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群自称是“忧心的平信徒领袖和维护家庭组织”在网上发起了一份名为“有关家庭的未来而向教宗方济各发出的忠孝呼吁”(Filial Appeal to His Holiness Pope Francis on the Future of the Family),希望教宗在今年十月份的世界主教会议召开前,明确表明不能给离婚又结婚的教友送圣体,同时也要明确表示,同性恋结合是违反自然律和神律的罪行。该呼吁书称,去年十月召开的世界主教会议非常规会议所发布的信息,已经导致了“普遍的困惑”,而这“源于教会中有可能因容许离婚后又缔结民事婚姻的天主教徒领圣体而对不正当的性关系(adultery)予以认可,而且甚至有可能事实上接受被视为违背神圣且自然的法则而受到谴责的同性恋结合。”鉴于此,“从圣父教宗口发出的一句话是澄清信众当中日益严重的困惑的唯一办法。”
迄今为止,按照该网站所显示的数字,这份呼吁已经获得了全球超过五十一万人,其中还包括五名枢机主教和另外一百名主教,的签名支持。在这五名枢机主教中,就有一直以“保守”“传统”而著称的波克枢机(Raymond Burke),而该网站也在首页引述了他2014年12月19日在罗马接受Le Figaro 杂志访问时的谈话,呼吁世界各地的主教、神父、平信徒们“参与进来”,在世界主教会议召开前为“彰显婚姻的真理”而努力。
看到上述人士和组织的呼吁,我在感到哭笑不得的同时,也感到了一丝淡淡的悲哀。首先是为这些所谓的“忧心的平信徒领袖和维护家庭组织”,在面对社会和家庭问题时幼稚的想法和无能的表现而哭笑不得并感到悲哀。
浏览不足五百个单词的呼吁书,我们除了看到反复出现的“困惑” (confusion)外,也有好几次“害怕”(fear):“是因为看到了多年来在强大的组织、政治力量和媒体的推动下,为了攻击家庭这一社会的基本单元所发起的性革命。”于是,被“害怕”和“困惑”包围了的他们,在怨怼教宗方济各的同时,也把“希望”(hope)寄托在了他“明确的教导”上。不过,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当这些“忧心的平信徒领袖和维护家庭组织”因社会和家庭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而感到不安时,本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和态度来予以回应才是,然而自始至终,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只是一味地强调“离婚又结婚的教友不能领圣体”这一存在了几百年的教会法典的规定,以及“同性恋结合是违反自然律和神律的罪行”这一也是由来已久的教会教导,但却很少看到他们关心导致很多家庭破碎、离异的根源是什么?同性恋结合呈上升趋势的外在环境有哪些?教会应该做什么来帮助这些家庭中的夫妻和子女们?或者,为当今时代的婚姻家庭,教会到底有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牧灵关怀方案?更有甚者,他们似乎把所有的问题都归咎于现代社会的“性革命”,却丝毫无视当今的全球化、移民、难民、经济危机等给家庭和个人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压力,从而导致了诸多的破碎家庭和问题人格。这样的态度和做法所反映出的一方面是这些人士和组织的将复杂的社会和家庭问题简单化的幼稚想法,另一方面则是他们不想面对和无力面对问题时的借口。
另外一个让我哭笑不得并感到悲哀的原因则是上述人士和机构在“维护婚姻家庭的神圣性”所采取的方式。我们必须要承认,作为教会成员,不论是枢机主教、主教、司铎还是平信徒,就涉及信仰和伦理的问题而寄望于教宗来指点和教导本无可厚非。然而,当上述人士和组织在表达自己的诉求时,却在“害怕”和“困惑”的促使下采取了一种群体施压的方式来逼迫教宗公开表态,无疑于当年把犯奸淫的妇女带到耶稣跟前,要他公开表态该不该用石头砸死她,以及那些在会堂中偷看他是否会在安息日治病的经师和法利赛人,其根本目的和出发点并非要维护正义和公理,而是为了给耶稣设圈套,以便陷其于不义之中。然而,就像当年的耶稣并没有非白即黑地说“是”或“不”,而是巧妙地以“你们中间谁没有罪,先向她投石头吧!”和“安息日是许行善呢还是许作恶呢?是救命呢还是害命呢?”令那些拿“梅瑟的法律”来难为耶稣的人们要么羞愧地“一个一个地溜走”,要么因“狂怒填胸”而“彼此商议要怎样来对付耶稣”(参见若8:1-11,路6:6-11),如今的教宗方济各也不会为了息事宁人而用“一句话”来澄清所谓的“信众当中日益严重的困惑”,恰恰相反,他已经早在不同场合中、通过不同的方式表明了他的态度和立场:
2013年8月,在接受《公教文明》期刊的主编安东尼奥•斯帕达罗神父采访时说:“我视教会如同战争后的一所战地医院。问一个重伤员是否有高胆固醇和高血糖毫无意义!他的伤患必须得到医治,然后再谈其余的一切……教会有时把自己关在小事情、封闭在细微的戒律中。第一个宣讲的喜讯才更重要:耶稣基督救赎了你!……因此,我们必须找到新的平衡点,否则教会的道德大厦也会像纸糊的房子那样坍塌,失去福音的馨香”( 见“教会?一所战地医院……”部分)。
2013年11月23日,在信德年闭幕之际所发表的第一部劝谕《福音的喜乐》中,他这样写道: “圣事的门不该因任何理由而关闭……圣体圣事,尽管是圣事生活的圆满,但绝非是为奖励完美无缺的人,而是为软弱者提供的良药和营养”(no.47)。“我宁愿要一个走到大街上历经波折连连、因而伤痕累累和肮脏兮兮的教会,却不喜欢一个由于固步自封、只顾安全而抱病的教会。我不要教会只顾追求位居中枢、最后陷入无法摆脱成见和繁文缛节的罗网”(no.49)。
2015年4月11日,为慈悲禧年而公布的《慈悲的面容》诏书中,他开门见山地写道:“耶稣是天父慈悲的面容。这句话完整地体现了基督信仰的奥秘!”稍后他阐述说“慈悲和正义不是相互抵触的,而是同一事实的两个方面,不断地发展变化,直到在圆满的爱中达到高峰”(no.20)。鉴于此,“如果天主只把自己限制在正义中,祂就不再是天主,而是只懂得按法律条文办事的人……天主不否定正义,相反,祂用一个更大事件来涵盖并超越它,让我们可以从中体验到爱才是真正的正义的基础”
(no.20)。
在阿根廷宗座天主教大学神学系创立一百周年之际,致函(写于2015年3月3日) 该大学校长暨布宜诺斯艾利斯总主教马里奥·奥雷利奥·波利枢机,强调说“神学必须活在前线,以可以理解和有意义的方式向人宣讲福音”,“神学应该透过慈悲表达教会的这个形象”,而慈悲“不仅是一种牧灵态度,更是耶稣福音的本质。若缺乏慈悲,神学、法学和牧灵有可能在官僚的狭隘或企图驯化奥迹的意识形态中瓦解”。
……
的确,通读教宗方济各的这一系列访谈、劝谕、 诏书、信函,我们无法如上述向他联名呼吁的人士和组织所希望的那样,在离婚又结婚的教友能否领圣体和同性结合是否该受诅咒等问题上,看到和听到一句非白即 黑的“是”或“不”,但我们却清晰地听到和看到了福音的真理和教会的真正使命:通过具体而又实际的牧灵关怀来向每一个人彰显天主的慈悲面容,而不是以法律的条文和伦理的规定来排斥、拒绝任何人!
2:18 小孩子们,现在是最末的时期了!就如你们听说过假基督要来,如今已经出了许多假基督,由此我们就知道现在是最末的时期了。
1986 年10月26日,達賴喇嘛的門徒在公教祭台上崇拜菩薩雕像
The Disciples of the Dalai Lama worship a statue of Buddha on the Catholic Alt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