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学术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138|回复: 0

谈谈意识形态、学术、科学、宗教和真理的异与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9-30 09:34: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0-09-21
草根简介



在今日中国知识分子当中,最具争议及传奇性的人物非何新莫属。自从80年代以来,何新先生的文化研究,经济和国际问题研究,他所首先倡导的一些基本观念,已汇为思潮,深刻地影响了当代中国的文化和社会发展。受到支持者和反对者的广泛注意。人们可以不赞同他,但是不可能不重视他。何新的学术在80—90年代中国政治与文化这一巨大转变时代留下了深深的思想印迹。由于何新的特殊影响,他一度成为海内外各主要新闻机构追逐采访的对象。采访过他的包括美联社、纽约时报、共同社、ABC、NHK、美国之音、路透社、独立报、费加罗报等世界著名传媒。1994年后,何新主动拒绝与一切内外传媒作直接接触。也不再出席公开会议,讲课讲演。从公众视线中遁失。



  本文发表于何新《哲学思考》一书上册,时事出版社2009年出版

  1、意识形态并非认知工具,而是一个解释和言说的体系,整合(组织)和动员社会的宣传体系。

  2、意识形态与学术关联密切,但决不要与学术混为一谈,特别是人文学术。

  但是,关于人文学术,我们避免使用“科学”或“社会科学”的概念。因为“五四”以后的中国文人中存在一种科学性迷信和崇拜,“科学”一词几乎近于偶像。(所谓“德先生”与“赛先生”)

  3、科学是一个人造概念系统,与一切人造系统同样地具有虚拟性。科学提供知识,但是知识并不等于真理。但是科学系统在立场上要求自身具有客观性,在理则上要求理论具有普遍性,在目标上要 求服务于公众性。

  4、意识形态在立场上具有主观性,但也具有普遍性和公众性。

  5、学术,不仅立场具有主观性,而且很少具有普遍性和公众性。让公众去评定学术是可笑的。(钱钟书所谓“荒江野老二三之学”。)

  [钱钟书说:“学问大抵是荒江野老,屋中两三素心人议论之事,朝市之显学必成俗学。”]

  6、科学是一种认知的学术,探索未知的学术,寻求真知的学术,客观的学术。例如万有引力定律不会因为研究者的理念不同、信仰不同、立场角度不同而改变。

  7、虽然学术与科学都是寻求认知的理念体系。但是,学术与科学不同,因为理论立场不同。学术可以成为私人的精神玩具(所谓象牙塔),而科学则是社会的工具。

  [何谓理念?即系统化的概念、理论。]

  科学是具有普适性的认知结论,已经成为公众的信念。学术则是私人性的。学术研究常是个人行为,因此学术发现往往是亇人荣誉。

  只有某种学术结果成为完全无异议的公众意识时,学术才能被认为是科学。至今还没有形成所谓“社会科学”。人文学术仍只是学术,远达不到自然科学系统具有的客观性、理则性、无可置疑的公认 性和公众性。因此,人文学术很难谈得上已经具有科学性。

  8、 学术是主观的理念体系和理论。学术具有较强的个人性色彩,这一点与科学非常不同。

  例如何新讲论的学术,可以叫“何新学术”,但不可能叫“何新科学”。如果何新讲论历史,可以叫“何新的史学”。但如何新讲论物理学、化学,却不可能称为“何新物理学”或“何新化学”。因 为物理化学的原理是普适性的,不可能因讲论者的不同而有所改变。

  科学观点不会因人而异,但学术观点则往往因人不同,并且经常会改变。

  9、然而现代物理学却有牛顿物理学和爱因斯坦物理学的区别,表明物理学理论也学术化了——爱因斯坦相对论无疑具有极其鲜明的个人色彩。

  古典物理(牛顿物理)学本来似乎无可置疑的真理性,由于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成立而被动摇。这两大体系在一系列基本原理的预设上(例如光速不变、时空的多维及三维性)都是矛盾的和分歧的,目 前仍然尚难定论的。

  10、科学观念的这种稳定性、普适性和公众性,是对于“科学”的迷信的由来。迷信源于信仰和信念,实际是源于人心的宗教属性。

  11、科学源于理性。但对于多数公众来说,科学并不是理性工具而是又一种迷信,盲信科学,以致盲从科学。

  科学迷信与宗教迷信的区别只是偶像的不同,宗教的偶像是神,科学迷信的偶像是科学。

  12、所谓反对伪科学的运动,本身就是基于对科学的造神化。

  因为科学起源于学术,而学术就是尚不能知真伪、尚未成为共识的前科学。反伪运动使既有的科学被置于不容怀疑的神化地位,同时扼杀了许多学术——萌芽状态的前科学或潜科学的种子。

  13、慎言真理。

  通常人们所谓真理往往只是一种信念:我相信这是真的,所谓真理——这是那些关于真理的断言的真实意义而已。一个人宣称或断定:“真理就是a”,其实他的真实意识是:我宣称的真理是a,我认 为的真理是a,我主张的真理是a.。如此而已。但是任何别人都有同等权利主张相反的观点也是真理:我认为的真理不是a而是b!

  [于是有人会搬出外在的头衔:是什么专家这么主张——ok,专家的主张也要接受检验;自相矛盾的,不能覆验于事实的,就是屁。当然,我们通常愿意信赖专家,仅仅因为——当且仅当:他们的主张 在这两点上经得起推敲。]

  通常那许多关于真理的言说,往往不过是某些人的私见、意见、见解而已。在论辩中高高挥舞科学和真理招牌的人,不过是要求你相信他,迷信他,跟他走而已。

  14、真理是一层层的,正如宇宙本身的构造,在最内层的深处和最外层的远处,真理都是无限而不可穷尽的。有限者并非真理。由于不可穷尽,所以有限的言说并非真理——我们所已知和能知的有限 层面,都不是真理。

  15、意识形态既不是真理也不是学术更不是科学。

  意识形态是一种公共意识,一种集体认知,公众信仰、群体意识。一亇组织,一个团体,一个社会,一个国家,都离不开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从精神上维系一个组织。意识形态提供一种集体认同的价值观。意识形态形成社会的精神力量。意识形态通过舆论左右社会。意识形态制造出社会的精神偶像,集体信仰。

  16、宗教就是一种极为强有力的社会意识形态。

  宗教的需要来自人性和心灵的最深处。茫茫宇宙,不测的命运和人生,使得人类的理性科学技术显得无比渺小。宗教信仰不仅提供了使人类灵魂与他界直接沟通的通道,也提供了在现世面对一切变局 而始终可以依靠的精神支柱和最终皈依的归宿。

  17、宗教的强大力量在于它的排它性。宗教体系是自给自足的,它不依赖任何科学或学术。它是超验和绝对的,宗教是人类意识中唯一自我宣示的“绝对真理”。

  18、一个社会可以没有学术没有科学,但是绝对不能没有意识形态。没有公共意识形态的社会必定崩溃。意识形态就是一个社会默认的神话。民主、自由、自由主义、共产主义都是意识形态的神话。

  19、科学的理性素质使之不具有强制性,因此科学不能领导社会。所谓科学决策只是个空洞的意识形态口号而已。学术的个人性质使得学术也不能引导社会。

  只有意识形态——具有强制性、信念性以及集体认同的社会信仰,才能引导社会的集体方向。没有意识形态的引导,一个社会就迷了路。

  20、许多人分不清意识形态与科学和学术的区别。这是有历史渊源的。毛时代发动批红楼学术、批海瑞罢官等学术和艺术作品,把学术分歧通过意识形态斗争转变为国家政治斗争,实际是泛意识形态 化。

  但后毛时代走了另一极端,国家一度放弃制作意识形态,放弃意识形态管理,非意识形态化也使国家陷入困境。

  21、历史意识既是人文学术,也是意识形态。作为人文学术,历史学应当由有资格和具有准备知识的专业人士,在学术范围内自由研究。

  但面向公众的历史教育则是意识形态,应当受到国家的严格管理,应当以国家和民族的共同利益为准绳,对历史意识的公众传播严格审核。

  22、什么叫真理?真相(基于客观观察),真实(综合实体),真理(系统化理论 ),都是认知概念;由感性到理性。

  但是这些所谓“真理”,仍然都是人的作品。人类所知只是现象。人类对宇宙真正的本质(另一种翻译即“本体”或“自在者”),一无所知而且必然一无所知——这是康德哲学的伟大发现,也是近 代欧洲经验主义中最可取的观点。

  我们所知道和谈论的所谓事物的“本质”,根据都是来自我们所观察的事物现象,我们所自以为的事物“本质”,由于彼此看法不同难免会有纠缠不清的争论——而且,那绝对不是宇宙自身自在的、 真正的本质。

  23、科学只是人类寻求对于宇宙和人生进行认知的工具理论。

  所谓工具理论,其实是一个实用主义或实效主义的概念。工具理论是主体探索未知对象的解释和认知工具,但不意味着工具本身是必然真理。

  24、一种理论,只要言之成理(非自相矛盾),持之有故(有某些事实和理论的依据),就足以成一家之言,构成一种学术。

  如果一种学术的理论能够解释一些现象和事实,就可以作为一个工具理论。覆盖的事实越广阔,则工具性能越强。

  25、世界上存在的唯一必然真理是存在的世界本身,除此之外别无第二真理。

  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并非意味着存有即应该;而是说,无论人喜欢不喜欢——这个现实的真世界,也唯有这个现实的真世界;是人所必须面对和作出认知的。所谓认知,就是寻找出那些发生者和存在 者,之所以发生和存在的必然理则和根据,即因果性。

  26、现实本身永无错误,错误的只有人关于现实的观念。若想改变现实,就必须首先恰当地认知现实——知道现实何以成其为现状的必然“机制”——因果关系。

  人只有运用现实本身具有的手段才能改变现实。在这一点上,任何高妙的理念、理想、观念及意识形态都毫无价值也毫无用处。

  27、人类理性的基石就是认知因果性。

  因果性不仅是可认知的,而且是可操作的。操作即实践。休谟的因果怀疑论,由于因果的可操作实践而破产。

  知其因果,就可以操作因果和创生因果。能够创生和操纵因果,也就意味着因果的可知性。

  其实,人类的一切认知、言说、理论、学术、科学以及意识形态,都不过是试图描写、解释、表述而把握世界及其因果关系的尝试而已。

  28、关于实践。这个词似来自明人,求之语源:实者,实干;践者,足之所履曰践。故:实干、履践曰实践。

  29、毛泽东曾说:我的两本哲学书,实践论较好。

  确然。《矛盾论》其实是所谓“矛盾”的形而上分析,是一种形而上学(亚里士多德意义上的)。论中所谓“矛盾”基于表象,作为哲学范畴则具有歧义。所谓“主要矛盾”往往决定于人之主观判断 ,因此可能人言人殊。

  而《实践论》所讨论则为认识论,关于人如何求取真理。

  30、毛的“实践论”主张:行重于知。履践和尝试胜于理论与空谈。不务实者必无知。人必须从履践的经验中方能求取真知识,而最终则要以实效为标准而作检验——惟不断成功者,方可信任为真理 。因此并无现成的、既得的、永恒的、最后的、自在的真理。

  这种实效主义,是一种动态的哲学真理观,高明于静态的欧洲经验主义和美国实用主义。

  (写于1999-2000年,2006.11.27-29修改)  

文章来自:信仰的天空(http://xinyangdetiankong.5d6d.com) 详细出处请参考:http://xinyangdetiankong.5d6d.co ... tid=2613&extra=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天主教学术论坛 discuz已被腾讯收购,本站已无法再保证客户信息安全,请在发表信息时三思。

GMT+8, 2024-11-21 18:4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