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学术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370|回复: 10

扫盲贴之二:梵二会议前后的天主教会及其未来走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4 07:56: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来,发现很多保守的天主教徒不啻梵二大公会议的真精神,竟然盲目维护一些梵二并不提倡的东西,比如打击异端、异教思想,唯我独尊思想等。发几个扫盲贴,让大家更客观、更全面的认识一下梵二大公会议的真面貌。
先从pdf上抓一段文字,里面有些错字,但大家可以阅读pdf文本http://www.slideshare.net/ccccn/1-11028241
××××××××××××××××××××××××

一、前言

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于1962 年10 月11 日至1965 年12 月8 日在
罗马梵蒂冈召开。大会共举行四次会议,四次会议的时间分别为:
1962.10.11--1962.12.8, 1963.9.29--1963.12.4, 1964.9.14--
1964.11.21 , 1965.9.14--1965.12.8 。会议共公布了16 个大会文件,包
括4 个宪章(constitution) , 9 个法令(decree) , 3 个宣言( declaration) 。
四个宪章分别为《教会教义宪章)) (1 964. 11. 21), <<启示教义宪章》
(1 965.11. 18) , <<礼仪宪章)) (1963. 12. 的, ((教会在现代世界牧职宪章》
(1 965. 12. 7) ①。九个法令是《主教在教会内牧灵职务法令》
(1 965. 10.28) , <<司锋职务与生活法令)) (1965. 12. 7) , <<司择培养法令》
(1 965. 10. 28) , <<修会生活革新法令)) (1965. 10.2肘, <<教友传教法令》
(1965. 11. 2肘, <<教会传教工作法令>> (1965.12.7) , <<大公主义法令》
(1964. 11. 21), <<东方公教会法令>> (1964.11.21) , <<大众传播工具法令》
(1963. 12. 4) ②。三个宜言分别为《信仰自由宣言)) (1965. 12. 7) , <<教会
对非基督宗教态度宣言)) (1965. 10. 28)(, ((天主教教育宣言》
(1 965.10.28) 。此三类会议文件各有其侧重点。宪章侧重在教会教义上
的阐述,涉及教会信仰的内涵。法令则强调针对某个方面的实际问题或
对某特别方面的牧灵指导。宣言则是天主教会表达的对某方面问题的官
方态度。
此次会议堪称天主教会历史上最重要、最有影响的二十一次大公会
议之一,之所以这样定性,其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参加是次会议的
人数是历届会议最多的。梵二前参加人数最多的是梵→会议,有737 名
参加者。而梵二有近3000 名参加者。第二,此次会议是最具代表性的天
主教会议。梵二会议前的二十次会议的参加者大多数都是来自欧洲国家
和地区,几乎没有从其他大洲来的参加者。梵二会议则有1089 名来自欧
洲, 489 名来自南美, 404 名来自北美, 374 名亚洲人, 296 名非洲人,
84 名来自中美洲, 75 名来自大洋洲。第三,有更多的非天主教基督徒和
天主教平信徒作为观察员参加了大会。这在历届会议中是非常少见的。
第四,此次会议的召开并非来自对教会信仰或纪律的争论。历届会议大
都是在这种争论的前提下召开的。梵二会议则是在天主教会对已经改变
而且正在改变的现代社会认识的基础上召开的。
可以说,梵二会议最重要的是它面对现代社会而做出的自我反省及
革新。这种反省与革新特别表现在教会的自我认识和由此而来的各项改
革措施上。毫无疑问,梵二的各项改革措施,比如弥撒、圣事礼仪。
礼仪中语言的运用等,都有其神学上的理论基础,而这些理论基础
在很大程度上都建基于教会的自我认识与自我理解。梵二文件中最基本
的,占首要地位的文件《教会教义宪章)) (或按原拉丁文题目De Ecclecia
"论教会勺在其产生过程中的几经易稿,就充分说明了教会的自我反省。
虽然梵二会议具有如此的特别重要的意义,但是正如梵蒂冈教廷信
理部部长拉辛格枢机于1985 年回顾是次大会闭幕二十年时所说的,"梵
二的真正时刻还没有到,人们还没有真实地接受它。"②无论如何,会议
的影响将是长远的,多方面的。它的影响不但涉及天主教会自身,而且
也对其他宗教乃至社会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在是次会议结束后近三
十五年的今天,会议在这些方面的影响也已渐露端倪。虽然仍有较为激
进的教会人士对梵二的革新力度不够,持批评态度,但大多数教会人士
以及非教会人士,都对梵二的改革给予积极的评价。
因此,对梵二会议的更深刻的了解也显得非常必要,尤其在比较梵
二会议前的教会神学思想和梵二会议后的神学理论之后,对梵二会议与
教会及其对未来的影响将比较容易把握。国外的理论界对梵二后的教会
及其影响研究较多。但在国内,由于客观环境的局限,理论界对此重要
内容的探讨与研究并不多。因此,本文试图从几个角度,对梵二前后的
教会神学上对自我的认识进行一下比较,同时也希望对未来天主教会的
走向谈一点粗浅的认识。作者才疏学浅,唯恐对此理解不深不透,又眼
光短浅不能对未来有成熟的认识,还望各位同道不吝赐教,予以斧正。

二、梵二前的天主教会
为了能更深刻地理解梵二后的教会,我们将鸟瞰一下梵二前教会的
自我认识。我们将从几个突出的方面来简略的介绍一下这种自我认识。
1.强调教会的社会属性。梵二前教会特别强调自我的社会属性。这
种社会属性包括教会的可见性、外在性、组织体系性,非常著名的表述
就是:教会是一个完全的,绝对独立的社会团体,有其完整的立法权、
司法权和执行权。因此,教会和国家是两个独立的社会团体。这种对教
会社会属性的强调,影响到教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洗礼、婚姻、弥撒等
都在特别强调其外在的有效性及其有效的形式,其内在的真正版依却被
忽略。
2. 强调天主教会的唯一性。只有天主教是唯一的真正基督的教会。
其他基督宗教都是假基督的教会。这真正的基督的教会为得救具有必不
可少的方法上的必要性。只有通过天主教会,并在天主教会内才能得救。
在此教会之外并元救赎之恩。人由于绝罚,异端,裂教被清除出此教会。
天主教拥有全部真理。因此,没有存留同其他宗教对话的空间。
3. 强调教会为圣统性的团体。教会内等级森严,分明。教会的结构
类似于由教宗、主教、神父、教友组成的金字塔。教友在教会内只是被
动的处于被领导地位。教友在完成教会使命上的积极主动性没有被充分
调动起来。不仅如此,地方教会好像只是整个教会的一个行政区域,没
有显示出其地方教会的特色,过分强调了教会的同一性而忽略了多样性。
4. 教会的使命仅局限于宣传福音上。教会的使命仅仅是宣传福音。
教会对社会的使命,诸如社会正义、和平、文化教育,基本不去过问。
虽然教会也做许多社会慈善工作,但都被认为是宣传福音的准备工作,
并未被看做教会使命的一部分。
5. 平信徒在教会内的责任与使命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由于教会的
金字塔式的认识结构,教友在教会内的使命与地位没有从神学上给予合
适的解释。因此,教友在教会内好像在分享神职人员的责任与使命.而
不是在分享基督与教会自身的使命。

三、梵二会议描述的天主教会
1.教会首先是一个奥迹,一件圣事。《教会宪章》第一章就开宗明
义地宣告了教会的奥迹性和圣事性。"教会在基督内,好像一件圣事,就
是说教会是与天主亲密结合,以及全人类彼此团结的记号和工具。" (教
会1)梵二会议对教会的自我认识强调了教会的神圣性,与天主的共融
性,以及人类的团结合作性。教会是三位一体的天主可见的具体实现,
它被天父所呼召,通过圣神的力量,同基督结合。这种强调显示了教会
的神圣性,以及与天主的共融性。同时,教会也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责
任,那就是"使人类在基督内也得到完整的统→ "0 (教会1)在强调教
会的神圣性、精神性的同时,教会也承认自己的有形可见性。这种自我
认识同梵二前所强调的教会的社会性、有形可见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 教会是天主的子民。在指明教会为奥迹这→基本认识后, ((教会
宪章》第二章马上提出了另外一个基本认识:教会是天主的子民。在最
初的草案中,教会是天主的子民一章被放在了教会圣统组织之后。后来,
由于与会者大多数的不同见解,教会是天主子民被放在了教会圣统组织
之前。这→自我认识相当重要。因为,这种安排就把神职人员以及教友
都放在了天主子民之列。神职人员与教友被放置在同→平面上。整个的
天主子民,神职人员和教友,都被召分享基督的先知职、司祭职和君王
职。同时,整个的天主子民,"无论其属于圣统阶级或为圣统所治理,都
领到了成圣的使命。"因此,神职人员和教友都被召使自己以及社会更加
圣善。这种使命是一致的,不论其身份地位如何。"论天主子民所说的一
切,同样是对教友、会士及神职人员而发。"教会金字塔式的认识结构被
这种平面式认识结构所代替。在教会内有着真正的平等,所不同的只是
身份与责任。
3. 教会的使命是服务人类。教会并非在人类社会之外,而是在其内
去服务整个人类,不是去主宰整个社会。《教会在现代世界牧职宪章》对
此自我认识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教会的服务指向整个人类,并非只是信
教的人群。因此,梵二会议"不独向教会子女及信仰基督者致辞,而且
亦毫不犹豫地向整个人类讲话,以期阐明教会寄居并活动于现代世界的
意义"。这种服务通过向人类宣传福音,在福音的光照下解答人们对现世
及来生的意义来完成。这种服务也通过关心人类的团体生活来实现。教
会将促进公益,尊重人格,追求人人平等,实现社会正义与和平视为自
己的使命之一。因此,教会要求"信友不得将职业和社会活动同宗教对
立起来。信友忽略此世任务,便是忽略其爱人甚至爱主的任务,并将自
己的永生导于危险中"。教会不但面向来生,也同样重视现世的生活,并
把现世的生活责任同来生的永远幸福联系起来。这种把服务人类现世团
体生活视为自己本有责任与使命的自我认识,使教会不再自我封闭,向
所有人敞开了教会的大门。
4. 教友或平信徒在教会内的身份与地位从神学上得到了切实的解
决。"教友们以圣洗圣事和基督结为一体,成了天主的子民,以其自有的
方式,分享基督的司祭、先知及王道的职务,在个人份内,执行整个基
督于民在教会内与在世界上的使命。" (教会3 1)教友以自有的方式分享
基督的职务,按照在教会内的身份执行其使命,完成其责任。这种自我
认识把教友在教会内的使命与责任同基督相连,使教友的使命与责任建
立在了不可动摇的基础之上。虽然教友仍然在神职人员的管理之下,但
他们的使命与责任却来自基督,被基督亲自委派参加教会的服务人类、
救赎世界的使命。基于这一自我认识,教会声明"教友们也有资格,可
以从教会圣统接受若干教会职务,按照精神目标去执行"0 (教会33) 因
此,教友在教会内的地位得到提高,使命得到加强。
5. 教会的管理是服务性的,团体性的。教会内的各种职务都是为其
弟兄们服务的。梵二会议特别强调了神职人员的服务特性。"主托给其子
民的牧人的这种职务,实在是一种服务,在圣经内特意地称为服役。"
(教会24) "主教在尽父亲及牧人的职务时,在自己的属下人中,当如服
侍他人的。" (主教16) 在谈论到司锋们时,梵二会议同样强调说,司锋
们"也是协助主教们为天主子民服务的工具"0 (教会28) 在教会内执行
管理职务时,教会特别要求神职人员们谨记他们的权力不同于其他社会
团体。他们应该以爱德、谦逊、良善、温和、友爱和善的榜样来尽其管
理职务。同时,梵二会议也特别指出了教会内管理职务的团体性。梵二
前强调的是罗马教宗的权力。梵二会议则强调了与罗马教宗为→体的世
界主教团的权力。世界主教团"只要与其首领罗马教宗在一起,而总不
与此首领分离,则对整个教会也是→个享有最高全权的主体,虽然这种
权力,没有罗马教宗的同意,不能使用"0 (教会22) 另外,各个洲有其
主教团,各个国家→般也都成立了自己的主教团。在教区内,司锋咨议
会也是教会所要求的必不可少的神父的团体。有许多工作,教会要求主
教提前咨询这一神父的团体。
6. 天主子民的概念比天主教会的概念更大。《教会宪章》第二章在
论及天主子民时非常明确地告诉了人们这一点。在《论天主子民》的题
目下, ((教会宪章》讨论了天主教信徒、非天主教基督徒、非基督徒。虽
然会议也强调了天主教会的唯→性,但并没有将非天主教徒完全排除在
天主子民之外。相反,对于非天主教基督徒,天主教会相信他们有多种
理由与天主子民相连。对于非基督徒,会议也非常明确地声明"那些尚
未接受福音的人,则由各种方式走向天主的于民"0 (教会16) 这二基本
概念非常重要。它奠定了同其他宗教交谈与对话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才
有了天主教会指导宗教合→运动的梵二文件《大公主义法令》。对于非天
主教的基督宗教,梵二会议没有称其为裂教、异端,而称之为"分离的
弟兄"0 (大公12)
7. 教会既有普世'性特征又有地方性特征。教会的普世性在梵二前特
别的得到了强调。是次会议也强调了教会的地方性。在论及教区时,会
议谈到教区"遵从主教为其牧者,并有主教藉福音及圣体在圣神内聚合
起来,而组成地方教会;至一、至圣、至公及传自宗徒的基督教会即临
在此处,并在此活动"0 (主教1 1)而"至→、至圣、至公及传自宗徒"
是教会普世性的四大特征。《教会宪章》更明确地指出"这些个别教会都
是整个教会的缩影,唯一的大公的教会就在它们中间"0 (教会23) 教会
的地方性特征得到了加强。

四、未来天主教会的走向
1.教会将以更宽广的胸怀接纳人类社会。首先,教会将对自身的使
命有更深刻的领悟。因此,在教会内人们将比较愿意接纳不同意见,包
容不同观点,只要这些观点不会破坏教会信仰上的统一。在教会内,统
一性与多样性将融为一体,形成教会独有的特色。在不反对教会信仰的
同时,教会内也将出现不同的神学见解,不同的礼仪形式,多样化的祈
祷模式。有其特色的地方教会将越来越在普世教会内展现出其特殊的活
力。教会的神学将能更多地聆听其他文化中的智慧。这包括亚洲的,美
洲的,非洲的等等。教会也将以拥有来自各个不同文化色彰的朝拜礼仪
为光荣。地方教会在完成教会使命中更积极更主动,并为普世教会带来
更大的贡献。其次,由于这种更宽广的胸怀,教会也将增加同社会不同
观点、不同思想坦诚交谈与对话的力度。许多从社会中发展来的价值观
念,诸如自由、理性、将在信仰的光照下被教会所接纳。
z. 教会将更多地关注现世社会。由于教会对自身使命的更深刻、更
清晰的领悟,教会对现世的社会也将产生更大的兴趣。当然,这种兴趣
不是要追求现世的任何权力与欲望,而是要把完善现世社会,圣化现世
社会,净化现世社会视为不可推卸的责任。教会的目光将不再仅仅关注
来世,它将把目光投向现世并通过现世投向来世。为完成此使命,教会
也将对社会更加开放,将会更多地介入到社会的生活中来。这种介入将
会在教会的信仰与福音的光照下进行,而且,这种介入的范围与程度也
将较以前更广泛更深入。
这种对现世社会的关注,将首先表现在神学理论上在此方面的发展。
这在梵二后的神学理论发展上已经渐露端倪。比如,环境神学。教会内
将出现更多的专门的神学理论分枝。这些神学理论分枝将更多地表现在
对现世社会生活的某个方面的研究。其次,在此神学理论发展的基础上,
根据时代的要求教会内部的相应的组织建设也将应时而生。比如,在梵
二会议后产生的正义和平委员会等。这样的组织机构也将以关注现世社
会生活的某个方面为己任,并且将逐渐得到加强。再者,这种关注也将
体现在教会对国际事务的参与上。教会将更多地以积极参加者或观察员
的身份投入到繁多的国际事务中,并试图以信仰与福音的精神来影响国
际事务。
3. 平信徒将在教会内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由于教会把自己视为天
主的子民,其中包括神职人员和平信徒或教友。神职人员和教友被置于
同一平面上。教友在教会内的责任与使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教友将在
教会内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教友在教会内所发挥的作用将主要表现在
两个方面。第一,教友将更多地参与到教会的福音传播工作上来。关于
这一点,梵二文件中的《教友传教法令》将成为教友参与福音传播工作
的主要理论基础。由于教友使命的基础是建基于耶稣基督,教友参与福
音传播工作将更加具有积极主动性。这种积极主动性将体现在两个方面。
其→,就是积极主动参加教会有组织的福传活动。其二,就是教友在各
自的生活环境内,将以自己的言行积极做此福传工作。教会的许多福音
传播工作将由教友来完成。第二,将有更多的教友参与到教会所托付的
教会职务上来。许多过去认为只有神职人员才能担任的教会职务将由教
友来承担。而且托付给教友的教会职务也将在教会内起到越来越重要的
作用。
不但如此,许多社会工作、政治事务、国际事务也将由教友来担当,
这种事务和工作的承担,也将从两个方面得以体现。第一,将有更多的
教友受教会的委托,来担任此类工作。特别是涉及某些不太适合神职人
员担任的政治事务时,教友将发挥其优势。这一点在梵二会议后已经开
始了。第二,许多教友(特别是在欧洲国家)将更多地参与到国家或国
际的社会事务和政治事务中( ((教友传教法令)) 14 号特别地鼓励教友在
国家和国际事务中的参与)。虽然受政教分离原则的影响,他们不可能代
表教会处理其参与的事务.但他们受自身信仰的影响,仍然会在某些方
面显示出教会的真精神。
14. 教会的地方特性将越来越突出。由于教会在教会普世性及地方
性的自我认识,教会的地方性将越来越突出。这种越来越突出的地方性,
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会本地化的礼仪将越来越受重视,
并越来越受到教友们的欢迎和喜爱。深受教友喜爱的本地化的礼仪将使
教友的生活更信仰化、更基督化。第二,本地化的一些神学思想将在教
会正统信仰内得到发展,并得到教友的实践。第二,体现本地化教会的
教会组织,比如洲际性的主教团,国家和地区性的主教团,将比以往得
到加强。与此同时,教会的普世共融,由于世界主教会议(Synod of
Bishops) 的不断召开也将得到加强。第四,地方教会将展现出极大的活
力。这一活力不但表现在地方教会积极参与所在地的社会发展以及积极
开展福音传播工作上,而且也表现在各地方教会间的互相学习、互相合
作、互通有无、互相补足上。
25. 合一运动将代替互相指责,宗教间的对话将代替对抗。天主教
同各宗教间的关系将逐步由互相指责走向合一,由对抗走向对话。过去
基督宗教之间互相指责占主流,将来基督宗教间会以走向合一为趋势。
基督宗教间将在神学、社会工作及其他方面的相互交流上越来越频繁,
越来越深入,越来越广泛。教会与其他非基督宗教间也将逐渐由对抗走
向对话,走向互相容忍.甚至在可能的范围内走向互相合作。

摘自《二十世纪天主教百科丛书》Christopher Hollis 著 赵建敏译 39-47页



该帖已经同步到天主教微博 admin的微博
发表于 2012-1-14 09:29:23 | 显示全部楼层
梵二会议的改革,给予了教会更多的禸容和使命。強调了作为天主子民的重要性,
教会是服务整个人类,而不是主宰社会。这句话非常有智慧。神职人员是天主的爱子
特召宠儿,必须以爱徳,谦逊,良善,温和,友爰来尽其责,''上爱天主,下爱世人''
另外,教会未来将更多地关注现世社会,教会将走向合一的发展趋势。.......
回头来看,确实是这样,一定要高举梵二会议的精神,盲目自做小聪明的信徒,赶快
跟上队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4 17:41:4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苹果领悟得真好,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4 18:59:30 | 显示全部楼层
清茶黄 发表于 2012-1-14 17:41
苹果领悟得真好,学习了。

是心里话吗,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5 05:27:37 | 显示全部楼层
苹果的信仰 发表于 2012-1-14 18:59
是心里话吗,谢谢

合一运动将代替互相指责
宗教间的对话将代替对抗

我的声音,也符合梵二精神,呵呵,希望今后没有人攻击我
是我最开心,喜乐的事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5 06:01:0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苹果的信仰 发表于 2012-1-14 18:59
是心里话吗,谢谢

继续合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20 22:21:18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6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20 23:46: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26 15:24: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啻梵二大公会议的真精神,竟然盲目维护一些梵二并不提倡的东西,比如打击异端、异教思想,唯我独尊思想等。发几个扫盲贴,让大家更客观、更全面的认识一下梵二大公会议的真面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20 10:06:0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9 22:36:36 | 显示全部楼层
应当继续的开放的走下去,就跟随到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天主教学术论坛 discuz已被腾讯收购,本站已无法再保证客户信息安全,请在发表信息时三思。

GMT+8, 2024-11-14 14:5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