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学术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387|回复: 0

面对死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2 08:37: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微風吹拂   




人生沒有什麽比死亡更肯定,更實在;也沒有什麽比死亡更渺茫,更虛無。我們確實知道自己要死,但卻不知道在何時、何地、如何死。大家都想把「死」推得遠遠的,忘記它,避免提及它,把它排擠,用一些漂亮吉祥的詞語去代替它,美化它。甚至死亡本身都發生在日常生活範圍之外,不再在家中,不再在親朋戚友伴送之下,死亡變得更冷酷。
人類已活了,死了數十個世紀,生活的方式及條件大大改善了,但是有關如何面對死亡,卻不見得有什麽進步。「人固有一死,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司馬遷這名句道出人面對死亡的同與異;相同的是人人必死,不同的是每個人的死亡都不一樣,都是個別的、獨特的;有不同的「重量」,不同的意義,面對死亡也有不同的心態。
保祿的死來得不突然,他一早就有心理預備;可以說,打從他皈依基督,全心全力去傳福音之始,他就意會到要為基督捨生。他結束第三次傳教旅程,往耶路撒冷之前,就預感這次離別之後再不會有機會與小亞細亞的團體見面。他說:「我只知道聖神在各城中向我指明:有鎖鏈和患難在等待我。可是,只要我完成了我的行程,完成了受自主耶穌叫我給天主恩寵的福音作證的任務,我沒有任何理由,珍惜我的性命」(宗20:23-24)。他願意功成身退,不覺得自己無人能替代,不覺得自己在這世界上絕對不可少。天主要他離開此世,他就會灑脫地離去,不戀棧,不留戀。
後來他被囚於獄中,寫信給斐理伯團體時,再就自己的死亡作反省,與信友們分享。當時他在獄中等待被提堂受審,擺在他面前的有兩條可能的路:一是被判死刑,一是被釋放,繼續做他的傳教工作。保祿本身已置生死於道外,「我或生或死,總要叫基督在我身上受頌揚」(斐1:20)。無論他是繼續傳教,或是殉道,他都是為基督而作,「因為在我看來,生活原是基督,死亡乃是利益」(斐1:21)。他為基督而生,也為基督而死,死亡為他不是一個損失,而是可永久與基督在一起。雖然生與死本來有天大的分別,但為保祿,沒有什麽佔絕對優先,魚與熊掌,難以取捨。「我現在選擇那一樣,我自己也不知道。我正夾在兩者之間」(斐1:22-23)。既然以自己為中心,辨別不出要揀選什麽,他就把焦點移開,移到信友們身上。「我渴望求解脫而與基督同在一起,這實在是再好沒有了,但存留在肉身內,對你們卻十分重要,我確信不疑,我必要存留,且必要為你們眾人存留於世,為使你們在信德上,得到進展和喜樂」(斐1:23-25)。
有關「渴望求解脫而與基督在一起」這思想,保祿在格後5:1-10也有發揮。他用了兩個圖像來描寫生與死:地上的帳棚及天上永久的寓所。「如果我們這地上帳棚式的寓所拆毀了,我們必由天主獲得一所房舍,一所非人手所造,而永遠在天上的寓所」(格後5:1)。上到天上的寓所,「我們就時常同主在一起」(得前4:17)。這當然是保祿的最終目的,最大理想,遲早他都要達到,但現在核心不是他的意願,而是信友們的益處。經過小心考慮天秤的兩端,他最後認為若是天主的旨意,他樂意繼續留下,為信友們工作,遲些才返天鄉,與基督永遠在一起。
在古今中外的文學作品中,有如保祿這樣開心見誠地分析自己的生與死,及自己面對死亡的心態,實在不多見。保祿的反省有條有理,有情有義,流露着他與基督的密切關係及他對團體及信友們的關愛。他面對死亡的自如及灑脫,視生如使命,視死如歸宿,值得仰慕敬佩。
我們知道,保祿最後死於劍下,勇敢地為主殉道。宗徒大事錄記載了他在耶路撒冷被捕,受公議會審判(宗21:27-23:22),然後被解送到凱撒勒雅,再被押解到羅馬。他在羅馬殉道的確實年份不詳,應在尼祿皇迫害教會期間(公元64-68)。按傳說,他被斬首的地點在今日羅馬保祿大殿附近,他的墳墓,世世代代備受祟敬,現存於保祿大殿內。

作者 高夏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天主教学术论坛 discuz已被腾讯收购,本站已无法再保证客户信息安全,请在发表信息时三思。

GMT+8, 2025-1-22 12:3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