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学术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刘幼民

【原创】回答修公爵关于“天主之母”的问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3-2 22:54:14 | 显示全部楼层
生命权边缘理论问题探究——生存与死亡权利的论争-《民商法论丛》

梁慧星 已阅8604次

查看此书介绍或购买此书

《民商法论丛》



生命权边缘理论问题探究——生存与死亡权利的论争

南庆明

目 次


引言
一、胎儿的生命权问题
二、安乐死亡与生命权问题
三、植物人的生命权问题
四、器官移植与生命权
五、与生命权相关的克隆人法律问题

引 言

随着生物科技的发展,先进的医疗器械诸如心肺监测仪、核磁共振仪、治疗用加速器等发明与运用,安全人工流产问题的解决,生命维持技术、生殖技术、器官移植技术、遗传学科技术等不断地完善,使传统民法之生命权理论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产生了系列边缘理论问题。笔者据浅薄之见,作本文以期抛砖引玉、求教于各位专家学者。

一、胎儿的生命权问题

现代民法学理论认为,生命权是自然人最为宝贵的人格权,是一切民事权利的基础,也是其他民事权利的源权(权利能力始于生命的开端)。一般认为,在权利类型的划分上,生命权属于支配权的范畴,传统民法学理论将生命权定性为自然人对其生命利益享有绝对支配的权利,[1]故此,生命权不可让度。胎儿是否具有生命权?这个问题在我国法学理论中几乎不存在争议,但是,这并不能说明其在世界范围的法学理论领域没有争议,尤其在伊斯兰国家与民众以信奉“天主教”、“基督教”为主的国度。安全人工流产技术的出现与发展,涉及胎儿与婴儿的转化——生命权的开始问题,尽管“胎儿是孕妇身体的一部分,应由孕妇决定胎儿的命运”这一主张受到“反堕胎者”的质疑与批判,但是,孕妇的意志决定了胎儿生命的权利,却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1973年美国高等法院判决“RoevsWade" 一案时认为,人工流产的决定是属于一个妇女在基本宪法上拥有的私权,这里所指的私权是指人工流产是孕妇私人的决定,除她个人与进行手术的医生之外,第三者包括孕妇丈夫,无权干预。美国学者朱迪(Judith Thomson)认为,就算胎儿是人,其生命权也不大过孕妇的自主权,故孕妇仍有权选择人工流产。[2]
“胎儿的生命权大不过孕妇的自主选择权”,这一论断与传统民法之生命权理论不相符合。传统民法学理论将生命权定性为自然人对其生命利益享有绝对的支配权,是首要的人格权;既然认为胎儿享有生命权,那么胎儿的生命利益应当是由其自己支配,尽管胎儿无行为能力。因为生命属于严格人身性质的权利类型,不可让度、不能转移,故此,代理理论(孕妇代为行使胎儿的生命决定权)无从适用。朱迪(Judith Thomson)既然认为“胎儿享有生命权”,那么,从民法的角度考量,孕妇就无权处分胎儿的生命了,这犹如母亲无权决定孩子的生死权利一样;因为她们已经不能把享有生命权的孩子 (甚至胎儿)看成自己制造的物,无权像对待自己的财产那样毁掉他们,胎儿已经是一个享有生命权的人!
堕胎在法学与伦理学上是一个十分棘手而富有争议的问题,它的核心争议是人的生命从何时开始——胎儿是否享有生命权,因为对待人不同于其他的生命。在法学领域,堕胎至少意味着胎儿继承权利能力的终结。在伦理学上,人与人相比较而言,谁的生命更有价值?没有人能够回答这个问题。“如果堕胎与否对孕妇和胎儿来说是一个悲剧性的选择,那么孕妇的生命受到保护的同时,孩子的生命却被专横地消灭了。但是,孕妇的生命还是孩子的生命更具有价值这个问题很难说是应由人来判断。”[3]罗马天主教伦理学家认为人的生命始于受孕之际,“即使一个小小的受精卵亦同样享有人的尊严与价值”。[4]传统基督教教义主张,人的生命是从受精卵开始。因此,保守的基督教会反对人类在任何阶段人为实施对生命的摧残和不尊敬之行为,他们坚决反对堕胎,他们认为堕胎是对生命的残杀,胎儿是拥有生命权利的人。
一般认为,堕胎的合理性在于:保障孕妇自主决定本人生殖的次数,自由支配自己的身体;对强奸等非正义之侵犯行为造成受孕结果,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有学者认为:对强奸等不正义行为造成受孕,孕妇享有选择堕胎的权利是基于胎儿未经其许可而寄宿其腹中,“它是在继续着先前强奸者进行的侵犯。”[5]为了维护受害者的自尊、名誉、幸福,维护孕妇的身心健康乃至生命安全,可以选择堕胎。甚至有人提出主张“任何不想要的、非故意受孕的婴儿都不应该出生”。[6]如果这个观点是正确的,那么是不是所有想要的、故意受孕的婴儿都应该出生?显然,这种偏激的观点完全否定了胎儿具有潜在人形的特征。
如果说胎儿不是人,受精卵则更是如此,那么胎儿与受精卵是不是可以作为权利的客体?胎儿与受精卵既然不是人那么就是物,因为世界上没有既不是人又不是物的东西(这里的物是广义上的物,包括有体物和无体物)。胎儿与受精卵既然是物,自然可以作为权利的客体。“代孕母亲”问题的出现,使胎儿和受精卵成为民事权利权的客体变为现实。胎儿与受精卵是物这一观点在事实上已经被人们所接受。“代理母亲”之人工繁殖科技的存在至少存在法学与伦理学上的问题,其在北美曾受到广泛的关注。1988年美国新泽西州最高法院的“BabyM”案件,事缘于威廉先生(WilliamStern)与玛丽女士 (MaryBethWhitehead)达成协议,由玛丽女士为其代孕并提供卵子,威廉先生支付酬金。但产后玛丽女士拒绝将婴儿按合约交付给威廉先生,引起社会对这种人工生殖出现的伦理问题的关注。[7]胎儿和受精卵由于其不具有生命的完全形式,法学理论是否可以接受并允许其成为债权的客体?但是,“代孕母亲”问题的出现,不仅使“胎儿”和“受精卵”成为民事权利权的客体变为现实,而且使“婴儿”这个完全人形的生命亦沦落为债权的客体,成为争讼的标的。由于代孕婴儿是代孕合约(合同)的产物,毁约是否可以同时毁掉婴儿?代孕母亲由于其本人提供了卵子,是代孕婴儿的原生母亲,可以认为在婴儿尚未出生之前(处于胎儿之际),代孕母亲可以违约,有权决定其生命权。但是,如果代孕母亲所怀的胎儿完全是他人提供的受精卵,而且提供受精卵的男女一方或双方,已经不再具有生殖能力或者已经死亡,换而言之,受精卵是唯一的,那么赋予代孕母亲有权决定胎儿的生命权,从伦理学、医学 (自然人之独特基因的延续)与法学(身份权的丧失)的理论角度思考,实际上是直接剥夺了他人(受精卵提供者)延续生命的权利。
我国现有民法理论认为自然人的权利能力始于出生,胎儿不具有权利能力,不享有生命权。但是,我国《继承法》规定,胎儿享有继承之权利能力,在继承问题上胎儿与自然人同等享有继承权。这一问题的纷争焦点是胎儿的权利能力究竟从何时开始较为合理,即采用“受孕说”还是“独立呼吸说”。笔者认为,对于同一事务采用多重标准,在法学领域是不严肃的举措。换而言之,受精卵与胎儿是继承法上之人的概念,至少是潜在的人,其与人具同等权利。继承之权利能力始于受孕,而生命始于出生,这又缘何说起?这个问题与我国现有民法学说之生命权理论自相矛盾、实有不妥。传统民法学理论认为生命始于出生,这一问题的合理性已经受到现代科技发展所出现伦理问题的挑战,有待进一步探究。

二、安乐死亡与生命权问题

荷兰于1995年就通过了《安乐死法案》,荷兰议会的这一决议为安乐死合法化开了先河。但是,1998年7月25日,法国却对“死亡天使”——土克里思迪娜·冯莱夫尔以谋杀罪提出指控,理由是其协助数十名老年绝症患者实施了安乐死。为缩短绝症患者的痛苦,让其尊严地离开人世而实施安乐死的行为是行善还是作恶?民事法律对实施安乐死行为的态度究竟应当持何立场?这一问题的出现使“生命权属民事权利范畴”之理论再次受到人们的质疑。
人们担心死亡之际的痛苦因为死亡过程的延续而增加,死亡权利在临终之痛苦难以自控时已被剥夺,于是出现了“死亡权利”之争问题。“雅各斯”这位英国男士由于其悲惨的遭遇,被人称谓为“世界上最痛苦的人”;他从出生20个月开始就完全靠手术维持生命,他的身上插满各种管子,到1987年为止已经做过324次手术。他想死,可是他没有自杀的能力,而发达的医学技术却不断地延长他的生命。[8]按照英国哲学家休谟的观点,如果人类可以设法延长生命,那么人类也可以缩短生命。换而言之,生与死都是人的权利。[9]现代科技具备许多简便易行的方法来结束自己或他人生命。自然人享有活着生活的权利,同时自然人是否可以在法律上享有以某种行为方式结束自己生命的权利?尽管自杀与安乐死行为目前在我国的法律上被认为属于非法行为,但是,美国犹他州立大学人造器官移植部负责人威廉·克尔夫认为:“病人的生命被延长以后,如果本人不想再继续延长生命,如果活着不再是享受,病人有权结束自己的生命,这样做法是完全合法的。” [10]自然人中止自己的生命(自杀、安乐死、献身等)是一种事实权利,尽管其在某些国家的法律上不被看作是人的权利,但在现实生活中这种事实发生的事例不胜枚举。美国西雅图一位退休的牙科医生巴尼·克拉克,患有心脏病。医生考虑到他年纪太大,已不适合接受普通心脏移植手术。而在其成为世界上第一位接受永久性人工心脏的人之同时,他也把自己的生命最后阶段束缚在一台笨重的压缩机上,人身活动受到严格限制。有人说克拉克享有死亡权利,如果不想依靠这种人工机械活下去,他可以随时关掉人工心脏的压缩机便可安乐地死去。[11]
在理论上,“死亡的权利”概念出现,是相伴于“安乐死”问题的提出,其目的是让患者有自主权拒绝医者认为有意义、而患者认为破坏人临终应有的尊严的维持生命的治疗。随之而来的是“预先指令”、“被动安乐死”、“主动安乐死”、“协助自杀”等生命伦理问题。主动安乐死是患者死亡的权利,其模糊了杀死病人与停止维持医疗、任病人自然死亡在理论上与道德上的重大区别。”[12]但也有学者认为两者存在区别,前者积极地参与,目的是直接促成死亡;后者是消极地不介入,主动安乐死的目的是避免无效的医疗给患者所带来无谓的痛苦。[13]如果“安乐死”得到法律的允许,人们赞同满足那些处于极度痛苦、而请求处死的人之死亡请求,其动机十分高尚,与此同时没有理由不怀疑这样做可能会引起冷酷的杀人现象!终有一天会出现有人借口在养老院中的老人、病痛中的患者、受伤的士兵、残疾人士、畸形婴儿、弱智者等等他们活得非常痛苦,从而强加于他们“安乐死”。”[14]
基督教教会认为,人类到世界是应该忍受疾病带来的痛苦,“虽然他们的呻吟将刺穿人心,他们用强烈的哭喊和泪水乞求解脱,但我们不能听从他;必须等到上帝约定的时刻,他衰竭下去,直到最后被自己的痛苦压垮。”[15]“医学界有关人士指出,只要患者神智清醒,选择安乐死必合乎理性——在这种看法中,假设多过事实,在生离与死别、无助与恐惧等精神干扰下,身患绝症的病人能否冷静客观地作出理性地结束生命之决定,理应存疑。故此,法学界对“安乐死”理论问题的研究应当深入细致,对其进行的立法应当谨慎从事。“安乐死”在某种程度上属于个人的尊严权,即“死亡的尊严”或“尊严的死亡”。安乐死正是身患绝症的病人对其生命利益绝对支配的表现形式,符合传统民法学理论将生命权定性为绝对性支配权的理论。但是,现阶段在我国“安乐死”是属非法行为,甚至将其定性为犯罪行为。自然人应如何支配其生命利益?民法学理论认为民事权利是私权,“私权神圣”、“意思自治”、“权利自主”是民法理论的基本理念。但是,生命权作为人格权的内容之一,却是公权干预的对象。安乐死是不是一种权利?是民事权利吗?如果生命权是属于人格权的范畴,那么安乐死应该是民事主体对自己生命利益支配的表现形式之一,这一逻辑的结果必然是“安乐死”应当合法化。

三、植物人的生命权问题

现代临床医学上出现了许多先进的医疗设备,诸如人工呼吸器、心脏活动的检查与监控仪器,以及脑部供氧器材等,大大加强了自然人延长生命的能力,亦延续了人类死亡的过程。随着科技的发展,法学与伦理学理论中出现了“生存与死亡权利选择”问题的论争。这一问题的探讨可追溯到1976年的卡琳·昆兰 (KarenQuinlan)案。1975年卡琳·昆兰经历数次时达十几分钟的呼吸停止,由于其脑组织受到严重损害、无康复可能而成为处于慢性持续的“植物人”状态,她的生命一直依靠呼吸机来维持。“植物人”意味着其大脑将不再具有任何意识,植物人是由于脑机能受损,而其心脏与肺是健全的,按照“脑死亡” 的判断标准,其符合但是可能并不完全符合死亡标准。[16]是否必要继续延长她们的生命?植物人的生命利益应当由谁来决定?围绕这一问题卡琳·昆兰家人与天主教教会医院展开了多年的诉讼。她的父母请求法院允许撤掉呼吸机以结束其生命,然而那家天主教教会医院里主管护理的一些修女反对,由此引发出一系列“生命伦理”问题的纷争,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17]
现有民法理论认为自然人的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生命的开始与权利能力产生是一致的。我国采用“活着出生”的权利能力开始的时间标准,也是生命开始的时间,即采用“独立呼吸说”。[18]自然人的死亡是权利能力消灭的时间,亦是生命终结的时刻;“死亡”在不同的国度采用不同的标准,主要有“心跳停止说”、“呼吸停止说”、“脑死亡说”等。植物人的脑并没有完全死亡,其心跳和呼吸可以使用医疗仪器设备予以维持,有的甚至不依赖任何器械也能够继续存活。如按上述“死亡标准”,显然,植物人仍是享有权利能力,具有生命权的人。在福利程度比较高的发达国家,一般而言,免费医疗待遇会使植物人之家属愿意保持现状,以求他日奇迹显现。传统民法学理论将生命权定性为自然人对其生命利益享有绝对的支配权。植物人犹如亡人如何实现其对自己生命利益的支配?植物人由于其失去自我支配生命利益的能力,代理说认为,其近亲属可以代理其行使民事权利。虽然,生命权属于民法之民事权利的范畴;但是,因为生命权是严格人身性质的权利,故使代理制度无从适用,那么作为民事主体的植物人之生命利益又应当由谁来支配?
对于始于出生后,尚未完全自然死亡的植物人来说,其“生存权利”与“死亡权利”应该由谁来抉择?植物人的死亡的过程,因日新月异之科技的发展而得以大大延长,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卡琳·昆兰在新泽西州的初级法院以及高级法院批准撤掉呼吸机后,仍然存活了10年。由于其所在的天主教会医院医务人员的精心护理,她的生命依靠一种维持生命的技术——静脉导管与鼻饲胃管来维持。1985年她得了肺炎,医生由于放任而没有给予抗生素药物治疗,昆兰的生命终结了。[19]医务人员是否可以对植物人采取消极放任死亡的措施,任其自生自灭?“自古希腊希波克拉底以来,‘医生不能杀人’是西方医生们的绝对律令,因为医生的职责是对抗死亡。”[20]家属是否有权主张植物人与正常人一样享有生命权,或者家属遗弃植物人是否侵犯植物人的生命权?甚至将其行为归属于犯罪行为的范畴。“生命终于死亡”这一原则是传统民法理论的主张,然而,植物人的生命权却在生命尚未终结时已被剥夺,对于植物人来说此原则不又是一个例外吗? “死亡标准”在不同时代是不同的,1628年英国学者哈维发表了(心血运动论),在人类历史上科学地揭示了心脏在血液循环中的功能和作用,巩固了心脏死亡标准即“心跳停止说”和“呼吸停止说”的地位。但是,就在1968年,“心脏死亡”这一死亡标准一统天下的局面结束了,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死亡标准审查特别委员会提出了四条实用的脑死亡标准,即著名的“哈佛标准”。此后又相继出现法国的“莫拉雷特”脑死亡标准、北欧思康的“维也纳”脑死亡标准等等数十种脑死亡标准。[21]故此,笔者认为,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民法对生命的保护应当完全而充分,只有在心跳停止、呼吸停止和脑电波消失同时具备的情况,才能作出“死亡”的判断结论;换而言之,自然人的心脏、肺脏和脑三器官均不可逆转地停止运作才是最为充分的死亡结论。死亡标准仍然采用数十年前单一的“脑死亡说”是否科学值得怀疑。“生命终于死亡”之法学理论已不适合于解决现代科技发展所出现的新问题,自然人“死亡”采用“心跳停止说”、“呼吸停止说”、“脑死亡说”等学说之一还是多种因素综合考虑,这一问题亦有待探讨。

四、器官移植与生命权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病人因器官移植而使其疾病得到医治,生命得以延续。但是,由于可供移植的器官供不应求,如何在不违反法律规定的前提下增加可供移植的器官,成为现代医学研究的热门课题。在可供移植的器官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谁应该是移植的受益人?换而言之,谁的生命更具价值?谁的生命应当优先获得延续?器官移植费用如此昂贵,难道金钱是衡量人的生命之价值的唯一依据吗?器官移植给患者带来了福音,可是,活人未必愿意捐献自己的器官,死人的器官又未必具备可供移植的条件,器官成了稀有而宝贵的资源。以我国为例,每年有30000人在等待找到匹配的肾脏进行移植手术,而最后能够接受手术的患者却只有 3000人,绝大多数病人只能在绝望的守候中眼睁睁地看着生命一点点流逝。[22]美国有6000—10000人等待肾移植,有人需要等待36年才能排上号。[23]但是,由于自愿捐献者不多,在可供移植器官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欧洲一些国家实行推定同意制度,政府授权医生在死者以及家属不反对的情况下摘取器官用于移植。此外,医学界正在优先考虑利用人类的受精卵、流产的胎儿、畸形婴儿以及植物人作为“捐赠”的对象,这亦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这种“捐赠”并非是自愿捐赠,而是过分的推定同意。这个问题已经引发了一系列法学、伦理学、哲学、医学方面的争议。植物人是否具有生命权?其已经死亡了吗?这将牵涉到“脑死亡说”的法学、医学鉴定。畸形婴儿是活体,其究竟是不是人?民法学理论认为权利能力始于出生,法学理论无法接受将一个活体婴儿作为物来对待,尽管是畸形婴儿。基督教伦理体系亦认为妇女所生的婴儿,无论是畸形还是怪胎甚至非同寻常的病儿,都是上帝的安排,禁止杀害婴儿。[24]有学者提出“无脑畸形婴儿”应与“脑死亡”等同而论,[25]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接受。但是,我们不能只为了延续待需器官移植患者的生命而不择手段,亦不应当允许为延续一个“优等人”的生命之需要而残害“劣等人”的生命!因为这是“纳粹逻辑”。患者移植器官延续生命的权利是否比植物人、畸形婴儿的生存权利更大?这个问题在法学领域中没有现成的答案,因为自然人具有平等的不可让度的生命权。
在商业器官移植医学领域,存在一个法律不容忽视的问题:由于商业利益的驱动,有人故意促使他人人工流产,将流产的胎儿运用于商业器官移植;或者故意将可适配的他人之受精卵培育成可以利用的胚胎,运用于商业器官移植,以获取巨额的商业利润;甚至为了器官移植去制造人!为了器官移植去制造一个人,这个问题最早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人工繁殖科技与器官移植的结合产生了如此重大问题: 1990年加州居民阿亚拉(Ayala)的女儿,19岁的艾妮莎 (Anissa)患了白血球过多的绝症,因为找不到匹配的骨髓捐赠者,她的父亲进行手术重新接通输精管,决定与她母亲再生一个孩子作为艾妮莎的骨髓捐赠者,尽管将来的孩子仅有1/ 4的机率有同类型可匹配的骨髓。1991年玛丽莎(Marissa)诞生了,其骨髓果然与艾妮莎的相同,之后于1992年6月进行骨髓移植手术,移植成功。玛丽莎作为捐赠骨髓者救了艾妮莎的命,但是,玛丽莎也正是为了艾妮莎才得以出生,换而言之,她是为了捐赠器官给她姐姐才来到这世界![26]令人欣慰的是这次器官移植出现了喜剧性的结局。但是,假如姐姐需要捐赠的是脑组织,那么妹妹不就成了姐姐死亡的替身?如果妹妹出生的目的是为了拯救姐姐的生命,甚至替代姐姐去死亡,她不是被利用了么?没有她自身同意的器官捐赠是否道德?这对她的出生及存在的价值作如何评判?我们的法学之生命权理论又应当如何完善来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传统民法主张,生命的价值是平等的,故此,禁止为了器官移植而杀害他人的生命。生命始于出生,如果妹妹必须献出生命拯救姐姐的生命,那么,在妹妹尚未出生(不享有生命权)时,可以故意对其进行的人工流产或者故意采取措施使其在出生的瞬间死亡,然后即行进行器官移植或者取出待需的器官进行培育后再作移植。显然,这样的实质效果与“为了器官移植而杀害他人的生命”是一致的,但是却可以规避法律的制裁,而且不违背传统民法之生命权理论,这样的结果法学理论可以接受吗?

五、与生命权相关的克隆人法律问题

1998年初,美国芝加哥地区的一位名叫理查德·锡德的科学家宣布了他辉煌的“克隆人”计划。他宣称将率领一个研究小组在未来3个月内大张旗鼓地开展“克隆人研究”,锡德在接受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采访时说,他想利用克隆技术来帮助没有生育能力的夫妇。锡德认为,第一例“克隆人”的获利极薄,但是等“批量生产”后,“成本”将会戏剧性地大大降低,肯定会越来越有利可图。锡德复制人的计划引起白宫的强烈反应,白宫发言人麦克里发表谈话抨击了他的“复制人类” 的计划。[27]当时的克林顿政府下令禁止动用联邦资金资助克隆人研究,美国FDA(食品与药品管理局)也作出声明 FDA具有管制克隆人研究的权力,任何人要进行克隆人试验都必须事先向FDA提出申请。在理论上,将克隆技术运用于器官移植,是可行的。如白血病患者需要注入健康的骨髓,以使其生命获得拯救,但是目前临床医学只能从极少数骨髓类型与患者相匹配的他人体内抽取健康的骨髓的传统方法,这种医疗方法耗费的代价极为巨大。但是,如果利用克隆技术,在付出较小代价的情况下就可以为患者提供大量类型匹配的健康骨髓。从理论上推断,通过克隆技术可以为人类提供可用于器官移植的各种器官、组织以及细胞,而且避免出现“免疫排斥”现象,这将使白血病、癌症、艾滋病等不治之症的患者得以治愈。但是,一旦采用克隆技术复制人,就难免有人为了追求利润提供这类服务,甚至出售这些复制的人,把他们变成商品,甚至有些复制人会成为“原型人”的移植材料,因为“克隆人”身上的任何部分在移植时都不会与“原型人”的身体发生排异现象。但是,法律是否能够容忍人们应用生殖技术去制造一个可能痛苦终身的生命?有人希望克隆出死去的亲人,如失去孩子的父母、已经死亡的深爱的人,或失去父母的孩子。但实际上,无论他人如何希望,克隆人都会有自己的个性,他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人。通过克隆技术产生出的人往往处于一种“产品”的地位,人们会按照自己的意愿塑造他们,总是要求他们完美无缺,或要求他们成为死者的替身。人们去克隆人是有其自身的复制目的的, “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这些被复制者身上,这就注定了克隆人从被造的那一刻起就丧失了自由,也没有了属于自己的身份。”[28]由此可知“克隆人”诞生之后的命运。有人认为:为无子女的人提供“克隆孩子”,或用他们来延续人类寿命,都是优生学的罪恶,因为“宣布一些人复制的价值,也就是宣布另一些人无价值”,这将对人类整合性起破坏作用。我们的世界上已经出现“为了器官移植去制造人”的事例,由于商业利益的驱动或者其他原因,谁能保证不会出现为了实现特定的目的去克隆人!
克隆人问题随着克隆羊“多利”的诞生引起了国际社会广泛的关注,克隆技术会不会被用于克隆人类自身?于是,有关禁止克隆人的法律与条约相继出现。1997 年11月1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通过了《人类基因组和人权的宣言》,该宣言指出:克隆人类自身是一种违反人类尊严的行为,应被禁止。1998年1月 12日,欧洲理事会通过了《禁止克隆人的议定书》,认为:有意创造在基因上完全相同的人类是一种工具主义的行为,与人类尊严相违背,构成了对生物学和医学的滥用。任何试图创造一个在基因上与另一个人(无论是生者或死者)完全相同的个体的干涉性做法都应被禁止。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医学学会也在呼吁各国禁止进行克隆人的研究。德国早在1990年的《遗传工程法》中就禁止克隆人研究。此外,法国、意大利、英国、加拿大、日本、丹麦、西班牙、葡萄牙、巴西、阿根廷、澳大利亚等国都表示禁止克隆人类。其中德国、日本、法国、和英国还将克隆人类的行为定为刑事犯罪,如日本在2000年11月30日分别通过的《克隆技术规制法》明确规定:对克隆人类的行为可处以10年以下监禁或1000万日元的罚款。同样的行为在德国将被判处5年以下监禁,在英国是2年一10年,在法国可长达20年。由此可见,国际社会的主流是反对克隆人的。克隆羊“多利”诞生后,当时我国的卫生部长陈敏章就明确表示中国反对进行克隆人研究。[29]
尽管几个具备克隆人技术之潜在能力的国家在数年前已经颁布法令,暂时限制或者禁止对克隆人技术的研究,这是因为现阶段克隆人的时机尚不成熟,至少在伦理学与法律学方面存在障碍,有许多相关领域的理论问题亦没有解决。但是,如果找到较好的解决办法,克隆人问题也许不应该永久禁止。美国路德教神学家特德·彼得思说,“我反对盲目克隆,但也不认为应该永远地禁止。”[30]欧洲理事会在1997年通过的《人权和生物医学公约》及1998年通过的《关于禁止克隆人体的附属议定书》也均规定:禁止为单纯的研究目的克隆胚胎。但是,克隆技术是科学,科学性的东西是客观的,是实实在在具有价值的,是极具生命力的。 2001年2月22日,英国上院以 212票赞成、92票反对的投票结果批准了《允许进行克隆人类早期胚胎研究的法律修正案》。由于2000年年底英国下院已经通过该项法案,在英国进行克隆胚胎的研究已不存在任何法律障碍。参与培育世界上首例试管婴儿的英国公爵罗伯特·温斯顿亦认为,克隆技术确实会给一些不育夫妇带来一线希望。[31]面对巨大医疗价值与经济利益的诱惑,许多科学家提出修改法律的主张,要求放松对克隆胚胎研究的限制。在美国,33位诺贝尔获奖得者联名向国会上书:那些试图阻止利用干细胞(涉及克隆胚胎的研究)带来的医疗进步的人,将要对那些饱受可怕疾病折磨的病人和他们的家庭负担道义上的责任。英国一些科学家提出:克隆人类早期胚胎的研究可以使一些疾病提前5年一10年被攻克,从而使数以万计患者的病痛得以解除,拯救了他们宝贵的生命,这才是对人类生命的最高尊重,禁止这项研究反倒是不负责任和不道德的。英国最先于2000年8月16日宣布支持克隆人类早期胚胎研究,以使克隆器官研究得以开展。已经在克隆技术上落后于英国的美国生怕再次丧失在这一领域的优势地位,也急于迎头赶上,克林顿于2000年8月23日宣布,同意利用联邦资金进行克隆人类胚胎的研究。澳大利亚卫生部长也声称有可能允许为提取干细胞而克隆胚胎。接着俄罗斯工业与科技部部长表示俄科学家将在未来10—15年时间内进行克隆器官实验。连一向保守的法国的态度也开始松动,2000年底,法国总理若斯潘宣布将修改<生物伦理法),允许对已处于冷冻、被父母遗弃或无夫妇认领的胚胎进行研究……[32]从发展的观点来看,各国立法在21世纪将面临严峻的挑战,克隆人技术的解禁亦是迟早的事,我们法学理论领域的研究应当具有前瞻性,未来“克隆人”的生命权问题有待我们继续探讨。


注 释:
[1] 参见杨立新:《人身权法》,中国检察出版社1996年版,第398页—第410页。
[2] 参见Judith Thomson,“A Defense Of Abortion",刊于Philosophy and Public Affairs,V01.1.No.1(1971),pp.47—66.此文是北美生命伦理学界影响最大的文章之一,被誉为本世纪被引用次数最多的哲学论文。“人工流产”这个社会现象不仅仅是胎儿生命权利与妇女选择权利之争。统计数据显示,在美国每年的150万人工流产中,大多数是在25岁以下、未婚的、来自家庭贫困的少数群体(意即黑人)。换言之,“人工流产”问题还牵涉到社会福利、贫富悬殊、房屋、营养、教育、就业等社会问题。故有学者提出“中庸”之道以突破极端自由与极端保守两派之争。他们的口号是“容许但不鼓励”人工流产,“人工流产”在美国社会造成的分裂是严重的,每一阶层的人都对人工流产持一立场;任何竞选公职的人都需在这问题上表明明确的立场;它甚至引起了多宗暴力事件。美国高等法院在1992年Planned Parenthood vsCasey一案的判决中评论,人工流产无疑是分裂国家的尖锐问题。在判决中,法官们明显受到社会团体及政治的压力,以5—4投票结果重新肯定1973 年RoevsWade一案保护妇女权利的根本精神,各大法官们的判词中充满“愤怒与痛苦”。参见许志伟:《面对科技,生命何以自处——论北美生命伦理学》《复旦学报》,社科版,1999年第2期。
[3] 参见刘大椿:《在真与善之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56页。
[4] 同注[3]引书,第254页。
[5] [美]约瑟夫·弗莱彻:《境遇伦理学》,程立显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28页。
[6] 同注[3]引书,第257页。
[7] 参见:New Jersey Supreme Court,Matter Of Baby M,584 A.2d1227(N.J.1988).
[8] 《海外文摘》,1987年第4期。
[9] 参见:冯泽永:《生命迷案》,重庆出版社1999年版,第188页。
[10] 参见M.RosaLynn,ScienceEthicsOfscienceresearch,TempleUniversity Press,1999,p.137.
[11] 参见注[10]引文,p.87.
[12] 参见注[10]引文,pp.78—80.
[13] 参见许志伟《从道德与神学层面批判主动安乐死》,香港中国神学院期刊,第十七期(1994.7);参见注[2]引许志伟文。
[14] 1938年希特勒收到一位父亲要求杀死其畸形儿子的来信,他把信转交勃兰特调查,并授权医生以他的名义执行安乐死。1939年,希特勒作出决定,对智力缺陷与身体畸形的儿童实行安乐死;同年6月,精神病人也被列为安乐死的对象。参见注[9]引书,第188页。
[15] 同注[3]引书,第265页。
[16] 据说植物人虽然不具有思维能力,但是,其具有独立呼吸与血液循环的能力。
[17] 参见注[10]引文,pp.261—263.
[18] 参见彭万林:《民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修订版,第68页。
[19] 参见注[10]引文,p.265.
[20] 参见注[2]引许志伟文。
[21] 同注[9]引书,第193—194页。
[22] http://WWW.chinalawinfo.com/:“胚胎干细胞研究:法律的犹豫和选择”。
[23] 同注[9]引书,第368页。
[24] 参见注[10]引文,p.212.
[25] 参见注(10]引文,p.153.
[26] 参见注[10]引文,p.324.
[27] 同注[3]引书,第17—21页。
[28] 同注[2]引许志伟文。
[29] http://www.chinalawinfo.com/:“生物技术领域三个最敏感的法律问题:克隆人、转基因农作物和克隆人体器官”。
[30] 参见注[10]引文,p.398.
[31] 同注[3]引书,第21页。
[32] 同注[22]。

(作者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民商法硕士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2 22:56:35 | 显示全部楼层
植物人在天主教伦理层面就是没有理性与位格的人,所以可以放弃治疗,不必像人一样对待。
  admin 还要坚 ...
刘幼民 发表于 2011-3-2 22:50



    先请你离开伦理层面,生物层面你还没理顺清楚。如果植物人还有某种意识,那么,我问你,他的意识来自哪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3-2 22:58:2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神父,你不服从教会伦理的声音吗?对待可能成为植物人的病人,“无可能康复,就不必治疗”。成年人知道在动手术后,很可能成为植物人时,也可以拒绝动手术,这是教会的道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2 22: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植物人在天主教伦理层面就是没有理性与位格的人,所以可以放弃治疗,不必像人一样对待。
  admin 还要坚 ...
刘幼民 发表于 2011-3-2 22:50



    你自己看看我引证的文章,观点恰恰说明了你在歪曲天主教的伦理学观点:
    现代临床医学上出现了许多先进的医疗设备,诸如人工呼吸器、心脏活动的检查与监控仪器,以及脑部供氧器材等,大大加强了自然人延长生命的能力,亦延续了人类死亡的过程。随着科技的发展,法学与伦理学理论中出现了“生存与死亡权利选择”问题的论争。这一问题的探讨可追溯到1976年的卡琳·昆兰 (KarenQuinlan)案。1975年卡琳·昆兰经历数次时达十几分钟的呼吸停止,由于其脑组织受到严重损害、无康复可能而成为处于慢性持续的“植物人”状态,她的生命一直依靠呼吸机来维持。“植物人”意味着其大脑将不再具有任何意识,植物人是由于脑机能受损,而其心脏与肺是健全的,按照“脑死亡” 的判断标准,其符合但是可能并不完全符合死亡标准。[16]是否必要继续延长她们的生命?植物人的生命利益应当由谁来决定?围绕这一问题卡琳·昆兰家人与天主教教会医院展开了多年的诉讼。她的父母请求法院允许撤掉呼吸机以结束其生命,然而那家天主教教会医院里主管护理的一些修女反对,由此引发出一系列“生命伦理”问题的纷争,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17]
    我可以毫不犹豫的告诉你,正是因为植物人有理性但受到损伤,因而有位格存在,所以不可以实施安乐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3-2 23:00: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刘幼民 于 2011-3-2 23:02 编辑

基督教徒认为植物人“不再具有上帝的影子”,被看成是在“神学意义上死亡了”。罗马天主教学者认为:“植物人已经失去了人格,不能组织他自己的生活。他不再是一个自由的人”,“从社会的角度看他已经死去了”。耶稣会的伦理学家KevinWildes认为,从植物人大脑受损伤的范围看,“似乎不能认为灵魂和身体的实质性的结合还存在,或者维持生命的义务还存在。”DonalP.OMathuna,Ph.D:RespondingtoPatientsinthePersistentVegetativeState,http://www.xenos.org/ministries/crossroads/donal/pvs.ht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2 23:02:38 | 显示全部楼层
基督教徒认为植物人“不再具有上帝的影子”,被看成是在“神学意义上死亡了”。罗马天主教学者认为:“植物 ...
刘幼民 发表于 2011-3-2 23:00



    你不要忘了,面对这个伦理问题,天主教的伦理学家的意见并不一致。但我们现在先不涉及神学和伦理层面,等我们辩论完了一个层面再上升到另一个层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2 23:05:13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神父,你不服从教会伦理的声音吗?对待可能成为植物人的病人,“无可能康复,就不必治疗”。成年人知道在 ...
刘幼民 发表于 2011-3-2 22:58


你也太幼稚了,断章且取义。
我告诉你,那个案例是一个两恶相权取其轻的案例,看明白后再发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3-2 23:07:02 | 显示全部楼层
你不要忘了,面对这个伦理问题,天主教的伦理学家的意见并不一致。但我们现在先不涉及神学和伦理层 ...
admin 发表于 2011-3-2 23:02



    医学界的看法也不一致,天主教的伦理学家的意见也不一致,可是教宗说了:“无可能康复,就不必治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2 23:07:45 | 显示全部楼层
无论如何,我已经根据科学论断证明了植物人是有意识的,而意识就是理性的表现。所以,你应该承认植物人也是人,但不是社会功用意义上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2 23: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医学界的看法也不一致,天主教的伦理学家的意见也不一致,可是教宗说了:“无可能康复,就不必治疗 ...
刘幼民 发表于 2011-3-2 23:07



    第一、请你说出“无可能康复,就不必治疗 ”是哪位教宗说的?
    第二、无可能康复,就不必治疗,意思是在没有可能性面前,维持现状,而无义务采取进一步的治疗手段。
    别跑题,先讨论什么是人的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3-2 23:12:25 | 显示全部楼层
无论如何,我已经根据科学论断证明了植物人是有意识的,而意识就是理性的表现。所以,你应该承认植物人也是 ...
admin 发表于 2011-3-2 23:07


不是我不承认植物人也是 人,而是基督教认为植物人在“神学意义上死亡了”。罗马天主教学者认为:“植物人已经失去了人格,不能组织他自己的生活。他不再是一个自由的人”,“从社会的角度看他已经死去了”。耶稣会的伦理学家KevinWildes认为,从植物人大脑受损伤的范围看,“似乎不能认为灵魂和身体的实质性的结合还存在,或者维持生命的义务还存在。”而教宗干脆说:“无可能康复,就不必治疗”。

这是教会的道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2 23:16: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我不承认植物人也是 人,而是基督教认为植物人在“神学意义上死亡了”。罗马天主教学者认为:“植物 ...
刘幼民 发表于 2011-3-2 23:12



    个别学者的意见,不代表教会。你要看清了再发言,人家是在谈社会学和神学意义,我们是在谈生物学。你的思维能不能停止上串下跳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2 23:19:1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就让你知道知道什么是教会的观点:
安乐死
生命萎缩或衰退的人,需要受到特殊的尊重。有病的或残障的人应该得到支持,尽可能度正常的生活。
直接的安乐死,不论有何动机或用任何方法,是结束残障者、患病者或濒死者的生命。安乐死在伦理上是不能接受的。
因此,若为了解除痛苦而造成死亡,一个行动或不行动,无论因其本身或其意图,均构成一桩谋杀,严重地违反人的尊严和对生活的天主、他的造物主的失敬。在此事件中,人善意所犯的错误判断,并不改变这谋杀行为的本质。安乐死常应在禁止和排除之列。

停止昂贵的、危险的、非常的、或与所期待的效果不成比例的疗程,能是合法的。这是拒绝「过度坚持治疗」。作此拒绝并不就是愿意造成死亡;只是接受了不能阻止死亡。如果病人尚能胜任和有此能力的话,这决定要由病人自己作出,否则应由合法的代理人作出,不过,常应尊重病人的合理愿望和合法利益。
即使认为死亡已迫在眉睫,对一个病人一般性的照料,不能合法地予以中止。为减轻垂死者的痛苦,使用止痛剂,即使有缩短生命的危险,能在道德上符合人性的尊严,如果死亡并非所愿,就是不以死亡作为目标或方法,而只视为预料中的事和无可避免的。末期病人的安宁照顾构成一个实践无私爱德的特优方式。就此,安宁照顾应该受到鼓励。
天主教教理2275-227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3-2 23: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刘幼民 于 2011-3-2 23:22 编辑
第一、请你说出“无可能康复,就不必治疗 ”是哪位教宗说的?
    第二、无可能康复,就不必治疗, ...
admin 发表于 2011-3-2 23:11



   教宗庇护十二世说:基督信仰“仅仅要求使用那些不加给自己或他人任何特殊负担的方法”。换言之。教宗许可人停止使用带有特殊负担的维持生命的方法。

教宗可不可以代表教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2 23:22:36 | 显示全部楼层
教宗庇护十二世说:基督信仰“仅仅要求使用那些不加给自己或他人任何特殊负担的方法”。换言之。教 ...
刘幼民 发表于 2011-3-2 23:20



    不错,你理解的很对,但是你却简单的演义为“就不必治疗了”。
    所以,不必治疗不是因为他们不是人了,你明白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3-2 23:24:2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是在谈生物学。 ...
admin 发表于 2011-3-2 23:16



    我们其实是在谈位格问题,位格问题是生物学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2 23:25:07 | 显示全部楼层
教宗庇护十二世说:基督信仰“仅仅要求使用那些不加给自己或他人任何特殊负担的方法”。换言之。教 ...
刘幼民 发表于 2011-3-2 23:20



    不是我不承认植物人也是 人,而是基督教认为植物人在“神学意义上死亡了”。罗马天主教学者认为:“植物人已经失去了人格,不能组织他自己的生活。他不再是一个自由的人”,“从社会的角度看他已经死去了”。耶稣会的伦理学家KevinWildes认为,从植物人大脑受损伤的范围看,“似乎不能认为灵魂和身体的实质性的结合还存在,或者维持生命的义务还存在。”而教宗干脆说:“无可能康复,就不必治疗”。

这是教会的道理。

哪是教会的道理?是最后一句还是连个别神学家的意见都算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3-2 23:28: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个别神学家的意见与教宗庇护十二世的说教很统一,所以都是教会的道理:

脊柱裂”抢救的时间越早,小儿瘫痪及智障的程度就越轻微。

对此点,天主教学者毫无异议。然而,一旦迟延挽救,此时将面对一个两难:不挽救,小儿很快会死,挽救,很可能小儿的未来会像植物人一样的极度严重残障。多数天主教学者认为此时不必挽救了,仅给予一般的照顾就可以了。“无可能康复,就不必治疗”。成年人知道在动手术后,很可能成为植物人时,也可以拒绝动手术,这是教会的道理。

生命伦理——天主第五诫的当代省思之二           作者   天主教伦理学学者金象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2 23:3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其实是在谈位格问题,位格问题是生物学吗?
刘幼民 发表于 2011-3-2 23:24



    位格问题当然不是生物学的问题,但是你先介入到生物学层面,我就跟着你到生物学层面。但你总不能在我们讨论生物学层面的时候又跳到神学、伦理和社会学层面。你要讨论哪个层面都可以,但需要先讨论清了再继续下去。
    位格问题 不是生物学问题,但是你连位格最基本的生物学基础都否认了,我们还能达成一致的意见吗?所以,为了达成一个一致的意见,我们就必须要有一个双方都认可的平台。不能你占在社会学层面谈你的,我占在生物学层面谈我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3-2 23:32:52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生物学层面,只能以柏拉图的定义为准,除非有了更好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天主教学术论坛 discuz已被腾讯收购,本站已无法再保证客户信息安全,请在发表信息时三思。

GMT+8, 2024-11-15 12:0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