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学术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522|回复: 0

基基团在福传中的特殊需要(转自天人彩虹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9-14 18:23: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基基团在福传中的特殊需要

                   刘德宠修士

       基层基督徒团体,作为教会生活、牧灵、福传的基本模式,在中国特殊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中,尤其显得重要。

其一、中国人是比较重情感与人际关系、重团体归属。中国人不仅“晓之以理”,更是“动之以情”。人情关系,往往在一切的开始,在某些时候甚至起关键性的作用。在大教堂的团体中,尤其在庄严肃穆的气氛中(强调纵向的“天人关系”而忽视横向的“人人关系”的礼仪模式中),不易建立起直接的人际关系,也较少体会到亲密的弟兄相爱的情感。然而,小团体则具有这个功能,成员之间比较熟悉,容易建立起深厚的情感;小团体也容易体现基督徒团体的温暖。这样,基层小团体能够实现在大团体中很难实现的情形:满足基督徒对更深刻地度教会生活的需要,对教会生活中一个更合乎人性幅度的渴望。就此而言,基层团契不仅适合所有的教会团体,更是特别适合中国人的教会团体。

其二、目前中国社会的现状,一方面是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速,物质条件日渐丰富;另一方面则是传统家庭伦理与道德滑坡,贫富差距加大,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渐疏远,人们越觉人间的冷漠与孤独。因此,人心对真情的渴慕、以及对人与人之间亲密关系的需要也日益加深。再加上,中国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流动人口急剧增多,打工潮不断涌现。07至08年春运期间,中国官方估计有23.7亿人次的人口流动,当前中国的农民工约有1.5亿至2亿之多。在外务工的人们尤其需要一份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与温暖,这是福传的广大领域和机遇。健全的基督徒基层团体,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心灵的这种内在需要,较易建立起一种团体归属感,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的友谊,从而更易使人在团体的温暖与归属中认识基督。

其三、目前国内教会的主日教堂聚会或礼仪崇拜,由于缺少活力、缺少灵性的供应、缺乏团体归属感等而问题重重。基督徒基层团体,则可补充这个方面的缺失。同时,中国教会基层团契生活又极其缺乏、发展严重滞后,这就使得基层团体建设显得更为重要而迫切。

      新教“家庭教会”在中国发展的成功在,值得我们反思。目前基督新教发展最快的“家庭教会”,其主要的福传模式,乃是通过基层团契(或称家庭聚会)的形式,吸引人们皈依。如今的大学,新教基督徒基层团契遍地开花,成为校园福传的主要模式和途径,有大批大批的大学生皈依了基督,为福音结出了美好的果实。例如:在2004年统计数字显示,北京的大学生中信仰基督教的占5.2%;而2008年的数据显示,上海大学生中信仰基督教的占4.7%,这的确是一个惊人的数字。而在在海外,大批的留学生皈依基督(多数是基督新教而非天主教),主要途径也是通过基层团体聚会,如:查经班等。在一份相关的调查中显示,在美国的大陆知识分子接触基督教的主要途径中,有63.56%的人是通过查经班。这些为我们有很深的启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天主教学术论坛 discuz已被腾讯收购,本站已无法再保证客户信息安全,请在发表信息时三思。

GMT+8, 2024-11-21 17:0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