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学术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帖子
查看: 3323|回复: 0

面对教会的性丑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15 10:27: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面对教会的性丑闻

——作者:青蛙(转载自<天主教见证月刊>2002.6)


      教宗在今年的圣週四《致全球司铎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在这同时,身为司铎,我们也因为一些司铎弟兄的缘故而深受打击,他们辜负了圣秩恩宠,甚至屈从于此世最悲惨形式的邪恶奥秘,引发重大的丑闻,致使猜疑的重重阴影笼罩在所有其他善良的司铎身上」。 


      关心普世教会新闻者当知道教宗指的是,几个月来美国天主教会的神职人员性侵害孩童丑闻桉。这一连串的性丑闻在欧美社会成了头条新闻,教宗甚至召集美国枢机主教至梵蒂冈研商因应之道。国内新闻媒体也曾大篇幅报导,不过本地教会媒体却静悄悄,异常低调。 


      美国波士顿新闻记者经多年追踪教会如何处理有恋童癖神职人员,赫然发现一些主教私下与受害者达成和解后,竟然把这神职人员调到不知情的堂区继续服务,使其有机会继续侵害其他孩子,结果受害者人数累积到令人髮指的地步。观察美国教会内外民众的反应,犯罪的神职人员当然该受谴责,但更令人愤怒的却是教会领导人处理这些事的态度与方式。 


      当一些主教以教友奉献的辛苦钱私下与受害人达成巨额金钱赔偿,其关心的是如何处理危机以免事情曝光,如何让当事人封口不再张扬,并赶快调离犯罪的神职人员以平息事件,但他们是否顾虑到那些不知情的羊群可能是下一个受害者? 


      许多受害人与其家属都表示,他们觉得教会领导人背叛了他们的羊群。许多教友质疑是否能像以往一般,对神职人员百分之百的信赖依靠?是否敢把孩子送到主日学面对不知其历史背景的神职人员?曾有人说,要过廿年才能平抚这种对教会信任的伤害。 


     
教会掩盖这些丑闻,表面上维护了教会的形象,实际却让恶人有机可乘。我们的教会常称自己是神圣的教会,是社会正义与伦理的导师,常以先知的形象斥责当世,却羞于面对内部的错误,最终纸包不住火,让教会受更大伤害。 


      在今日,教会已无法独立于社会外,已不可只用「家规」来处理内部问题。因为社会将更主动严苛地检视自许为正义与伦理导师的教会,甚至要求介入其内部与社会大众相关的部分。千年来习于隐恶扬善的教会必须更表裡一致地把自身摊在阳光下,供大众检验。 


      经过这次事件,美国天主教会受到舆论压力与教会内外的指责,愈来愈多教区主教让步,交出过去私下和解或内部已秘密处理恋童癖神职人员的名单给zheng_fu司法相关单位,这对教会未尝不是驱策自己努力成圣的机会。 


      欧美各大媒体纷纷探讨这个事件的前因后果,也直指天主教会内组织与规定的问题,让教会必须公开面对长久禁忌,不敢说、不能说、也不愿说的议题,包括具同性恋倾向神职人员在教会内的比例,是否禁止同性恋者成为神职人员,独身规定是否需要修改,神职人员在培育过程中对性的态度与认知,堂区教友是否应无条件接受主教指派的堂区神父等等。这些问题不易解决也让人十分不舒服,但却是当代教会必须面对的。 


      许多教友被当作孩子太久,不愿意长大,不愿负起作为基督门徒的责任,等着让神父主教告诉我们该如何做。这次丑闻中,他们发现平日所信赖依靠的人竟滥用自身的权利与职位,作出违反信仰的事,有些人开始感到挫折、疑惑,也有人选择完全拒绝他们,甚至离开这个「虚假」的教会。 


      教宗若望廿三曾说,梵二大公会议要为教会打开一扇窗,让新鲜空气进来。今天我们看到教会内腐臭阴暗的角落,不禁要问梵二许诺的新鲜空气在哪裡?谁是那股新鲜空气?其实梵二大公会议已给了答桉,我们却常忽略,那就是「天主子民」,天主子民就是教会。这件性丑闻事件再一次提醒我们,神职人员、教会领导人不一定比普通平信徒更具圣德,教会的好坏不只是神职人员的专利,而是所有天主子民以耶稣基督信仰为核心,跟随祂,共同努力的结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天主教学术论坛 discuz已被腾讯收购,本站已无法再保证客户信息安全,请在发表信息时三思。

GMT+8, 2024-12-30 11:5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