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尔曙
转者按: 中新网12月22日电中共中央统战部网站,今日刊登署名文章《梵蒂冈和性丑闻事件》说,梵蒂冈对性丑闻事件的处置,一边苦心挽回不良社会影响,一边又在不断地进行掩饰。这似乎是历史上天主教处置其性丑闻事件的定律。全文如下:
近两年,世界各大报端和门户网站掀起一个揭露梵蒂冈统驭下的一些国家天主教性丑闻事件的高潮,引起了世人的广泛关注和思考。教皇本笃十六世哀叹“这是个重大危机”。
丑闻迭出波及全球
一些国家天主教会的性丑闻,古以有之,不是什么新鲜事,薄加丘的《十日谈》对此有过尖锐、深刻的揭露。令人惊讶的是,在这一波次的性丑闻揭批浪潮中,爱尔兰、荷兰、意大利、德国、瑞士、奥地利、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巴西、墨西哥等国纷纷上榜,各大洲都不断爆出新料、猛料。性丑闻所涉嫌、牵扯的天主教神职人员涉及面上至梵蒂冈重要官员、枢机主教,下至教区主教、神甫、修女。受害人数惊人,据报道,美国已有1万多人针对神甫对儿童性虐待提出起诉;英国伦敦一红衣主教坦承,自己让有恋童癖的神父继续工作;奥地利一天主教修道院院长在承认对男童进行性骚扰后辞职;澳大利亚已经有上百名神职人员因为性虐待而被判刑……就连“最受尊敬”的意大利天主教会也被查实发生性虐儿童案件,共整理出73起神甫性虐未成年人案件,受害人总数超过235人。在现任教皇的故乡德国,很多天主教寄宿学校和非宗教学校不断有类似性丑闻被揭露,其天主教主教团主席向梵蒂冈报告,有170多起案例浮上台面,大约200个德国神职人员性虐待儿童,教皇的胞兄也牵涉其中。就连教皇也被披露,在他担任慕尼黑总教区主教及教廷信理部部长期间,曾包庇狎童神甫,所以法国《世界报》评论这次性丑闻危机为“教宗恐怖症”。特别使人们愤怒的是,这些神职人员利用其在信仰上的权威,奸污、猥亵的对象主要是毫无防备能力的男童。去年5月爱尔兰虐待儿童委员会公布了一份长达2600页的报告,称仅上个世纪30年代至90年代,共有超过35000名儿童在天主教教会掌管的技术学校、少管所、孤儿院以及儿童救济机构受到神甫、修女等神职人员的暴力对待和性虐待。这些儿童许多是需要特别照顾的孩子,他们的家庭大多不幸,许多孩子还有身体残疾,以至于教皇也不得不承认,这是“令人发指的罪行”和“严重的罪过”。至于修女被神甫侵扰、甚至怀孕实际上早已不是什么新闻了。
由于性丑闻波及的受害人太多,为了平息众怒,各国天主教会不得不支付巨大的受害理赔金。据报道,仅美国的赔付即累计高达20多亿美金。有媒体推测,如果认真起来,教产赔光了也不够。确实已经有一些国家的教区因为赔偿而濒临破产。
在社会主流媒体及舆论的强烈谴责和受害人的控诉中,梵蒂冈苦心经营的“神圣”道德大厦被强烈震撼,其“纯洁无上的信仰”令社会深深质疑。更因为这种劣迹却总是能逃避法律制裁,使人们困惑和愤怒。
古老顽症凸显虚伪
虐童之风之所以成为一些天主教教会的“潜规则”,梵蒂冈也称之为是“古老顽疾”,是有深层根源的。中世纪教皇所统驭下的天主教会,极为腐败和乌烟瘴气,充斥着贪婪、勾心斗角、虐杀、荒淫,各种罪恶都滋生其中。披着“禁欲主义”神圣外衣的神甫们以“天国”的幻梦支配仆倒在他们面前的人们,操营着种种阴谋勾当,骑在人民的头上作威作福、为非作歹。为了反对罗马教皇为首的天主教会的腐朽、专制,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应运而生。随着时代发展,罗马教皇对全社会的无上神权和专制一去不复返了,梵蒂冈教廷不得不开始强调面向大众的“和善”与“友爱”。那么他的真理与“和善”、“友爱”又是建在什么基础之上呢?梵蒂冈的公文明确,那就是与教皇的“共融合一”。只有教皇代表了最高的道德和神圣,只要与他“共融合一”,就达臻人格的完美和教会的完美,从而实现完全的“灵性”,并以此保证自身的道德圣洁。这就是梵蒂冈自以为其圣统制可以无条件统御世界天主教会的根据和逻辑。恰恰是这种逻辑,使得一些与教皇“共融合一”的神职人员自以为已经身居道德的制高点,不需要接受世俗道德和法律的约束,可以放心大胆地干任何伤天害理的事。历史早已告诉我们,不受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梵蒂冈统驭下的一些国家天主教主教只对梵蒂冈负责,不受本国信众和神职人员的任何制约、监督,自称通过“神性”的秉持就可以达到操守的绝对自律,其结果是他们手中的权力被利用来谋取个人私利乃至荼毒社会。由于现代社会的日益开放和进步,对个人发展所提供的空间越来越广宽,能够自愿秉持终身独身的合格神甫的人选越来越难找。为了经营梵蒂冈圣统制的大家业,梵蒂冈不惜把一些社会渣滓拉入教会并予以保护。今天一些国家天主教滥于充数、良莠不齐现象是再自然不过的。
百般掩饰越辩越丑
梵蒂冈对性丑闻事件的处置,一边苦心挽回不良社会影响,一边又在不断地进行掩饰。这似乎是历史上天主教处置其性丑闻事件的定律。
上一届教皇保罗,在一度沉默后,为维持梵蒂冈的道统和颜面,拖着年老体弱之躯而四处奔走,对丑闻严厉谴责,向社会频致道歉。而这一届教皇本笃,年岁也不小了,当他几乎被上诉的卷宗淹没时,在同样的一度沉默后,不得不正视现实,步其前任的后尘到处巡游“补洞”,道歉更加“深刻”和“认真”,上演了一出又一出的“忏悔之戏”。除了去爱尔兰这个性丑闻的重灾区,他还去了其他新发丑闻的几个国家,在接见受害者时“眼含泪水”,不断表示遗憾和羞愧,并与受害者代表一起祷告,安慰他们受伤的心灵。他公开致函,誓言“坚决”将涉案的神甫绳之以法、绝不姑息,要把“少数败类”革出教门,要出台配套制度和措施来重振教会,以实现教会“深度净化”。
但是,就在同时,一些梵蒂冈高官公开声称,社会舆论对梵蒂冈及其天主教会的“肆意攻击”是有社会势力在后面作暗中操控,是别有用心,企图以偏盖全,贬低梵蒂冈及其天主教会的神圣、圣洁。梵蒂冈枢机团团长宣称,对教皇的攻击是一种文化冲突,因为教皇的道德真理不被接纳,因此,一些神甫的缺失和错误便被用来当作攻击教会的武器,这些攻击要推翻的不只是教宗,背后目的是要推翻圣经教导的家庭观和生活价值。“一个神甫被严重罪过所玷污,但这不是主教的罪,也不是教宗的责任。”这里不仅把性丑闻的责任推脱得一干二净,而且反咬一口,把脏水泼向社会。有舆论分析,性丑闻的多发是不是与神职独身制度有关,于是就有梵蒂冈官员辩称这种事情源于同性恋倾向,与神圣的“独身制”无关。未曾想此言一出,引起许多同性恋组织的反对和声讨,教廷一看情势不对,赶紧与上述论调切割。还有的梵官员捕风捉影,把对其性丑闻的社会谴责说成是上个世纪遭受宗教迫害的犹太人为了发泄内心积怨对天主教会进行的蓄意攻击,结果又遭到舆论的一顿鞭笞,无奈,教廷又忙着作切割。狼狈之处,可见一斑。
梵蒂冈应对危机的另一个老办法是找替罪羊,将责任下移。有一桩美国神甫涉嫌猥亵失聪孩童案,当时处理该案的部门负责人恰恰是现任教皇。梵蒂冈面对当时未对此事进行处置的责问,把责任归咎于当时教皇的副手现任教廷第2号人物,教廷国务卿,称他当年扮演了“踩煞车”的脚色,使得这个丑闻的调查过程非常漫长,直到犯罪的神甫去世也没有一个结果。可见教皇为了免除自己的责任,是可以出卖别人的。教皇找替罪羊,各地教区上行下效,媒体揭出,一些地方的天主教会与当地政府合作,帮助其掩盖罪责。由于传统天主教国家教会系统拥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政客们不敢开罪,这就造成参与虐童的神职人员很多躲过指控。在爱尔兰有关机构公布虐童案报告当天,在其新闻发布会上,当局禁止20名受害者出席,引起民众强烈抗议。受害者代表疾呼,“他们曾经把我们当成畜生一样对待,即便到现在仍然如此。如果我们敢进入会场,就会受到警察的逮捕。这简直是天大的耻辱!”教皇面对人们的质疑,仍顽固声称“至于什么情况下必须公开事件,则是另一问题。”
亡羊补牢令人质疑
从各国性丑闻事态发展来看,教会用了大量“公款”赔付“私人”的罪恶,但对神职人员中犯罪分子的惩罚却是很柔软的,至今鲜有犯罪分子入狱报道。其实,教会对丑闻的处理具有丰富的历史经验,总的办法是“内部秘密处理”,出事的神职往往易地任职,或者进行没有尽头的调查,甚至到嫌疑人去世还“没有调查清楚”。而这一波次的丑闻因为社会反响实在太大了,社会较以前又更透明了很难再以无止境的调查搪塞。于是根据教皇的指示,梵蒂冈不断出台“革新”措施,宣称要加强神职人员的培育、督导,要接受社会的监督,要与司法相配合。今年4月,梵蒂冈还专门就处理被控性侵犯的神甫发表了一份官方准则,指出主管区域的地方主教必须面对每一起性侵犯指控进行调查,如果主教认为神甫有罪,他必须通知梵蒂冈和民事当局,教皇可以将那些有罪的神甫解职。但是结合教廷一贯的虚伪,要把那些无赖的神职告上法庭并绳之以法,实在是难乎其难。即使有的主教希望认真执行这一指示,也没有制度上的保障。天主教会是西方某些政客们讨好的对象,世俗司法的介入自然是要慎之又慎的。如果梵蒂冈真有诚意,最好的办法是拿出几个惩办犯罪神职的例子来。
在教皇的亲力亲为和西方政要的暗中维持下,这一次性丑闻风波似乎又渐趋平息了。人们不禁要问,梵蒂冈现有这些作为果能对受害人交代得过去么?果能真正解决性侵犯这一历史顽症么?笔者希望这种伤天害理的事情不要再出现,但是不得不预言,早晚总还是会出现。圣经说得好,“掩盖的事,没有不露出来的;隐藏的事,没有不被人知道的”。时间终会说明一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