己则要“通过写作抵达命运的深处”,做一个为神而活的大诗诗人。

附件:
《致毕业生》
文/西棣
1
深夜。大地在哪里?
门在哪里?
你在哪里?
我这样一刻不停地
问死去已久的母亲
黑暗是最好的导师
书静静地沉入墙中
变成了监狱
2
深夜。真理在哪里?
爱在哪里?
我在哪里?
我这样一刻不停地
问发明我的神
教室深不可测
我昂着头
像犁重新认识田野的痛苦
3
深夜。到已死的风景中大叫
到夺去时间的生命里
寻找爱
寻找不疼
是啊,是这无情充满着期待
神已经病了
无人可造
只有瞎子还在流泪
4
星辰不再壮烈
先烈都是废墟
好吧!让人们从人出发吧!
出发的人,永不再回来!
从今夜起,我不再追溯
不再回忆
望着梨树,吃掉最后的梨子




发表于 2015-10-22 09:27:59 | 显示全部楼层



    耶稣到拉匝禄坟墓那里去,
    这坟墓是个洞穴,前面用块石头堵着。
    耶稣说:“把石头挪开!”
    死者的姐姐玛尔大向他说:
    “主!已经臭了,因为已有四天了!”

     耶稣对她说:“我不是告诉过你吗?:
     如果你信,你就要看到天主的光荣!”
     耶稣大声喊说:“拉匝禄!出来!”
     死者便出来了。 (若 11 : 38-43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天主教学术论坛 discuz已被腾讯收购,本站已无法再保证客户信息安全,请在发表信息时三思。

GMT+8, 2024-12-22 14:4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