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时论(中国传统文化)
第574篇
基督徒读《尚书》
当我们读《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四书》的时候,发现《四书》在好些地方引用《尚书》的话,特别是关于‘天’和‘上帝’的信仰和认识,贯穿在整卷《尚书》中,也被引用在《四书》里。因此引起我们阅读《尚书》的兴趣。
《尚书》共28篇,始于尧典(公元前21世纪)终于秦誓(公元前627年)。是孔子根据史料编撰的。《尚书》书名的意思是‘上古之书’,在汉朝才有这个名称。在这以前称为《书》或《书经》。
《尚书》记载了中国尧、舜、夏、商、周各个朝代约1400多年的一些史实和言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
《尚书》包括虞书2篇,夏书2篇,商书5篇,周书19篇。共计28篇。以下简要介绍各篇主题:
1,尧典(包括舜典),记尧舜顺天意,行德政,定历法,举贤才,尧如何考察舜,禅让大位给舜。舜如何任用各个大臣,安排其任务。
2,皋陶谟,皋陶是舜的贤臣,本篇记载皋陶与禹在舜面前讨论政事和知人善用的问题以及天命和用人的关系。
益稷,有的版本使其单独成篇,有的认为是皋陶谟的一部分,因为也是舜和皋陶及禹的对话。
以上2篇为虞书。
3,禹贡,记载大禹治水和划分行政区域为九州(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的事。
4,甘誓,是夏禹的儿子夏启出征前的讲话。
以上2篇为夏书。
5,汤誓,是商汤征讨夏桀前的讲话。
6,盘庚,是商朝第19代君王,有的版本将《盘庚》分为上中下3篇。内容主要是迁都问题。
7,高宗肜(音rong)日,是商朝第23代君王祖庚祭祀高宗(武丁)时,贤臣祖己的讲话。
8,西伯戡黎,是西伯(周文王)战胜黎国,商朝末代(第30代)君王纣时,贤臣祖伊(祖己后代)警告商纣的话。
9,微子,是商纣第29代君王帝乙之子,纣王的庶兄,警告商纣的话。
以上5篇为商书。
10,牧誓,是周武王从牧野出征时的誓言。
11,洪范,是周武王访问箕子时,箕子讲五行(水、火、木、金、土),五事(貌、言、视、听、思),八政(食、货、祀、司空、司徒、司寇、宾、师,按现代语言是农、商、祭祀、居住交通、管理教育、司法、礼宾、军事),五纪(岁、月、日、星辰、历数),五福(寿、富、康宁、美德、善终)等。
12,金縢(音teng),当周武王生病时,他的胞弟周公旦向上天祷告,求让自己代替武王死,让武王病痊愈。史官把这事记在典册上,放在金縢(用金绳捆的匣子)中。武王死后,周成王即位,因年幼由周公摄政。管叔等人散布流言,说周公将不利于孺子。但在开启金縢之书后,周成王消除了误会,去迎接周公。
13,大诰,是周公代表周成王在东征前对诸侯的讲话。
14,康诰,是周公告诫康叔(周武王幼弟,名封)如何治理殷民的讲话。
15,酒诰,周公告诫康叔在卫国实行戒酒的讲话。
16,梓材,是周公告诫康叔治理殷民要行德政。
17,召(音shao)诰,是召公向周公和周成王所讲的话,内容讲到在洛地建宫室经过和夏、商亡国的教训,勉励周成王。
召公是周朝燕国始祖,姬奭(音shi),采邑在召,今陕西岐山西南,佐周武王灭商,周成王时任太保,陕以西由其管理。
18,洛诰,是周成王和周公的对话,在洛邑建成以后,周公把政权交给周成王。
19,多士,是周公在洛邑对殷商旧臣的讲话,讲夏、商兴亡史,要听者顺从,安居西迁之地。
20,无逸,劝勉君王学习商、周历代贤明君王,不要过度游玩、享受和田猎,不要乱罚无罪,不要杀无辜,要认真听取怨言。
21,君奭,是周公对召公的谈话,劝勉要同心合力,辅佐周成王。
22,多方,是周公代表周成王对各国诸侯的训话,时在周成王亲政后的第二年五月。讲天命和夏、商的历史,要求诸侯听从命令。
23,立政,是周公对周成王和百官讲设官理政的事,要招贤用能。
24,顾命,是周成王临终时的遗命以及办丧事的礼仪和经过。
康王之诰,康王(姬钊)为周成王之子,接位时的讲话。
25,吕刑,周穆王(周朝第5代君王)时,吕侯重定刑制,所写的条款。
26,文侯之命,东周第6代君王周襄王(公元前651年即位)表彰晋文公重耳功绩的册命。
27,费誓,周公之子鲁侯伯禽于费(今山东费县西北)告诫军士的讲话。
28,秦誓,公元前627年秦师被晋国打败,秦穆公自我检讨的讲话,悔不该不听贤臣的话,认识到要尊老敬贤,用人得当。
以上19篇为周书。
以下我们将《尚书》中提到‘天’‘上帝’的语句摘录如下:
1,尧典中‘乃命羲和,钦若昊天’,意思是‘尧命令羲和,恭谨地遵循上天的意旨行事。’
‘汝能庸命’,意思是‘你们中有谁能够顺应上帝的命令。’
舜典中‘肆类于上帝’意思是‘把继位的事报告给上帝。’
舜典中‘惟时亮天功’意思是‘时刻接受上天命令帮助上天治理臣民。’
2,皋陶谟中‘天工,人其代之?’意思是‘上天指派的事,不称职的人岂可代行呢?’
皋陶谟中‘天叙有典’意思是‘上天安排了伦常典范’
皋陶谟中‘天秩有礼’意思是‘上天规定了礼节秩序。’
皋陶谟中‘天命有德’,‘天讨有罪’。
皋陶谟中‘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天明畏,自我民明威。’意思是‘上天听取意见,观察问题,是从民众的听和见而来。上天的赏罚,是来自民众的赏罚。’
益稷中夏禹说,‘徯(音xi)志以昭受上帝,天其申命用休。’意思是‘以清醒明智的心志接受上帝,上天就会一再地嘉奖你,并且把大使命交给你。’
益稷中舜说,‘敕(音chi)天之命,惟时惟几。’意思是‘努力按上天的命令行事,每件事都要小心谨慎。’
4,甘誓中禹的儿子夏启,姓姒(音si)名启,在征伐有扈氏誓师大会上说,‘天用剿绝其命,予惟恭行天之罚。’意思是‘上天要剿绝他的性命,我惟有恭行上天的惩罚。’
5,汤誓中商汤说,‘有夏多罪,天命殛(音ji,诛杀)之。’又说,‘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
又对军兵说,‘致天之罚,予其大赉汝。’意思是‘你们完成上天对夏桀的惩罚,我要大大奖赏你们。’
6,盘庚上说,‘恪谨天命,兹犹不常宁。’意思是‘恭谨地遵守天命,不敢常住一个地方。’
又说,‘罔知天之断命,矧(音shen)曰其克从先王之烈?’意思是‘不知上天的旨意,还谈什么继承先王的事业呢?’
又说,‘天其永我命于兹新邑’意思是‘上天要我们的生命在这个新城繁衍下去。’
盘庚中说,‘以不浮于天时’意思是‘没有遭受上天的惩罚’
又说,‘予迓(音ya,意请求)续乃命于天’,意思是‘我祈求上天,使你们继续生存。’
又说,‘故有爽德,自上罚汝,汝罔能迪。’意思是‘有了错误,上天会罚你们,你们不能逃脱。’
盘庚下说,‘肆上帝将复我高祖之德’,意思是‘因为现在上帝将恢复我高祖商汤的大业’。
7,高宗肜日中祖己说,‘惟天监下民’意思是‘上天考察下民’
又说,‘非天夭民’意思是‘不是上天要人短命’。
又说,‘天既孚命正厥德’意思是‘上天惩罚他为了端正他的德行’。
又说,‘王司敬民,罔非天胤(音yin,意后代)’意思是‘王要敬民,他们难道不是上天的后代。’
8,西伯戡黎中,殷纣王的贤臣祖伊说,‘天既讫我殷命’意思是‘上天已经终止了我殷朝的国运’。
又说,‘故天弃我’,还说,‘不虞天性……天曷不降威?’意思是‘不考虑上天安民的性情……上天为什么不降刑罚呢?’
而纣王说,‘呜呼!我生不有命在天?’意思是‘我不是生下来就从上天接受大命的吗?’
祖伊反驳他说,‘呜呼!乃罪多,参在上,乃能责命于天?’意思是‘你的罪多,上天已经知道,还能向上天祈求好运吗?’
9,微子中父师说,‘王子!天毒降灾荒殷邦,方兴沉酗于酒,乃罔畏畏。’意思是‘上天降灾荒给殷邦,因为国王沉湎于酒色,不怕上天的威严。’
10,牧誓中周武王说,‘今予发惟恭行天之罚’意思是‘现在我姬发恭敬地执行上天对商纣的惩罚’。
11,洪范中周武王说,‘惟天阴骘(音zhi,意为安排)下民’意思是‘上天繁衍了下界的民众’。
其中箕子说,‘帝乃震怒,不畀(音bi,意为给)洪范九畴,……天乃锡禹洪范九畴。’意思是‘上帝震怒,不给鲧九种大法,……而上帝把九种大法赐给了禹。’箕子接着讲了洪范九畴的内容。
箕子又说,‘于帝其训’意思是‘君王的教导要符合上帝的旨意’。
12,金縢中周公说,‘乃命于帝庭,敷佑四方,……无坠天之降宝命,’意思是‘周武王从上帝那里得到任命,统有四方,……不要毁掉上天所降下的宝贵大命。’周公请求代死。
其中记载说,‘天大雷电以风,禾尽偃,大木斯拔,邦人大恐。’周成王说,‘今天动威以彰周公之德’。
13,大诰中周公说,‘天降割于我家……矧曰其有能格知天命。’意思是‘上天降大灾祸给我们国家……我尚未遇到知天命的人。’
又说,‘予不敢闭于天降威,……绍天明。’意思是‘我不敢隐藏上天降下的威严旨意,……要显明上天的明命。’
又说,‘天降威,知我国有疵,’意思是‘天降下可怕的事(指周武王去世),知我国有毛病(指成王年幼,周公被疑。)’
又说,‘予造天役,遗大投艰于朕身。’意思是‘我们遭受到天灾,上天把艰难投到幼主身上。’
又说,‘予惟小子,不敢替上帝命。天休于宁王,……今天其相民,……天明畏,’意思是‘我是文王的小子,不敢废弃上帝的命令。上天嘉奖文王,……现在上天命令臣民帮助我们,……人们应该敬畏上天明确的旨意。’
又说,‘天閟(音bi)毖我成功所,……天棐(音fei)忱辞,’意思是‘上天把成功的方法慎重地给我们,……上天用真实的话帮助我们。’
又说,‘天亦惟用勤毖我民’意思是‘上天经常给我民命令’。
又说,‘亦惟十人迪知上帝命越天棐忱,……矧(音shen,意况且)今天降戾(音li,意定命)于周邦。……尔亦不知天命不易?’意思是‘只有十人能知上帝旨意,上天真诚给帮助,……况且现在上天把这个定命下达周邦。……你们不知天命是不改变的吗?’
又说,‘天惟丧殷,……天亦惟休于前宁人,’意思是‘上天要殷灭亡,……上天也只帮助我们的前辈文王,’
14,康诰中周公说,‘闻于上帝,帝休,天乃大命文王’意思是‘上帝知道了文王的德行,上帝很喜悦,上天乃把大命赐给文王。’
又说,‘敬哉!天畏棐忱;’意思是‘应该敬畏上天,上天真诚给帮助;’
又说,‘亦惟助王宅天命,作新民。’意思是‘帮助国王按照天命,使殷民作新民。’
又说,‘于弟弗念天显,乃弗克恭厥兄;……天惟与我民彝大泯乱。’意思是‘为弟的不念及上天的权威,也不会恭敬兄长;……上天给我民大法被混乱破坏。’
又说,‘爽惟天其罚殛我,我其不怨。……矧曰其尚显闻于天?’意思是‘上天对我惩罚,我不发怨言。……何况这些罪过都是上天所听闻的呢?’
15,酒诰中周公说,‘天降命,肇我民,惟元祀。天降威,我民用大乱丧德,亦罔非酒惟行;’意思是‘上天降命令,教导我民,造酒为了盛大的祭祀。上天要降罚,因为我民大乱丧德,无非是因酒乱行;’
周公又说,‘兹亦惟天若元德’,意思是‘你们要按上天规定的大德行事’。
周公又说商朝灭亡的教训,‘弗惟德馨香祀,登闻于天,诞惟民怨,庶民自酒,腥闻在上。故天降丧于殷,……天非虐,惟民自速辜。’意思是‘没有德政报告给上天,也不祭祀,民众埋怨,放肆饮酒,腥味在上面也闻到,所以上天使殷丧亡,……不是上天暴虐,而是殷民自己招来的灾祸。’
16,梓材中周公说,‘皇天既付中国民越厥疆土于先王’,意思是‘上帝既然把中国的臣民和疆土托付给先王’。
17,召诰中召公说,‘皇天上帝改厥元子,……夫知保抱携持厥妇子,以哀吁天,……天亦哀于四方民,’,意思是‘上天上帝更改了君王(指殷纣王)……男子抱着孩子,携持着妻子,哀恸地吁求上天……上天也哀怜四方民众,’
召公又指夏朝和殷朝开国之初的情况说,‘天迪从子保;面稽天若,……天迪格保;面稽天若,’意思是‘上天启迪他们如保护儿子一样;他们可以当面请问上天,……上天启迪法式保护他们;他们可以当面请问上天,’
召公又说,‘王来绍上帝’意思是‘王来求问上帝’。
召公又说,‘我不敢知曰,有夏服天命,惟有历年;……我不敢知曰,有殷受天命,惟有历年;’意思是‘我不敢说,夏接受天命,能够长久;……我不敢说,殷接受天命,能够长久;’
召公又说,‘其曰我受天命,……欲王以小民受天永命。’意思是‘我们受天命,……要与民众永远受天命。’
召公又说,‘惟恭奉币,用供王祈天永命。’意思是‘恭敬地奉上礼品,供成王祈求上天赐给永久的大命。’
18,洛诰中周成王对周公说,‘公不敢不敬天之休,……公其以予万亿年敬天之休!’意思是‘公不敢不敬重上天的信任,……希望公和我万亿年都敬重上天的信任。’
周成王又说,‘奉答天命,和恒四方民’意思是‘尊奉天命,和悦四方民众。’
19,多士中周公代表周成王向商朝士民的讲话,‘尔殷遗多士,弗吊旻天,大降丧于殷,我有周佑命,将天明威,……惟天不畀允罔固乱,……惟帝不畀,惟我下民秉为,惟天明畏。’意思是‘你们殷朝许多士民,因为纣王对上天不善,上天将丧国大祸降于殷。我们周国帮助上天行使命令,奉上天圣明而威严的旨意,……上天不把大命给说谎和作乱的人,……如果上帝不给我们,我们不敢妄求,我们下民只有按上帝旨意行事,上天是圣明而可敬畏的。’
周公又说,‘上帝引逸。有夏不适逸,则惟帝降格,向于时夏。弗克庸帝,大淫泆(音yi)有辞。惟时天罔念闻,厥惟废元命,’意思是‘上帝规范制止淫逸行为,夏不节制淫逸行为,上帝降下教化的命令,劝当时夏朝,他们不听从上帝,更加淫逸游乐并侮慢上帝。上天不能不考虑听到的情况,就废除夏的大命,’
周公又说,‘自成汤至于帝乙,罔不明德恤祀。亦惟天不建保乂(音yi,意治理,安定)有殷,殷王亦罔敢失帝,罔不配天其泽。在今后嗣王,诞罔显于天,……罔顾于天显民祗,惟时上帝不保,降若兹大丧。惟天不畀不明厥德,’意思是‘自成汤至于帝乙,无不明德祭祀上天,上天就保护安定殷朝,殷王也不敢违背上帝,不敢不配合上天恩泽百姓。这以后的殷王(纣),欺骗侮慢上天,……不顾上天显明的教导和百姓的疾苦,上帝就不保佑殷,降下丧国大祸。上天不把大命给不明德政的人,’
周公又说,‘割殷,告勅上帝。……予亦念天,即于殷大戾,肆不正。’意思是‘灭殷,向上帝报告。……我考虑上天已降大祸给殷,就不再治你们的罪了。’
周公又两次说‘时惟天命’。
周公又说,‘我乃明致天罚’,意思是‘我奉上天命令征伐你们’。
周公又说,‘尔克敬,天惟畀矜迩;尔不克敬,……予亦致天之罚于尔躬!’意思是‘你们克敬,上天会怜悯你们;你们不克敬,……我要把上天的惩罚降到你们身上。’
20,无逸中周公说,‘昔在殷王中宗,严恭寅畏,天命自度,’意思是‘昔日殷王中宗严谨恭敬,内心敬畏,以天命为标准衡量自己,’
周公又说,‘今日耽乐,乃非民攸训,非天攸若,’意思是‘今日沉迷在玩乐里,不能使百姓顺从,不能让上天满意认可,’
21,君奭中周公说,‘弗吊天降丧于殷,……若天棐忱,’意思是‘因殷行恶,上天降丧亡大祸于殷,……若上天真诚帮助我们,’
周公又说,‘我亦不敢宁于上帝命,弗永远念天威越我民;……不知天命不易,天难谌(音chen,意诚然,相信),乃其坠命,……天不可信,我道惟宁王德延,天不庸释于文王受命。’意思是‘我不敢安于上帝的命令,永远思念上天不会降罚我民;……不知天命是不改变的,难以相信上天,就会坠落失去大命,……我不可盲目相信上天,我惟要延续周文王之德,上天就不会舍弃文王所受的大命了。’
周公又说,‘我闻在昔成汤既受命,时则有若伊尹,格于皇天。……在太戊,时则有若伊陟、臣扈,格于上帝;……故殷礼陟(音zhi,意登高)配天,多历年所。天惟纯佑命,’意思是‘我听闻过去成汤接受天命,当时有伊尹辅佐,能够达到上天的要求;……在太戊时,有伊陟、臣扈辅佐,能达到上帝的要求;……所以殷礼要登高配得上上天的旨意,统治才能经历多年。上天只帮助贤臣,’
周公又说,‘天寿平格,……有殷嗣,天灭威。’意思是‘天授予并分辨能达到上天要求的人,……有殷嗣(指纣王),上天消灭与惩罚他。’
周公又说,‘在昔上帝割申劝宁王致德,’意思是‘为什么在过去上帝一再劝诫文王注意德行’。
周公又对召公说,‘肆念我天威,……在时二人,天休兹至,’意思是‘长久思念我上天的惩罚,……现时有我二人,上天降下更多美好的事,’
周公又说,‘予惟用闵于天越民’意思是‘我惟担心上天和民众’
22,多方中周公对众国说,‘洪惟图天之命,弗永寅念于祀,惟帝降格于夏。……不克终日劝于帝之迪,乃尔攸闻。厥图帝之命,……天惟时求民主,……惟天不畀纯,……弗克以尔多方享天之命,呜呼!’意思是‘夏桀夸大了上天的命令,常常不恭敬地对待祭祀,但上帝降下严格的命令。……夏桀不能终日勤勉地按上帝教导行事,乃是你们知道的,他闭塞了上帝的命令,……上天为民众寻求好的君主,……但是上天不给夏朝众官员,(因为他们不为百姓造福)……你们君王不能带领多方诸侯享天之命,呜呼!’
周公又说,‘非天庸释有夏,非天庸释有殷,乃惟尔辟以尔多方大淫,图天之命屑有辞。……天降时丧,……惟天降时丧。’意思是‘并不是上天要舍弃夏朝,也不是上天要舍弃殷朝,乃是你们君王诸侯过度放肆,违背上天的命令,说杂碎众多的话为罪辩解。……上天才降下这样的大祸,……所以上天才降下这样的大祸。’
周公又说,‘天惟五年须暇之子孙……天惟求尔多方,大动以威,开厥顾天。’意思是‘上天等待了五年期望夏桀悔悟,……上天要求你们多方诸侯,上天大大显示他的威严,开导你们顾念上天。’
周公又说,‘天惟式教我用休’意思是‘上天改变赐给殷的大命,以美好的大命教导我’。
周公又说,‘乂我周王享天之命?……尔曷不惠王熙天之命?’意思是‘何不帮助我周王共享天之命?……何不顺从君王发扬光大天之命?’
周公又说,‘天惟畀矜尔’,意思是‘上天会怜悯你们‘。
周公又说,‘则惟尔多方探天之威,我则致天之罚,’意思是‘你们多方试探上天的威严,我就要把上天的惩罚加在你们身上,’
23,立政中周公说,‘吁俊尊上帝迪’意思是‘吁俊杰尊上帝教导’
周公又说,‘丕厘上帝之耿命’意思是‘(成汤)大得福运和上帝的明命’。
周公又说,‘帝钦罚之,……以敬事上帝,’意思是‘上帝给(殷纣)大大地惩罚,……(周朝官员)恭敬地事奉上帝,’
24,顾命中周成王临终时说,‘敬迓天威’意思是‘我恭敬地对待上天的威严’。
周成王又说,‘眇眇予末小子,其能而乱四方以敬忌天威!’意思是‘我这微不足道的小子,怎能像先王那样敬畏天威,治理好四方呢!’
康王之诰中太保(召公)说,‘皇天改大邦殷之命’意思是‘至高的上天更改殷朝的大命’。
其中周康王说,‘用端命于上帝’意思是‘以端正上帝赐予的大命’。
康王又说,‘皇天用训厥道,付畀四方。’意思是‘至高的上天根据先王的德行,把四方交给我们。’
25,吕刑中周穆王说,‘方告无辜于上。上帝监民,……皇帝哀矜庶戮之不幸,’意思是‘方告无辜于上帝。上帝看到民众实情,……至高上帝怜悯民众被杀戮的不幸,’
周穆王又说,‘皇帝清问下民鳏寡有辞于苗’意思是‘至高上帝明白知道民众疾苦,鳏寡之人对有苗有怨言’。
周穆王又说,‘惟克天德’意思是‘惟有遵守天德’
周穆王又说,‘非尔惟作天牧?……上帝不蠲(音juan,意除免)意思是‘你们不是作上天的牧人吗?……上帝不除免(滥用刑罚、伤害无辜的罪)。
周穆王又说,‘尔尚敬逆天命’意思是‘你们应当恭敬地迎接天命’。
周穆王又说,‘具严天威’意思是‘保持住上天的威严’。
周穆王又说,‘今天相民’意思是‘现在上天为了帮助民众’
周穆王又说,‘非天不中,惟人在命。天罚不极,庶民罔有令政在于天下。’意思是‘不是上天对贪官不公平,是那些人自招绝命。上天不罚他们,对天下百姓就没有善政了。’
26,文侯之命中周襄王说,‘惟时上帝集厥命于文王’意思是‘上帝把大命给了周文王’。
周襄王又说,‘造天丕愆’意思是‘遭受到上天的大惩罚’。
《尚书》28篇中有25篇都提到‘天’‘上帝’,提到‘天’的地方有144处,提到‘上帝’的地方有37处。说明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最古老的一本书,有对‘天’和‘上帝’的虔诚信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 注】译为白话文参考了《图解尚书·礼记》(万卷出版公司)和《四书五经》(作家出版社)以及蒋伯潜著《十三经概论》(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8,12,10 |
|