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访美空前受欢迎,展示信仰的软实力 作者:龚小夏 教宗方济各访美,华盛顿万人空巷。有不少人清早四点就来到白宫附近,为的是获得几秒钟近距离瞻仰教宗风采的机会。联邦政府提前一个星期就通知所有在市内上班的雇员,9月23、24两天,如果不需要到办公室来的人可以在家里上班,将道路让给几十万从外地赶来的人。世界上无论是哪个强国的首脑访问,都没有受到过美国民众如此热忱的欢迎。 在当今世界上,信奉天主教的人口有十二亿,大约40%在拉丁美洲。梵蒂冈所在的欧洲,人口中只有不到四分之一是天主教徒,而且比例还在下降。教徒人数上升最快的是非洲,已经占人口15%,总数为一亿七千七百万,比1970年的四千五百万翻了数倍。美国的天主教信众大约有七千万,占人口22%,是最大的一个宗教群体。随着拉美裔人口的增加,天主教在美国人口中的比例也在持续增长。 美国是个基督教新教徒占大多数的国家。按照马克斯·韦伯的说法,美国是以“新教伦理”为立国原则的。一百年以前,天主教徒移民曾经被认为是对美国的威胁。在十九世纪下半夜,由于信奉天主教的爱尔兰出现土豆饥荒,人口大约三分之一移民美国,使得这里天主教徒的比例大增。天主教徒当时集中在北方的大城市中。贫穷以及文化习惯导致在纽约、波士顿、芝加哥这些都市中酗酒与犯罪横行。愤怒的基督徒开始大规模地推动禁酒运动,最后美国在1919年通过了宪法第十八条修正案,全面禁止生产与消费酒类。这条修正案直到1933年才被第21条修正案所废除。 有个有趣的小插曲。禁酒运动与妇女投票权运动有密切的关系。参与禁酒运动的人数,妇女远远超过男性。在这个运动中,许多妇女感到选票的重要,因此同时也积极地参与推动妇女获得投票权运动。在禁酒法通过的之后一年多,宪法第十九条修正案获得通过,赋予妇女以投票权。 天主教与基督教新教之间的紧张关系并由此带来的对天主教徒的歧视存在了相当长的时间。从十九世纪末期开始,天主教徒开始利用美国的民主制度,选出自己的政治代表。在纽约、波士顿等大都市中,天主教徒逐渐取得了政治上的主导地位。1960年,天主教徒肯尼迪竞选总统。当时有不少人质疑,他是否会首先忠于梵蒂冈的罗马教廷而不是美利坚合众国。肯尼迪本人在遭到质询时表示,他的忠诚首先是在美国。选举结果表明,美国大多数选民相信他的话。 在今天,美国的天主教徒已经完全是主流社会的一部分。国会里大约30%的议员是天主教徒,其中包括众议院的共和党籍议长贝纳与少数党民主党的领袖佩洛熙。这次教宗到国会演讲,就是由贝纳出面邀请的。贝纳的这个邀请,使得方济各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位在美国国会作演讲的梵蒂冈领袖。在最高法院的九位大法官里,有六位是天主教徒,构成了最高法院的绝大多数。 梵蒂冈只不过是一片弹丸之地。在那里工作的人不到三千,卫队也只是礼仪性的。罗马教廷每年的经济收入,只有三亿多美元。但是,教廷在世界上的影响、教宗在各国受到的崇拜,绝对不是任何国家元首可以比拟的。教宗掌握的,是信仰的软实力。这是没有信仰、或者只相信强权或金钱政治的人很难了解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