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12月11日,胡适在日记中写道:“有人来与余言宗教事,甚有趣。余告以吾不信耶教中洗礼及圣餐之类,辩论久之,亦不得归宿。"1912年美国人杰克森(Henry E Jark-son)把自己的著作《十字架之真谛》寄给胡适,要胡适阅读之后,回信谈谈读后感想。胡适在回信中说:“耶稣如果不是作为上帝之子,而是作为一个人,那么吾将更爱他,更敬佩他。作为上帝之子,耶稣的行为就没有什么卓越之处了。”胡适一生坚持无神论的立场,其无神论思想形成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是他用来反驳和否定有神论的理论武器主要还是西方近代发展起来的科学。胡适说:“这三十年来,有一个名词在国内几乎做到了无上尊严的地位;无论懂与不懂的人,无论守旧和维新的人,都不敢公然对他表示轻视或戏侮的态度。那个名词就是‘科学’。”
1912年12月11日,胡适在日记中写道:“有人来与余言宗教事,甚有趣。余告以吾不信耶教中洗礼及圣餐之类,辩论久之,亦不得归宿。"1912年美国人杰克森(Henry E Jark-son)把自己的著作《十字架之真谛》寄给胡适,要胡适阅读之后,回信谈谈读后感想。胡适在回信中说:“耶稣如果不是作为上帝之子,而是作为一个人,那么吾将更爱他,更敬佩他。作为上帝之子,耶稣的行为就没有什么卓越之处了。”胡适一生坚持无神论的立场,其无神论思想形成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是他用来反驳和否定有神论的理论武器主要还是西方近代发展起来的科学。胡适说:“这三十年来,有一个名词在国内几乎做到了无上尊严的地位;无论懂与不懂的人,无论守旧和维新的人,都不敢公然对他表示轻视或戏侮的态度。那个名词就是‘科学’。”“科学家可以信仰上帝,却不能用上帝说明物质的世界。”胡适在参观过天主教的一次宗教活动后,写道:“有人告诉我今夜天主教堂有弥撒礼,因往观之……坐定审视,堂上有塑像甚多,中列十字架,上刻耶稣裸体钉死之像……此等偶像,与吾国神像何异?虽有识之士,初不以偶像祷祀之,然蚩蚩之氓,则固有尊敬顶礼迷信为具体之神明者矣……坛上牧师合十行礼,俨如佛教僧徒,跪拜起立,沓沓可厌。其所用经文及颂祷之词,都不可解,久之,始辨为拉丁文也。吾敢言座中男女十人中无二之能解其词者。此与佛教中之经呪何异乎?始行礼时,已十一时,礼毕,则已一点半矣。子夜风雪中坐此庄严之土,闻肃穆之乐歌,感人特深,宗教之魔力正在此耳,正在此耳。”胡适揭穿了宗教仪式的真正面目,用偶像加上琐碎的、令人费解的礼仪来掩盖宗教的虚伪,以外在的神秘形式来换取人们的信奉。事实上,在此之前,胡适就对基督教的实质有所怀疑,他说一位卫理公会的教长“其言荒谬迷惑,大似我国村妪说地狱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